科普贴士
解锁“燃脂密码” 摆脱“反弹陷阱”——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中国肥胖日健康科普专题
肥胖不仅是颜值杀手,还是藏在身体里的健康“隐形炸弹”。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正因为肥胖在身体里“悄悄扎根”。如今,国家喊你加入“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甩肉”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到底怎样才能科学减重呢?在5月11日“中国肥胖日”来临之际,本期健康科普我们邀请到北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慧慧带你解锁“燃脂密码”,轻松摆脱“反弹陷阱”。
Q 如何诊断你胖了?
A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
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m?)
快来看看你的BMI达标吗?
≥24kg/m?为超重
≥28kg/m?为肥胖
腰臀比与腰围:
男性腰臀比≥0.9 腰围≥90厘米
女性腰臀比≥0.85 腰围≥85厘米
以上情况属于腹型肥胖。
Q 轻断食、戒晚餐,这样的减肥有效果吗?
A 大家公认的减肥就是“管住嘴、轻断食、戒晚餐、断碳水”。但这样真的是不正确的减肥方式,不仅会反弹而且是在透支身体。
管住嘴,不是“关住嘴”。
盲目节食非科学减重之道。过度控食可能让短期体重下降,这源于水分流失,而非减脂。身体有代谢调节机制,过度饥饿会触发“脂肪记忆”,降低代谢率、加速储热,一旦恢复饮食更易囤脂反弹。科学减重需遵循代谢规律,在专业指导下合理控热、均衡营养,避免陷入“越减越难”的怪圈。
断碳水,不是戒主食。
大家都以为碳水就是大米、馒头、面条,其实像水果、蔬菜、肉、蛋、奶等都包含碳水化合物,只是含的多与少的问题。断碳水短时间内是可以减重的,但很难坚持下去,并且这个做法很危险,这是直接断了葡萄糖补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而且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不是运动的越多减的越多。
很多大体重的人是不适合跑步、跳绳等运动的。体重越大,给膝盖的压力就越大,而且过量的运动还容易导致身体肌纤维损伤、肌间脂肪增多,造成四肢的粗壮。
所以,要“会断、会吃、会运动”。
● 会断:断掉精米精面,用粗粮代替,如红薯、糙米、玉米、荞麦、土豆。
● 会吃:青菜和优质蛋白不可少,优质蛋白就是鸡、鸭、鱼肉,猪瘦肉,牛羊肉,不要吃皮。
● 会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大体重比较适合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
Q 减肥过程的哪些“坑”千万别踩?
A
● 依赖减肥药/保健品
某些减肥药含违禁成分(如西布曲明),可能损伤心脏、肝肾,而网红代餐可能无法提供均衡营养,部分减肥茶含泻药成分,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肠道功能。减肥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仅适用于BMI≥28或合并并发症者。
● 局部减脂
其实并不存在“只瘦肚子/大腿”的方法,脂肪消耗是全身性的。 正确做法是通过运动+饮食,减少全身脂肪,再配合塑形训练。
● 只吃素食就能瘦
长期素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减少。此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比米饭低,烹调方式不正确可能越吃越胖。
● 体重下降越快越好
每周减重0.5kg—1kg相对安全,快速掉秤易导致皮肤松弛、月经紊乱等。
Q 科学减重要坚持何种原则?
A 饮食管理
● “211”餐盘法:每餐2拳蔬菜、1拳蛋白质、1拳主食(粗细粮搭配)
● 控糖限油:每日添加糖≤25g,烹饪油≤30g(约3汤匙)
● 警惕隐形热量:奶茶、沙拉酱、果汁饮料(1杯奶茶≈4碗米饭热量)
运动选择
●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每周150分钟,心率达到最大值的60%—70%)
● 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增肌提升基础代谢,每周2—3次)
控制体重不是与美食“为敌”,而是学会与身体“对话”。请记住:真正的“瘦”是活力与健康的代名词。让科学指导取代盲目尝试,你终将收获更好的自己!
王慧慧
北院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技术专长
从事临床工作15年。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对垂体、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管理诊治,同时在代谢疾病的早期防治、诊断和综合管理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
北院周一、周三、周五全天
科室咨询电话
0452-2459861
科室简介
第一医院北院内分泌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13人。科室可开展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个体化治疗、低血糖症鉴别,以及甲状腺、垂体及周围部位手术/放疗前后内分泌功能评估及治疗,在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高尿酸血症、妇科内分泌、肾上腺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