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士
关注儿童健康 远离肿瘤“侵袭”——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国际儿童癌症日科普专题
据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儿童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25%,每年世界上共有超过25万名儿童被诊断患癌,约9万名儿童死于癌症。有些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孩子这么小,也会得癌症?到底是基因问题,还是后天的环境问题?在2月15日国际儿童癌症日(ICCD)即将到来之际,本期健康科普我们邀请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负责人刘霞与家长朋友们一同来探讨一下关于儿童肿瘤疾病的相关问题。
Q:儿童肿瘤常见类型有哪些?
A
儿童恶性肿瘤是指儿童时期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和淋巴瘤
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骨肉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等
●白血病
最为常见的癌症类型,约占所有儿童癌症病例的近三分之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骨骼疼痛等症状。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孩子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浑身乏力的症状,皮肤上出现瘀点、瘀斑,还会频繁流鼻血、牙龈出血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占儿童癌症病例的20%。此类肿瘤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走路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发育。
●淋巴瘤
占儿童癌症病例的12%。症状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出现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起初可能不疼不痒,容易被忽视。
Q:儿童肿瘤影响因素有哪些?
A
我国儿童(0-14岁)肿瘤发病率为12/10万,发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显著增加。当前研究显示,肿瘤发病病因至今尚不能完全明确,但主要与遗传易感基因、环境、食物等因素影响有关。
●基因: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肿瘤易感基因在外界因素的打击下,发生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及发展。
●环境:包括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甲醛、苯等)、生物因素(EB病毒等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如重金属铅)等。
●食物: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类等,瓜果蔬菜残留的杀虫剂或除草剂、某些食品添加剂等。
Q:儿童患肿瘤疾病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A
早发现对于儿童癌症的治疗至关重要,家长们需要时刻留意孩子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
●持续低烧
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体温在 37.5℃ - 38℃之间,且持续时间较长,经过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后仍不见好转,就必须提高警惕。这可能是癌细胞释放的物质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也可能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反应。
●淋巴结肿大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感冒、感染等原因,淋巴结有时会肿大,但通常在炎症消退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然而,如果孩子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摸起来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甚至多个淋巴结融合在一起,就很可能与癌症有关,比如淋巴瘤就常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无痛性肿块
当在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如颈部、腹部、四肢等发现一个不痛不痒的肿块,且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家长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像肾母细胞瘤,早期可能在孩子的腹部摸到一个肿块,随着病情发展,肿块会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
如头痛、腹痛、骨痛等,且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面色苍白、贫血、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Q:儿童癌症能治疗吗?
A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儿童癌症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都是癌症治疗的常规手段。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是治疗儿童肿瘤的重要手段。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手段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常规治疗无效的肿瘤患儿带来了新的希望。
Q:如何预防儿童肿瘤疾病的发生?
A
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远离二手烟环境,二手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对孩子的健康危害极大。
●尽量减少孩子接触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如非必要,不要让孩子频繁进行 X光、CT等放射性检查。
●在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孩子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新装修的房屋,务必充分通风散味,最好通风晾晒 3-6 个月,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含量达标后,再让孩子入住。
培养均衡饮食的习惯
●多给孩子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西兰花、胡萝卜、苹果、橙子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抵抗癌症的侵袭。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豆类等,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严格控制孩子对油炸食品、高糖饮料、腌制食品以及含有添加剂和防腐剂食品的摄入,如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此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亚硝酸盐等防腐剂。
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等,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和心理健康。
保障良好的睡眠质量
一般来说,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需要10-12小时,中学生需要8-10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修复,对预防疾病十分重要。
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洗澡换衣,减少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因为一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与儿童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定期体检
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儿童因年龄等因素还不具备相应的疾病防患意识,所以家长朋友们要多留心,帮助孩子做好健康管理,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诊治,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总之,帮助孩子远离病痛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家长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刘霞
儿科门诊负责人 主任医师
技术专长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9年。曾在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等地进修小儿血液、小儿肾脏、小儿重症诊疗技术。熟练掌握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疑难杂症和小儿危重急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重症肺炎,反复咳嗽、呼吸道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反复腹痛、腹泻、厌食、呕吐、排便障碍、便秘)、小儿过敏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小儿血液肾脏及免疫系统疾病(贫血、遗尿、蛋白尿、尿频)、小儿抽动障碍、小儿多动症及小儿危重急症的抢救治疗。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
北院 周一、周三、周五全天
南院 周二、周四全天
科室咨询电话
南院0452-2549384
北院0452-2459313
科室简介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北院区均设有儿科门诊,现有出诊医生22人、护士22人, 其中主任医师17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3名。诊区设有独立抢救室、处置室、雾化区域及静点区域,配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诊疗设备,并分别设置神经系统、心血管风湿免疫系统、血液肾脏系统、儿童内分泌、新生儿高危儿、小儿外科、儿童保健及小儿肺功等多个诊室,可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实现专科专治,尤其是针对小儿哮喘、小儿癫痫、青春期发育、儿外科疾病的诊治能力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