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500例“达芬奇”! 机器人微创迈向新里程——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一科“达芬奇”手术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03-0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2月23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中心手术室22号手术间内格外安静,在世界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由南院心胸外一科负责人曹忠宇主刀的纵隔肿物切除术正在紧张却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台手术不仅要切除患者心肺之间的纵隔肿物,还要挑战机器人手术的极限——除镜头臂外只用一条机械臂全程在两个指尖大的穿刺点下进行“全孔”手术。随着手术的顺利完成,南院心胸外一科独立完成“达芬奇”手术总量已超过500台,居东北三省地市级医院专科手术量首位。

今年69岁的吴先生在体检时被检查出右前纵隔有一大小约4厘米肿物影。当患者得知纵隔肿物位于心肺之间,而纵隔区域内遍布大血管和重要结构,在医学上堪称“雷区”,心理压力顿时增大,反复斟酌后决定前往拥有“达芬奇”机器人的第一医院南院看一看。南院心胸外一科负责人曹忠宇经反复阅片判断,虽然纵隔方手术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风险性,但是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还是具备相当大的把握。与医疗团队谨慎研究后,曹忠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一例手术甚至可能借助“达芬奇”灵活、多功能的特点采用“独操作臂”的方式切除病灶。随后,曹忠宇向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沟通,患者也对手术充满信心。

手术如期进行,曹忠宇用单手操控一条机械手臂,运用马里兰钳抽丝剥茧地将“雷区”的囊实性纵隔肿物一点点剥离,全程几乎无出血。随后,配台医生适当用卵圆钳轻柔扩张穿刺孔,将在胸腔装好的取物袋拉向胸壁,在取物袋内将切除的肿物用剪刀做剖开缩宽径处理,并确保不延长手术切口又不担心出现种植转移的情况下将肿物拉出体外。同时,手术团队在保障患者正常排除积液、积血的前提下,采用了不留引流管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术后疼痛。目前,患者康复快速,行动如常。

纵隔是人体血管神经、主要脏器密布的重要区域,术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大出血、神经损伤导致呼吸功能受损等情况。作为一种领先的微创手术方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突破了人眼、人手、人力的极限,手术视野暴露更清楚、操作更灵活、切除范围更精准,出血更少、创伤更小,让手术变得“尽善尽美”。此次手术,南院心胸外一科手术团队更是“超常发挥”,运用机器人以“独臂”的方式在“雷区”中大显身手,且减少了以往手术中打孔的数量,实现了技术上了跨越。

据了解,“减臂减孔”的理念,科室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在肺结节、纵隔疾病等手术方面也已取得了许多“减臂减孔”宝贵的经验。手术团队之前曾尝试“单孔”“单操作孔”等机器人手术,但微创手术中“孔”的概念有时是一个2厘米左右的小切口,虽然外观上不算大,仍然需要切断肌肉、术中用保护圈撑开,患者术后疼痛还是会比较明显。而真正的穿刺点是用尖锐的戳卡从肌肉中穿刺“挤”进去的,创伤明显降低,是一种真正的“超微创”。为了能够将“孔”升级为“点”,团队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在一些严格筛选的肺、纵隔手术上采用以“三臂三微孔”的方式完成了多台超微创、免辅助小切口的手术,而这次的手术更精更减。

2021年3月,第一医院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短短三年时间医院专科手术实现了500例的突破,这是心胸外科系达芬奇手术的里程碑,也是第一医院比肩国内领先水平的强大动力。未来,医院将继续锚定技术创新、聚焦大众健康,为鹤城百姓带来更多民生福祉,为区域医学事业发展贡献“一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