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讯
为患者“开小灶” 暖胃更暖心——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康复科开设“便民厨房”
促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一批看病就医堵点难点问题,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开展“一院一策”优质医疗服务品牌示范创建活动,并鼓励倡导全院各科室开展“一科一策”优质医疗服务品牌创建,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以解决群众就医烦心事的“小切口”,撬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大民生”。
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康复科五楼,有一个特殊的房间,地方不大,但橱柜、灶台、吸油烟机等一应俱全,患者家属在这里一边做饭一边聊家常,彼此分享着烹饪经验和护理心得。这里就是康复科的“便民厨房”。
对于很多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来说,长期的治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好的营养补充更是康复的关键。如何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既能吃上健康美味的“家常菜”,又能避免在病房“做饭”带来的安全隐患呢?便民厨房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宋大娘家住内蒙古,定期她就会陪孙子来儿童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之前孩子在医院住了十几天,食堂的饭菜和周边的外卖已经让她们吃了个遍,难免有些“乏味”。这次住院前,宋大娘就很犯愁,“外卖油盐重,我们老人可以对付一口,可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担心他吃不好,影响康复。”同屋的张女士也深有感触。当她们得知不久前医院开设了“便民厨房”,就第一时间向科室申请了“自助烹饪”。每天两个人互相配合,很快就把饭菜做好了,随后再用饭盒打包带回病房。“我姑娘说,我和她宋姥姥做的菜,她和弟弟能全部吃光。”张女士笑着表示,住院这些天点过外卖,也吃过医院的营养餐,但孩子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在康复科三楼住院的李大爷因患有脑梗需常年在康复科治疗。子女都在外地,老伴便成了唯一的陪护,自然无暇抽空回家给他做上一顿可口的“家常便饭”。这次听说在楼上就能做饭,李大爷赶紧催促老伴去申请“自助烹饪”,于是当天中午就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爱妻餐”。下午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康复师发现李大爷不仅治疗效率提高了,说话也爽朗了许多,再也不念叨不治疗要回家了。
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叶大勇常年和康复患者打交道,深谙患者家属的不易。“康复科收治的多是脑部或肢体需要治愈的患者,他们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有限,只能通过住院进行康复训练来治疗,每次住院治疗周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个别患者甚至需要持续几年的时间。”叶大勇说。长期的住院治疗,让吃饭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难题。回家做饭,奔波不说,还很耗时;吃外卖,既不能保证营养,又在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负担。为了尽可能满足他们住院期间的多样化需求,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康复科便专门为住院患者和家属打造了“便民厨房”。
别看只是小小的一间厨房,开设的前期工作可不简单。医院相关职能科室与康复科的主任、护士长多次召开会议,针对“便民厨房”建立后的管理、安全问题等进行了反复论证。从开始筹建到现在每天按时开放,从“老毛坯”到“精装修”,从“一无所有”到“一应俱全”,小小的厨房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也守护了许多家庭的“幸福感”。为了保障“便民厨房”的安全运行,医院还配备了“厨房管家”,负责保洁、水电和消防安全,让每一名患者家属都能放心烹饪美味可口的饭菜。
解决患者吃饭的小事情,折射出医院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的大情怀。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一医院将在医疗服务与临床治疗有效结合上狠下功夫,让就医体验的痛点转为亮点,以模式更连续、诊疗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服务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模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