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机器人“雷区”作业 疑难病迎“刃”而解——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一科开展全孔机器人复杂高位纵隔肿物切除术

发布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42.png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自引入第四代X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后,各科标志性手术层出不穷,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比肩国际的医疗技术,又满足了患者个性化、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近日,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一科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又创佳绩,成功完成一例高位复杂纵隔肿物切除术。手术全程在四个指尖大的穿刺点下“全孔”完成,不仅切除了患者颈胸交界的肿物,并且在同一体位下切除了左上肺的磨玻璃结节,对区域淋巴结进行采样,真正将微创手术做到了极致。

  37岁的患者李某在体检时发现,胸骨与脊椎之间的胸腔(俗称“纵膈”)有肿物,CT提示左前纵隔及左肺前段见有大小约3.3×1.9cm、7×6mm肿物及结节影。由于肺部出现磨玻璃结节,肿物位置在颈胸交界,处于无名静脉、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膈神经、胸腺之间包围的深部,堪称“雷区”,手术难度及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和家属经多方打听后,决定到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一科就诊。

  人体胸部具有血管结构复杂,神经发育丰富,对疼痛敏感等特点,手术过程中易对肋间神经及周围大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手术后的常规胸腔引流管更会给患者带来“会呼吸的痛”。更重要的是,对于高位纵隔肿瘤患者,侧进胸入路很难显露手术视野。由于患者体内既有肿物又有结节,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变换体位,先后进行两次手术,手术间隙需要重新消毒铺巾,等待时间较长,影响手术效果。面对这些挑战,结合患者要求安全、微创、快速康复的诉求,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一科负责人曹忠宇认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既可以满足进行高难度胸腔手术的技术要求,又可以同期用一个体位处理纵隔和肺部两个病灶。经过沟通,患者及家属充满了信心,手术如期进行。

43.gif

  术前先由CT放射科主任刘宏刚进行CT下结节的荧光法定位,再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开始麻醉。术中,曹中宇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机械手臂将大血管、胸腺、膈神经一一裸化游离牵引,又凭借其细入毫厘、安全稳定的优势将胸腺组织精准切除,并将肿物从“雷区”中剥离。手术进展十分顺利,全程几乎无出血情况。随后,手术团队一鼓作气,在同一体位下利用机器人的荧光模式找到了术前定位的肺结节,再次上演了“手到病除”。历经一个半小时,手术圆满完成。

  纵隔是人体血管神经、重要脏器密布的重要区域,在临床上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其在发育上结构较复杂,包括血管、神经,还有一些重要纵隔器官。纵隔肿瘤即肿瘤发生的纵隔结构病,因纵隔肿瘤产生的部位不同,手术并发症及其它情况也不同。手术中稍有不慎,即会出现大出血、神经损伤导致呼吸功能受损。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的创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定位更精确,肿瘤切除更安全。其裸眼3D的高清视野使肿瘤可以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呈现在术者眼中,可旋转540°的机械腕无比灵活,可以规避人手抖动的弊端,确保血管及神经的游离更加精准,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有效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周期。

49.jpg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第一医院医疗团队过硬的医疗技术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彰显了医院向“精准高效、安全微创、快速康复”治疗理念不断迈进的决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第一医院人将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医者使命,竭尽所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治疗质量的期待和要求,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