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坚守医者初心 守护人民健康——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务工作者用奋斗助力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1.png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医师,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一支优秀的医师队伍,是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健康鹤城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秉承医者初心,心怀“国之大者”,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透过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近年来的发展足迹,去感受医务工作者们的奋斗姿态。

初心不渝

精研技术提升医疗质量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在第一医院发展道路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中,有林国英、王书清这样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专家,有罗先国、孙玺媛、孙程贺、许晶、周飞这样术精德馨的“龙江名医”,也有吴殿超这样用行动践行医者使命的全市“劳动模范”。医学的火炬心手相传,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担负着全市乃至全省卫生医疗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

2.jpg

  目前,第一医院有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32个,国家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8人,省级专委会主任委员4人,省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49人,市级专委会主任委员87人;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42个。多年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努力攻克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不断向医学难题的“珠峰”发起挑战。2018-2022年,医院共组织申报新技术221项,涉及18个专业、58个科室,通过准入评审158项,其中85项填补市内空白,35项填补省内空白。

3.jpg

  2021年3月,第一医院引进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首台手术机器人——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启了外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时代”。今年7月,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突破500例手术大关,日臻成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促进了医院从传统手术向智能手术、从复杂手术向精准微创手术的转型,也为患者带去更好的就医体验。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我省于近日印发的《黑龙江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也明确提出,要提高日间医疗质量。第一医院大力推广开展三四级手术以及日间手术,满足日间手术条件的患者,最短24小时之内、最多不超过48小时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医院逐年更新日间手术病种,开展高级别手术及微创手术,不断提高日间手术的“含金量”,眼科、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52个科室,陆续开展了玻璃体药物注射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单根导管的冠状动脉造影术等。从2021年到2022年,仅一年时间,第一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例数由1366例增至4655例,开展术式由153种增至224种,涉及病种由175种扩展到331种,既实现了量的飞跃,又实现了质的提升。

  作为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和省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中心,第一医院持续做好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四大中心建设工作,做到反应迅速、治疗及时、措施得当、院前与院内无缝衔接。

  第一医院整合现有急诊急救资源,打造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实现急诊医学科与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管理,建立市、县、乡立体化急诊急救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合作模式、强化院内预检分诊机制等手段,有效完善了急诊管理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创伤救治一站式服务,为急危重症创伤病人的救治,开通了一条生命通道。

  胸痛中心,是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的“高速路”,也是衡量一所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一医院胸痛中心于2015年9月启动建设,2016年11月首次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近年来,胸痛中心不断完善胸痛患者快速诊疗体系,通过心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消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相互协作,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高危胸痛患者构建了一张救治生命的“连心网”。今年4月,医院成立新一届胸痛中心委员会,并再次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再认证工作。医院通过持续加强以胸痛中心为核心的相关临床专科建设,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高急性胸痛疾病的救治能力,为市内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急诊量5千人次,年手术量400余人次。2017年,医院神经内科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挂牌的高级卒中中心。2022年,在完成国家基地医院建设工程的工作中,医院率先建立了与120急救中心无缝对接的“一站式”急性脑卒中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将急性脑卒中的救治延伸到急救车上,不断优化流程,成功打通急诊就地溶栓的流程,使急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DNT)由2021年的平均50分钟,缩短至平均35分钟,进一步提高了救治患者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多项技术填补了齐市地区脑卒中防治方面的技术空白。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调整,高龄产妇所占比例大幅度升高,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比例也随之上升,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管理救治任务严峻。为确保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切实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第一医院成立了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领导小组,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完善工作预案,并积极组织会诊、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2018年,医院产科成功获准成为市级产前筛查中心及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全面承担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工作。几年来,医院把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作为妇幼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成功救治了数以千计的高危、急诊、重症孕产妇,促进了我市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

  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2022年,第一医院顺利通过等级医院复审,被省卫健委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省首家通过评审的单位。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第一医院在全国1355家综合医院中排在第 574名,等级上升至B+级,较2020年排名提升470名。

医心为民

优化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多年来,第一医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除了完成援疆、对口帮扶、乡村振兴等大型任务以外,还出台多项惠民措施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获得感。

  第一医院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看病不求人”“暖民十项”等任务要求,结合“实施暖心工程、建设服务型医院”、能力作风建设年、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等活动总体部署,着力打造和谐“家文化”助推医院新发展。2021年,医院陆续开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病人服务中心。

  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在原有服务功能基础上,将流程复杂而又与患者切身利益相关的对外服务事项进行服务资源与功能整合、优化流程、升级服务,将门诊服务、医保服务、医务服务、病案服务、预约诊疗服务、便民服务、助老服务、志愿者服务、投诉服务、入院服务、人工服务、自助服务、宣传服务、药事服务等十四类60余项服务功能进行集中办理,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避免患者“来回跑、绕弯路”,使患者得到“方便、快捷、简化、优质”的服务。自开展一站式服务起,第一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接待患者量近一千万余人次,在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就诊服务的同时,也提供无微不至的身心关怀。

  慢病管理中心设有慢病门诊和治未病诊室两部分,以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为核心手段,分类管理慢病患者,根据慢病患者实际情况推送不同的健康指导和建议,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就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中心通过科学化管理,提高患者慢病管理常识,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减少病程的时长。很多患者表示,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的慢病管理中心能真心从百姓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犹如时刻守护在百姓身边的“保健医”。

29.jpg

  2021年11月,第一医院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整合原有客服中心、门诊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中心的资源与功能,成立了病人服务中心,双向服务于患者及临床科室。秉承“以患者和临床科室为中心,提供贴心、暖心、贴身服务”的理念,联动24小时呼叫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病人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的就医全流程中各环节服务需求,建立了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闭环式、无缝链接的全程式非临床服务体系,形成了病人服务集中管理模式,做到就诊患者“检查有人陪、手续有人办、住院有人接、院后有人管”的全流程服务。

  在门诊,有些患者的症状涉及多个学科,有些患者在就诊时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第一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设立了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患者搭建了最全面、最便捷的一站式诊疗平台,为解决其就医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目前,医院已经开设了盆底功能障碍、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妊娠免疫、产科糖尿病、肺结节、乳腺癌、疼痛、眩晕、肥胖等30个多学科门诊。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能同时享受到多位专家看诊,避免患者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在多个科室间来回奔波,让患者“跑一趟”便可得到全面的诊疗。

  第一医院不断拓宽“互联网+医疗”资源,积极推动与国家级医疗机构在远程会诊、影像会诊等方面的常态化、长效化合作,汇集国内顶尖医疗专家,辐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知名医院。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患者足不出“市”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专家高水平、高质量、零距离的诊疗服务,有效解决了本地区患者去外地看病路途远、费用高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心、省钱、省力”。今年5月,第一医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建立互连互通合作关系,开通远程会诊权限,并实现绿色通道转诊,在与国家级医院的远程会诊合作名单上再添浓墨一笔。

32.jpg

  近年来,第一医院陆续开设营养门诊、药学门诊、护理门诊、疼痛门诊等32个特色专病门诊。专病门诊是以患者疾病需求为中心的新就诊服务模式,根据特定疾病或症状划分的门诊,由某一学科针对某一常见病、多发疾病或重大疾病,结合各学科特色优势及影响力而开展的对患者某一特定疾病的门诊诊疗形式。各临床科室通过充分考量常见病、高发病等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方便精准的诊疗服务,突破传统门诊按“科室”看病,改为按“疾病”看病,提高就诊效率,给患者提供规范化、精准化、个性化治疗的诊疗方案。

忠心向党

保障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生命健康的郑重承诺,也是第一医院医务工作者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贡献的根本遵循。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第一医院不仅坚持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更致力于推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2022年初,第一版齐齐哈尔市区域性卒中急救地图在第一医院成功发布。这张特殊的地图整合了全市具有综合救治急性脑卒中能力的医院,在齐齐哈尔市形成了覆盖400多万人口的脑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网络。

35.jpg

  卒中急救地图只是第一医院助力健康鹤城、健康龙江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2023年度齐齐哈尔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启动培训会在第一医院南院顺利举行。作为全省首家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挂牌的高级卒中中心,第一医院承担着齐市及周边地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自2012年开展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以来,第一医院累计完成院内筛查建档超过2万人次、院外筛查建档超过7万余人次,为齐市脑中高危人群防治工程做了扎实的工作,使全市脑卒中发病率降低了0.5%。

  7月8日,黑龙江省胸痛质控提升推进会暨齐齐哈尔市胸痛联盟启动仪式在第一医院举行,全市32家联盟单位获得授牌。胸痛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快速搭建区域内胸痛疾病筛查与防治服务协作网,提高各级医院的胸痛中心水平,推动我市胸痛中心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作为我市胸痛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第一医院将与成员单位一起同心协力、携手共进,为推进胸痛相关专业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提升全市胸痛中心建设水平而努力奋斗。

36.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今年以来,第一医院在持续开展暖心服务的基础上,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和发力点,着力推进高品质医疗服务进基层,提升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医院结合各临床科室工作,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党日活动,组织医护人员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深入基层开展健康义诊、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开展党建活动,为基层百姓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服务,助力基层卫生医疗水平的提升。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不久前,为深入推进健康龙江建设,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我市打造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医疗中心助力,第一医院相继启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医院将利用3年时间,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双肩如铁,才能力扛千钧;初心笃定,才能行稳致远。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第一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将在“保安全、强质量、促服务、抓运营”的治院方针引领下,以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群众满意型医院为目标,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谱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新篇章!

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