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科普贴士

医疗特色

科普贴士

致敬“筑梦人”! 这份教师专属健康科普,请查收→——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教师节健康科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俗话说,“讲出来的咽喉炎”“站出来的静脉曲张”“坐出来的颈腰椎病”……教师们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站在三尺讲台为学生授业解惑,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期健康科普我们特别邀请到与教师职业病相关的科室专家,帮“园丁们”找准健康防护的关键点,让老师们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能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08.jpg

慢性咽喉炎篇

Q什么是慢性咽喉炎?

北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郭凤A:

慢性咽喉炎为一种常见的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可独立存在,也可继发于其他呼吸道炎症,或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依据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咽炎和慢性喉炎两种类型,慢性咽喉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常迁延不愈,对患者身心健康可产生较大影响。

慢性咽炎通常表现为咽干、咽部异物感,自觉吞咽不利、如物梗阻等不适,合并慢性喉炎者可能会伴有声音嘶哑、发声费力、喉部异物感、灼热、干燥等症状。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35.jpg

Q如何防治慢性咽喉炎?

·戒除不良嗜好。烟、酒、辣椒等会刺激咽部,使粘膜充血水肿;言语过多,会增加咽肌疲劳;茶有利尿脱水作用,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可造成咽部干燥。

·治疗临近组织病变。扁桃体、腺样体炎,鼻窦炎要及时彻底治疗。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及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等。

·用淡盐水漱口。早晚用淡盐水漱口后,可再喝一杯淡盐水,为咽部杀菌、清洁和湿润,改善咽部的环境,预防细菌感染。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39.jpg

·药物治疗。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咽喉疼痛明显,咳嗽痰多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减轻局部黏膜的肿胀充血。

·雾化治疗。可以利用专业的雾化吸入装置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达到减轻局部黏膜水肿的目的,治疗效果较明显。

·科学用嗓。教师属于职业用嗓者,可以利用咽音法发声,腹式呼吸,快吸慢呼,吸气不过满。通常从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吐字归音等几个方面对嗓音进行训练。日常坚持使用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练声,声音由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弱到强,由高到低,防止一开始就大喊大叫损伤声带。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43.jpg

静脉曲张篇

Q教师为什么容易得静脉曲张?

北院血管外科主任王世伟A:

教师作为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原因不难理解,长时间的站立授课,让下肢静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静脉瓣膜逐渐松弛,血液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静脉曲张。

Q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症状?

·静脉迂曲扩张

小腿内侧或后侧,出现暗紫色的血管,且血管直径大于3mm,即扩张的浅表静脉。

·下肢感觉异常

可出现腿的酸、胀、乏力、沉重感、烧灼感,存在晨轻暮重的现象。

·皮肤色素沉着和溃疡

色素沉着表现为一侧皮肤颜色开始变暗红,后呈咖啡色或暗黑色,且皮肤变薄,可见淡黄色血清样液体渗出。如不及时干预,可出现局部破溃。

·血栓性静脉炎

长期淤血、血流不通畅,静脉血流过于缓慢还可形成血栓,即静脉血管的血液形成血块,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出现局部硬结、硬化、红、肿、热、痛等,均属于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48.jpg

Q如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预防静脉曲张的关键要尽量避免久站、久坐。

上课时,可尝试将身体重心交替,由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上,始终保持一只脚处在休息状态;在原地做踮脚动作,抬高身体;尽量穿舒适的平底鞋,特别是女教师,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讲课;下课后,尽可能地活动双腿。

伏案工作时,建议每30分钟改变身体的姿势或做一下肢伸展运动,可有效预防静脉曲张。

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进行腿部按摩,揉搓小腿肌肉,帮助静脉血回流,有效缓解症状;多做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此外,老师上课时可穿医用弹力袜,它能使浅静脉处于萎陷状态,没有静脉曲张的人可以预防,轻度的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可在每天起床后穿着弹力袜,直至晚上睡前脱下。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51.jpg

Q如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发现有静脉曲张,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业的血管外科医生。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静脉热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及硬化剂注射治疗。

颈椎病篇

Q颈椎病的表现有哪些?

南院康复医学一科主任叶大勇A:

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酸痛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视物旋转、心慌、上肢无力甚至四肢瘫痪等。

颈椎病的发病与职业有高度相关性,通常伏案工作或低头位工作者多见。慢性劳损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首要“罪魁祸首”,不良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一重要原因,外伤是颈椎病加重出现肢体瘫痪的直接因素。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56.jpg

Q如何预防颈椎病?

·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

对于长期前屈伏案工作者,应每隔40分钟稍作休息,抬头并活动颈项;每隔1-2小时做一次仰头、挺胸、伸臂等舒展活动约10分钟,放松颈肩部肌肉,减轻慢性劳损。

·改变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及体位

树立正确的坐姿:头部微仰,挺胸,自然放松,能减少至少40%的颈椎病发病几率;

保持良好的站姿:昂首挺胸,双肩稍微向后展开,下颚微收,后腰收紧,尽量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这样能很好地预防脊椎病,也能帮助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适感。

·选择合适的枕头和正确的垫枕方式

睡觉是让脊柱放松和修复的最佳方式。睡觉的时候除了要注意睡觉体位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头部、颈部和枕头之间的间隙。如果枕头不合适,睡觉的时候头部、颈部处于悬空状态,很容易造成颈部的慢性损伤,久而久之发展成为颈椎病。如果是患上了颈椎病的患者,头颈部不能很好地贴合枕头,也会加重病情。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859.jpg

·适当运动和局部功能锻炼

颈椎问题之所以复杂,很大原因在于其症状反复发作。要想保证颈椎的持续健康,增强颈部的抗压性和韧性才是关键点。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颈肩部局部功能锻炼,如“颈椎操”等。此外,全身运动对于预防与治疗颈椎病将会更有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打羽毛球、游泳等,不仅运动了全身,还非常具有针对性。

·注意保暖、不贪凉

炎热天气,工作生活中应该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电风扇,尤其直对后枕部;天气寒冷,注意防寒保暖,长期在气温过低或者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低头伏案工作,容易使颈肩部肌肉僵硬、痉挛,加重颈部的劳损,诱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正确的前期处理

一旦出现颈椎病相关症状,应适当休息,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提取重物等,可用围领和颈托制动保护颈椎,减轻水肿,局部外敷膏药缓解疼痛。及时就医,切忌自行予以牵引、按摩、扳脖子、加强运动等处理,以免症状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902.jpg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们将心血倾注于学生成长,健康更应成为这份坚守的坚实后盾。希望本期科普中的专业建议,能帮助每一位“筑梦人”避开职业病的困扰,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收获岁月馈赠的平安与顺遂!

微信图片_202509051739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