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打造中西医融合发展高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2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大力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一批中医特色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在2024年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评审结果中,第一医院6个专业通过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评审。其中,中医脑病专科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科两个专业,更是首次跻身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行列。这不仅标志着第一医院在脑病、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领域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也代表着医院在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守正创新  破解脑病难题

  在综合性医院中,中医科可以说是“小众”科室。中医脑病专科能成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与学科带头人李敏的敏锐洞察力有很大的关系。当年,医院中医科尚无明确的方向,大家从事的基本上都是内科工作。李敏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脑病治疗与中医关系密切。2015年,她到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学习深造,归来后凭借专业知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她选择脑病作为重点发展方向。2018年,第一医院启动亚专科建设,作为中医科亚专科的中医脑病专科应运而生。

  在第一医院北院中医科门诊,每天前来就诊的病患形形色色,他们中有的患了脑血管病,严重的甚至引起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偏瘫等;有的是神经性疾病导致的面瘫、头痛、眩晕、癫痫;还有的是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病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失眠等精神疾病……而这些,都是中医脑病专科的主要临床工作和科研方向。

43.jpg

  第一医院中医脑病专科秉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综合治疗模式。科室拥有5位省级名中医,各位名中医在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多学科诊疗。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科室还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医适宜技术,如刮痧、艾灸、推拿、理疗、穴位贴敷、中药外治、耳穴埋针等,针灸更是一绝,有普通针刺、头皮针、微针、揿针、杵针等多种针法,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中医在调理、治疗和预防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46岁的王先生,因长期饮酒吸烟、血压高,突发右半身肢体瘫痪、麻木,语言不清且意识障碍。入院时,他的溶栓条件不足,中医脑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给予中药、针灸并配合静点治疗。仅10天的时间,王先生就能下地行走,意识和语言也恢复正常。出院一个月后,他已能正常上班。

46.jpg

  72岁的卢大爷患有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双眼上眼皮无法上抬,眼皮下垂。他在外地多方求医无果后,来到第一医院中医科。每次住院治疗半个月,两三次治疗后卢大爷的眼睛能抬起来了,肌力也恢复了正常。

  帕金森病患者傅先生,起初总以为自己是腰椎病,后来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患病时,他无法翻身,行走100米都很困难。经过中药、针灸、理疗以及西药综合治疗后,现在他可以生活自理,也能自己行走了。

  这些成功病例,充分展示了中医脑病专科的技术实力和治疗效果。

  科研是专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研方面,中医脑病专科深入挖掘古方,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创新。如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源于宋代陈无择的古方,科室在药量和治疗方法上进行改进,配合耳穴压豆、循经针刺等中医外治手段,不仅能快速止痛,还能降低偏头痛患者发展为其他脑病的风险,该科研成果荣获省新技术二等奖。

47.jpg

  此外,科室还采用醒脑再造针刺法治疗脑梗急性期患者。此方法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教授创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帮助许多长期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逐渐苏醒,恢复意识。这一技术的应用,为脑梗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科室引入中医体质辨识方法,对脑病患者的体质进行分类评分,通过调理体质预防疾病,目前正在开展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与脑梗相关性的科研项目,致力于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48.jpg

衷中参西  守护生命脉络

  “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加好!”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展现独特疗效与优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科学科带头人闫晓坤自2006年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硕士毕业后,便投身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早期,闫晓坤在第一医院心内科工作,在西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2年,她在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导管室深入学习心脏造影技术,熟练掌握心脏造影、起搏器辅助等介入技术。随着对医学研究的深入,闫晓坤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医学和中医的优势。2018年,她全身心投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中。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紧密相连。其中,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病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现代医学的先进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能够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挽救生命;但单一使用某一类药物往往难以取得普遍良好的疗效,因为个体存在差异,即使患上同一种心血管疾病,不同患者的表现也大不相同,所以需要采取充分个体化的治疗,而个体化治疗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一位心衰患者,在心内科治疗时出现心衰症状,同时伴有腹泻、口干口渴、气衰浮肿等症状。西医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尿剂可以缓解水肿,但也会导致患者阴虚症状加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科会诊后,判断患者为阴虚型心衰,采用中药颗粒进行调理阴阳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纠正,口干口渴和手脚凉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51.jpg

  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科以“中西医结合并重”为特色,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整体调理”的特色,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对于那些有症状但西医检查无明显阳性结果的患者,中医从症状学出发,通过中药调理进行全身治疗。比如,部分患者存在胸痛气短症状,但心脏造影血管通畅、心电图及彩超无明显异常,中医会依据辨证论治,将其归于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进行治疗。

52.jpg

  除了中医药治疗,科室还擅长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对于不愿意接受西医治疗手段或有轻微症状但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会采用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曾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因熬夜考研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均未发现异常。科室为他进行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专科建设成果斐然,心衰、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引起的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科室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在省内同行业中,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科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医院的心脑血管科相比,该专科既能熟练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又具备先进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病情。

53.jpg

中西并重  推进协同发展

  中医脑病专科和中医心血管病专科两个省级专科的建设过程,是第一医院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医院拥有中医脑病、中医肝病、中医肿瘤、中医心血管病、中医老年病、中医肾病等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多年来,第一医院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早在1956年,医院就成立了中医科,历经几代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成功开展多个中医全科医学诊疗项目,并在心血管、脑部疾病、儿科疾病、肾脏、内分泌系统、肿瘤等疾病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治疗方案。1992年,医院成立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脉管炎、硬皮症、股骨头坏死、胰腺炎、结石等。近年来,第一医院先后成立了中医老年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以及中西医结合肝病门诊、中医老年病门诊、儿科中医门诊等,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采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中,加强中医质控被作为五大专项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第一医院的几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都有着清晰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中医脑病专科的短期目标是将科室的中医脑病诊疗技术规范化,制定一套标准化的临床路径,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中期目标是使科室在省内中医脑病领域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争取成为区域内的中医脑病诊疗中心;长期目标则是将科室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医脑病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科专科计划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相关项目,以“介入之后的恢复”“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恢复”等形式推进心脏康复治疗,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病程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成果,为医院其他专业发展中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第一医院将以“做精西医、做强中医、做深中西医结合”为目标,依托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中医科研团队的建设,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中医研究和临床工作,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攻克各类疑难杂症,并将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