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不断挑战消化难关的勇士——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消化内一科主任张继东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消化内一科主任张继东就是这样一个“勇士”。面对消化道出血,他总能沉着冷静的解决难题;面对消化内科技术发展,他也总有勇气攻克难关。

15.jpg

01爱挑战的消化医生

  张继东2009年开始从事消化内科工作。在学习肠镜的时候,科室主任给了他两个选择:双人肠镜或者单人肠镜。张继东毫不犹豫度选择了单人肠镜,他说:“双人肠镜在做肠镜的过程中会有护士辅助医生进行操作,非常考验两个人的默契度,如果两个人配合不好,可能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当时,医院的上级医生都是双人操作肠镜,想要学习单人肠镜,张继东只能靠自学,没有人能够指导他。张继东啃了两个月的“书本”,终于自己学会了单人肠镜,并在医院成功开展单人肠镜操作。随着单人肠镜技术在国内外流行,很多原来做双人肠镜的医生也改为了单人肠镜,可以说张继东开辟了医院单人肠镜的新时代。

16.jpg

  很多消化医生最害怕的就是消化道出血,可张继东不一样,他看到出血的患者反而变得“兴奋”,用同事们的话说“像打了鸡血一样”。他说:“作为医生,面对重症患者我们需要‘兴奋’起来,要有短时间内帮患者解决问题挽救生命的担当。”前不久,已经下班的他接到医院外科同事的“求助”电话,一位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出血,血流不止像血线一样,如果得不到救治患者会因为失血过多有生命危险。张继东立刻返回医院,并通知胃镜室做好了准备。从走进ICU到走出ICU,张继东只用了15分钟,使患者成功得到救治。

02新技术的领军人物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主要用来诊治胃肠道疾病的医疗设备,张继东刚开始从事消化内科工作的时候,医院的消化内镜技术基本上局限于胃镜、肠镜等检查和普通息肉的电凝治疗。15年的时间,张继东研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腹腔镜微创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先后在医院率先开展了被消化业界比喻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三驾马车”的“3E技术”,即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经十二指肠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ERCP)、超声内镜(EUS),提升了医院消化内镜的技术水平。

 

  ERCP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最高、极具挑战性、高风险的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被业内人士称为“内镜王冠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又被称为“钻石”专业。2012年7月,张继东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进修了ERCP技术。学成归来后,他便在医院率先开展了ERCP技术。从第一年的25个病例,到第二年的85个病例,再到第三年的病例破百......现在第一医院每年完成500多例ERCP手术,张继东自己就完成三百多例。

  ESD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间质瘤及结肠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现在,张继东不只能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进行早癌的剥离,还开展了ESD的衍生技术——内镜全层切除术(EFR),进行胃壁全层、肠壁全层切开,打破了消化道间质瘤生长深度对内镜下治疗的限制,可以将食管、胃、大肠深部大小肿瘤“一锅端”。

  超声内镜(EUS)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让一些来自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的肿物等黏膜下病变无所遁形,同时也能观察胆管、胆囊、肝脏、胰腺、纵膈等胃肠壁周围邻近脏器的结构,必要时还能进行穿刺操作。2023年,张继东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独立完成食管纵膈恶性肿瘤的诊断。纵膈肿瘤的诊断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且患者肿瘤旁边就是主动脉,张继东胆大心细,贴着主动脉进行了穿刺,成功取到病理组织,诊断患者是恶性肿瘤。

20.jpg

03年轻人的坚强后盾

  2017年,张继东开始担任科室主任。他思考的问题不再只是如何给患者看好病,还有如何带领科室发展、如何培养年轻医生。在从事消化内科工作之前,张继东曾经从事过4年的外周介入工作。如今,他带领科室开展消化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尝试通过各种微创手段,解决患者的病痛。

21.jpg

  南院消化内一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团队,除了张继东是70后,其他人都是85后、90后。对于科室里的年轻人来说,张继东不仅是“领头羊”,更是坚强的后盾。他总对年轻医生说:“你们放心做,出了问题有我在你们身后。”在张继东看来,这些年轻人特别积极向上,工作很努力,但是他们缺少的是经验,作为比他们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他能做的就是把现有的技术都教给他们,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

22.jpg

  初见张继东,感觉他说话语速快、走路都带风。可接触下来你就会发现,说话快的他会在患者咨询时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还会细心地帮患者标好复查的时间;走路快是因为他总是在去“救场”的路上,不是去抢救患者生命,就是去帮年轻医生解决技术难题。他,就是这样一个为患者努力奔跑、带领全科人闯关的消化勇士。

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