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网住”脱垂子宫 托起“生命摇篮”——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妇一科成熟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侧腹壁悬吊术

发布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盆腔脏器脱垂,是困扰许多中老年女性的噩梦,也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常见慢性病之一,患者往往羞于求医,因此它也被称为“沉默的疾病”。患者有时会由于不经意的一个喷嚏导致漏尿,甚至是在弯腰、下蹲或走路时,下体都有可能会有“肉块”掉出来,又痛苦又尴尬。近日,61岁的顾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顾女士10年前因子宫脱垂曾佩戴子宫托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近半年,她阴道内的肿物脱出较以往明显加重并常有尿意,同时还伴有排尿不尽的情况,这让顾女士苦不堪言。于是,她前往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妇一科寻求帮助。科室主任杨海嵘接诊后,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并对其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及尿失禁分度进行评估。根据相关标准,明确诊断其为阴道前壁脱垂II度,子宫脱垂I度,压力性尿失禁I度;宫体增大、子宫多发肌瘤,其中较大的直径约为5cm左右。为了确保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网住”脱垂的子宫且长期解决患者排尿问题的困扰,医疗团队为其量身制定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侧腹壁悬吊术”的手术方案。对于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该手术能够保持子宫正常的轴向、盆底组织的完整性以及正常阴道的长度,使其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46.jpg

  术中,手术团队通过腹腔镜细心地分离膀胱腹膜反折,充分下推膀胱,将吊带悬吊在宫颈及阴道前壁,为患者的盆底结构换上“新装”——生物网片。随着网片的上拉、固定,网片两端分别被牢牢固定在了两侧的侧腹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子宫颈及阴道壁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不再膨出,腹壁上仅见4个0.5cm小切口。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开始自行活动且无牵拉不适感,第二天拔除尿管恢复正常排尿,五天后痊愈出院。

  据杨海嵘介绍,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从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原因包括产次、阴道分娩、衰老、肥胖、结缔组织异常疾病、绝经状态、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的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率为9.6%,这意味着我国有超过3000多万女性患有盆腔器官脱垂。在众多脱垂中,11%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9%的传统手术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手术纠正脱垂的复发问题。因此,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脱垂种类、功能障碍类型、准确选择有效术式对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十分重要。

  此次应用的侧腹壁悬吊术属于高难度的微创手术,是通过使用生物网片将脱垂的子宫向前向上提拉,紧贴腹壁,通过横向补片与前腹壁组织间的张力将脱垂脏器提拉并悬吊于盆腔中。网片仅需简单穿过腹膜,无需将网片钉在骶骨及任何韧带结构上,减少术后疼痛,降低刺激和损伤腹下神经丛的风险,同时避免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由阴道植入的网片能替代损伤的筋膜组织,重建盆底组织架构,并且具有弹性效果,多数患者无排斥反应,是患者体内的长久有效“柔性支架”。该术式具有成功率高、出血少等优势,且无神经损伤、骨膜炎、输尿管损伤、网片暴露及肠粘连等风险,控尿效果好,不易复发,并且保留了子宫等无病变组织,尤其对于患有内科疾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大手术的患者更加适宜,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理想方案。

49.jpg

  近年来,第一医院南院妇一科聚焦微创治疗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服务理念的转变与手术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科室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性实现持续提升,同时也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治疗选择。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也将继续保持勇于突破、敢为人先的奋进态势,用精湛的技术、暖心的服务,全力呵护女性生命健康。

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