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科普贴士

医疗特色

科普贴士

小长假健康指南 衣食住行全攻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节日期间科普专题

发布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对于繁忙劳碌的人们来说,五一节假日就像是漫漫长路上的驿站,大家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放松心情去和朋友聚会、与家人旅行,但在欢度假期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保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以防疾病入侵。本期健康科普我们将邀请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多个学科的临床专家带来小长假健康指南,让广大朋友们度过一个健康、轻松、快乐、安全的假期。

6.jpg

衣篇

增减衣服要及时

  儿科门诊负责人刘霞:

  五·一小长假期间,气温常在10℃-30℃左右变化,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活力充沛的孩子们,稍一跑动就可能大汗淋漓,这时切不可随意脱掉外套,让冷空气接触身体,因着凉引发疾病。

  足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所以足部的保暖很重要。由于东北地区五月份已经停止供暖,且室外温度还没有明显回暖,因此在家时最好不要光脚踩地板,出门时也要穿好袜子,以防出现脾胃不适、腹泻等情况。

7.jpg

假日防晒正当时

  南院皮肤科主任朴冰:

避免日晒

  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这个时间尽量选择在室内进行活动。

遮挡性防晒

  外出时要为肌肤提供适当遮蔽物,如撑伞、戴帽子、戴墨镜、穿着长袖衣物等可以直接遮挡紫外线。此外,编织致密、深色的防晒衣,其防晒效果也更强。选择遮阳帽时,帽檐宽度也很重要,帽檐边长在7.5cm以上,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

8.jpg

晒后护理

  紫外线照射不仅会使皮肤晒黑,还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即日晒伤,因此需要及时做好晒后修复工作。

  轻度晒伤,一般晒后3-5小时出现红斑,12-24小时达到高峰并伴皮肤发烫、刺痛,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或纱布包裹冰块或浸湿生理盐水局部冷敷10-20分钟,重复多次达到局部降温、减轻炎症反应;重度晒伤,如出现广泛水疱甚至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救治。此外,晒伤后皮肤水分也会大量蒸发,通常在晒后4-7天可见皮肤脱屑、干燥,因此晒后也需做好补水保湿工作,以此重建皮肤屏障,促进皮肤修复。

9.jpg

食篇

  北院消化内科主任许晶:

别总让“硬菜”做主角

  人们常会把含油量高、以荤为主的“硬菜”作为餐桌上的“主角”,殊不知“硬菜”往往是高脂高盐食物,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建议外出饮食时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并搭配适量新鲜蔬菜和水果,减轻肠道负担。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外出游玩总在路上,容易打乱日常饮食节奏,出现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或用零食替代正餐等情况,无形中增加了肠胃负担。建议保持一日三餐按时吃的习惯,做到三餐营养均衡。

不空腹吃辣、饮酒适量

  吃辣虽过瘾,但空腹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肠胃引起胃部不适或疼痛。建议吃辣前先食用些主食,防止辣椒直接接触胃黏膜。同时,节日期间要适量饮酒,饮酒过量不仅会破坏肠道屏障,导致肠道毒素进入人体,更会造成肝脏损伤,导致肝脏的炎症免疫反应,诱发肝炎,造成对肝脏的多重伤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饮酒史大于五年,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宜超过40克,女性每日饮酒量不宜超过20克,两周之内如大量饮酒,饮酒总量应小于80克。可以通过“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量(g)”这个公式计算出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以饮100毫升50度白酒为例,酒精摄入量为:100毫升×50%×0.8=40克 。

  同时要注意饮酒方式,避免空腹饮酒,避免多种酒类混喝,禁止大口喝酒,同时坚决杜绝饮酒时或饮酒前后吃药,感冒药、头孢类、降压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心绞痛药、解热镇痛药等多种药物与酒类混服均有可能引发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10.jpg

住篇

  北院神经内一科负责人浦岩柏:

假期补觉要适当

  很多上班族由于平日工作辛苦,就会选择在小长假时期狠狠地补觉,把没睡够的觉“补回来”。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睡眠时间过长,会造成疾病风险增加。睡眠时间过长的“闭门贪睡者”,平时运动量较少,再加上卧室不通风、空气污浊,就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同时,睡眠过多,还会破坏心脏休息和运动的规律,最终造成心脏收缩乏力,稍一活动便会心慌气短;胃液分泌规律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异常。一般来说,午睡20-30分钟最合适,每日成年人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在这个标准上再减少1-2个小时,青少年可以增加1-2个小时。

行篇

  南院泌尿外科主任张赫岩:

出行莫忘护“腺”

  不少“有车一族”计划趁着五·一小长假带着亲朋好友来一场“自驾游”。为了一鼓作气前往目的地,很多驾驶员朋友都会有憋尿的情况,然而长时间憋尿很容易引发前列腺疾病。建议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驾车,开车时要调整好驾驶座位,经常变换姿势;在车内着装别太多,避免穿紧身内裤和牛仔裤,内衣要宽松、透气;连续开车1小时左右应下车活动活动,在红灯或服务区等停车间隙,可在座位上活动四肢,自我放松休息片刻。

12.jpg

  药学部部长唐庆栓:

驾车服药需谨慎

  驾驶员服用特定的药物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倦怠、大脑反应迟钝等不适情况,使本能反射动作时间延长、协调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等动作,无法警觉灵活地驾驶车辆,导致危险的交通事故。

含酒精药物

  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十滴水、感冒止咳糖浆等制剂中含有酒精,此外还有药酒是用酒浸泡中药材而成,开车前服用这些药物都是引起药驾或是酒驾的隐患。

13.jpg

抗组胺药

  这一类药物常在感冒复方制剂和抗过敏药物中出现,例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常有嗜睡的副作用,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晕、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

退热止痛药

  生活中常见的退热止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样有头晕、嗜睡的副作用。服用该类药物时,应根据说明书或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加量,并且在服药后确保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时才可驾驶汽车。

14.jpg

抗抑郁焦虑类药

  奥氮平、利培酮等抗抑郁焦虑类药属于长期服用药品,服用后有视物模糊、眩晕、疲劳等不良反应,服用这些药物时应避免驾驶。

降血糖、血压药

  服用降血糖、降压药物期间,如果服用剂量过大或服药不规律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低血压、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嗜睡、乏力等症状。所以此类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监测,如相关指数不稳定时,应避免驾驶汽车。

  专家在此温馨提示:五·一期间,大家在充分放松身心的同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安排行程、注意饮食卫生、备足衣物和常用药品,确保健康快乐出行!

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