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讯
一波三折?见招拆招!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三科应用新辅助+微创技术成功治疗复杂食管癌
“高手在胸三!”近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三科收到一面表达十分“直白”的锦旗。送锦旗的是一名复杂的食管癌患者,他发自内心的感慨源于自己一波三折的治疗经历。
66岁的宋先生大概在2个月前开始出现进食梗噎感,喝水后会稍稍缓解,症状时轻时重,人也消瘦了许多。到医院就诊检查,胸、腹部增强CT可见其食道下段及贲门区管壁增厚,胃镜活检病理结果回报为腺癌。患者食管部位曾经有过食管狭窄手术史,胸腔及腹腔粘连紧密,科室主任张继会带领手术团队经过仔细的病例分析及手术推演,认为患者病情复杂,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直接手术易出现瘤体切不净、创伤过大、手术时间过长等问题,目前手术可能效果不佳,建议患者先做新辅助治疗缩小瘤体,使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清晰可见后再行微创手术。这样不仅手术更安全,还可以提高手术预后。
“新辅助治疗”就是把原本手术后进行的“辅助治疗”提前,在实施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方法前所做的全身化疗。一方面可以使肿块缩小,以利于后续的手术、放疗等治疗;另一方面,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病灶,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与患者家属沟通商讨后,科室先为患者进行新辅助静脉化疗。1个周期化疗后,患者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张继会与主管医生孙瑜就其病情细致分析,进行个体化治疗策略,经过调整后行单药化疗。2个周期化疗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所有指标均符合手术指标,再次入院准备接受手术。
可以做手术了,但还要考虑手术怎么做。传统食管癌手术属于外科创伤最大的手术之一,需要在胸部做一个20-30cm切口,术中需要把肋骨撑开,才能充分暴露手术操作区域,这对患者胸廓组织结构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术后会导致较为明显的切口疼痛,对患者呼吸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科室在对术中处理、术后风险及并发症进行充分分析后,最终制定了“胸腔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胸内吻合)”的微创手术方案。由于食管周围遍布心、肺、气管、主动脉、迷走神经、肝脏和脾脏等重要脏器组织和血管,手术风险极高,术中容不得半点闪失。同时,患者之前做过食管狭窄手术,无形中又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前,张继会带领手术团队不断地预演手术过程并反复斟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切准备充足后开始进行手术。经过7个小时的奋战,手术团队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宋先生术后恢复良好。
对于外科医生来讲,做食道手术最害怕的便是“吻合口瘘”。食管吻合口瘘是一个原因很复杂的术后严重问题,各种手术方法都无法保证不出现瘘。一旦出现,患者生命危险大大增加。一般来说食管吻合口瘘分为早期瘘、中期瘘和晚期瘘。术后1-3天内发生的瘘,叫早期瘘,常常是因为手术原因,譬如吻合方法、吻合技术或者吻合器械问题造成;食管癌术后4-14天发生的瘘,叫中期瘘,往往跟组织愈合能力、剧烈频繁咳嗽、吻合钉或者缝线切割、吻合口区域感染、吻合口局部血液供应和营养因素等有关,占食管吻合口瘘的75%-85%,大部分吻合口瘘在这个时间发生;第三种情况就是晚期瘘,一般手术以后两周以上甚至三、四周出现,往往是食管吻合区域小感染、小缝线感染,或者病人恢复进食以后进食不当,譬如进食带骨头、带刺食物,刺穿食管吻合口,或者比较粗糙食物梗后,造成裂伤吻合口瘘,大概占食管瘘10%-15%左右。
张继会主任团队近几年来完成的“食管手术”很少出现“吻合口瘘”,但此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却出现了“吻合口瘘”,挑战再次来临!科室多次进行病例探讨,并充分发挥医院多学科诊疗(MDT)优势,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药学部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由消化内科医生于“瘘口”处充分引流。此次手术如接力赛般,医护们沉着应对、见招拆招,每一个治疗重要环节都毫不松懈。在各科室的通力合作下,患者逐渐好转。
目前,食管癌仍以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手段,但不是所有的食管癌患者一经发现都能立即手术,很多患者需要先行2周期左右的新辅助治疗后方可进行,以获得更好地疗效。第一医院南院心胸外三科自2020年5月开始,开展新辅助治疗+微创腔镜技术取代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不仅更精准地切除肿瘤、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使食管癌治疗创伤小、出血少、无需开胸、术后恢复更快,技术创新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做好每一个细节,用心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第一医院医护团队正以实际行动打造“群众满意型医院”,守护鹤城百姓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