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毕教管理

科研教学

毕教管理

做有人文情怀的医者——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首堂公共课开讲

发布时间:2020-10-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晋代学者杨泉曾在《物理论·论医》中说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意思是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也要求医者应该具有悬壶济世的仁爱之心和敬佑生命的人文情怀。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医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理念,10月28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毕业后教育管理部组织召开了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公共课第一讲,邀请到该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杨晓光为住培学员进行《做有人文情怀的医者》医学人文主题讲座。讲座由教学基地、毕业后教育管理部部长崔璟琳主持,医师培训基地2018—2020级200余名住培学员及教务人员现场聆听。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729.jpg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731.jpg

  杨晓光从医学人文关怀的角度讲述了面对当下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她提到,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医学迫切需要人文的回归。对于医生而言,真正的医患沟通是心灵的沟通,医生既要有一双温暖的手,又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更要具备出色的技术。既要与患者心换心,主动体会患者的感受,又要尊重生命的规律,正确认识医学的有限性和人体的不确定性。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734.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他的《医学的温度》著作中提到,医学必须从技术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向人文回归。在她看来,要让医学具有生命的温度,医生就要学会“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在现代医学充分发展,技术主义主宰医疗过程和方法的背景下,对医学的本质加以反思的结果。如今,当疾病已不单单是患者主观上的不适感受,而是仪器设备显示屏上的结果时,不仅是经受病痛折磨患者的肉体,而是可以用各种数字指标和影像显示的病症时,就更加需要医生的专注与专心。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能“医心”。因此,医学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更加强调人文关怀,这才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

  同时她讲到,医学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就像特鲁多医生的那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告诉医生,技术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有限的,而帮助和安慰对于患者心灵上的抚爱却是无限的。在曾经从事护理专业的杨晓光看来,要运用“叙事医学”的方式让医生学会医患共情,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关爱患者的精神需求,这既是基于医学本质的反思,更是源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736.jpg

  长达3个小时的公开课,在杨晓光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科学有效的方法下精彩呈现,一场受益匪浅的“开学第一课”,是启发,是思考,更是精神领会和职业财富。

  公开课后,崔璟琳作总结发言。希望青年医师深刻领会“第一课”的深刻意义,汲取前辈们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经验,认真对照,学以致用,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医学人文素养,真正让人文照亮医学,让医学造福人类。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7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