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 >>图书阅览

脑血管意外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字号: + - 16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高血压脑病等,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组疾病。多以突然发病、颜面、肢体瘫痪、语言不利、意识丧失、昏迷不醒为特征。其后遗症往往缠绵难愈,丧失生活及风”范围。

  主症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苏醒后遗留半身不遂,语言蹇塞。也有仅偏瘫失语而无昏仆者。

  病因病机

  老年正气亏虚,肾元不固,根本动摇,加之喜怒不节,饮食多进肥甘厚味,痰热滞气,化火生风,上冲脑府,心神昏冒,遂猝倒无知;或因气血素虚,劳倦内伤,元气无力运血,气血凝滞于经络,而偏瘫、舌蹇之症遂作。

  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与后遗症期辨证论治。

  急性期有阳闭、阴闭、厥脱的不同,后遗症期则多见阴虚阳亢证及气虚血瘀证。

  1.阳闭

  主证:猝然昏仆,口舌歪斜,面赤,身热,烦躁,半身不遂,肢体强硬拘急或颤抖,抽搐,痰涎上涌,声如曳锯,呕吐,腹满,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劲有力。

  治法:开窍醒神,熄风化痰,通腑泻热。

  选方: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温病条辨》)或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合星蒌承气汤(《实用中医内科学》)。

  羚羊钩藤汤:羚羊角3g、钩藤15g、桑叶15g、川贝15g、生地25g、菊花15g后下、白芍15g、甘草5g、鲜竹茹15g、茯神15g。

  星蒌承气汤:胆南星15g、瓜蒌15g、大黄15g后下、玄明粉15g,和服。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均系急救用的成药,均有清热,开窍,息风,镇痉之功。昏迷病人,可鼻饲给药,每次用1丸,每日2~3丸,可连用数日,至苏醒后停用。目前已有醒脑静、清开灵等新型制剂,可供静脉输液用。星蒌承气汤与羚羊钩藤汤宜合用,若痰多者加鲜竹沥10ml、姜汁10滴;热甚者加生石膏30g,黄芩15g,栀子15g;呕吐者加赭石30g、法夏10g。

  2.阴闭

  主证: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肢体瘫软,面色晦暗,喉间痰鸣,口角流涎,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开窍醒神,熄风化痰。

  选方: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涤痰汤(《济生方》)。

  药物:涤痰汤有法夏15g、胆南星15g、橘红5g(后下),枳实12g,石菖蒲10g,竹茹15g、人参(吉林参)10g(另炖)、茯苓15g、炙草5g、大枣15g、生姜3片。

  苏合香丸亦系急救用的成药,用法同至宝丹、牛黄丸。苏醒后用涤痰汤,肢体不遂加丹参25g、赤芍15g、豨莶草15g、桃仁15g、桑枝30g。

  3.阳气暴脱

  主证: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而面色苍白,口开手撒,汗出肢冷,二便自遗,舌质暗淡,苔薄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固脱。

  选方:参附汤(《世医得效方》)。

  药物:高丽参10g、熟附子15g。

  临床上常加龙骨30g、牡蛎30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敛汗。目前已有人参、参附针剂,用于急救。

  4.阴虚阳亢

  主证:头痛、头晕、头胀、面赤目胀,烦热易怒,躁动,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斜,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细数。

  治法:镇肝息风。

  选方:养肝体清肝用方(《临证指南》)或镇肝熄风汤(《衷中参西录》)。

  药物:养肝体清肝用方有羚羊3g(先煎),钩藤15g、石决明30g、菊花15g(后下)、桑叶15g、茯神15g、生地25g、橘红5g(后下)。临床上常加天麻10g、僵蚕10g、地龙15g、白芍15g、夏枯草15g。

  镇肝息风汤有怀牛膝25g,代赭石30g(先煎),龙骨、牡蛎各15g(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蒿各10g、甘草5g。

  麻木,肢体不遂加丹参30g、豨莶草15g、桑枝30g、赤芍15g、鸡血藤15g;语言蹇塞加石菖蒲10g、远志10g。

  5.肾阴阳俱虚

  主证:眩晕耳鸣,腰酸尿多,肢体瘫软,言语蹇涩,神疲思睡,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无力。

  治方:补肾阴温肾阳。

  选方:地黄饮子。

  药物:熟地30g、石斛15g、麦冬15g、五味子15g、菖蒲10g、远志10g、肉苁蓉20g、巴戟15g、杞子15g、菟丝子15g、龟板25g、鳖甲25g、牡蛎30g。

  6.气虚血瘀

  主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语言不利,面色苍白,短气、乏力、自汗、便溏,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或虚弱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

  选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药物:黄芪60g、赤芍15g、川芎12g、当归尾15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5g。

  瘀滞重者加丹参25g、田七10g、水蛭10g、山甲15g。夹痰加南星15g、法夏15g。

  康复调理

  对昏迷病人,要注意观察,精心护理。待其苏醒后,可进流质饮食(如混合奶、菜汁、水果汁等)。防止褥疮发生,亦颇为重要。恢复期半身不遂及语言蹇塞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及发音训练。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须警惕再次发生。

  饮食调治

  重症昏迷病人,应以鼻饲流质饮食(如混合奶)为主。饮食应保持清淡,限制食盐,每日盐量一般以4~6g为宜。忌食肥甘厚味,以免助湿生痰。急性期过后,病人肢体痿废,气血双亏,可适量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如猪、鸭的瘦肉及鸡蛋,但不宜食用鹅、羊、牛、狗等肉类。

  下列膳食,应根据病人所属而选服。

  1.参附回阳煎

  人参10g、制附片9g、龙骨、牡蛎各30g、黑豆50g。将龙、牡、附片水煎取汁,纳入黑豆再煎、至黑豆极烂,滤取上清液;另将人参单煎取汁。二汁兑匀,适温后鼻饲。

  本品益气回阳固脱,适用于中风昏迷的脱症病人。

  2.二角三汁饮

  水牛角30g、羚羊角粉0.5g、竹沥汁20g、石菖蒲汁15g、生藕汁30g。将水牛角加水200ml,煎煮25分钟,去渣取汁,兑入竹沥汁、石菖蒲汁、藕汁、羚羊角粉,混匀,分开二次鼻饲。

  本品有熄风豁痰开窍作用。适用于中风痰热闭证,肢体强痉的病人。

  3.补虚正气粥

  黄芪30~60g、人参(或党参15~30g)10g、粳米100g、白糖少许。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约半小时,入砂锅煮沸,后用小火煮1~2小时,取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即成,食时可稍加白糖。

  本品有益气健脾,补虚固本作用。适用于中风病阳气暴脱的患者。

  4.天麻钩藤白蜜饮

  天麻30g、钩藤30g、全蝎10g、地龙10g、白蜜适量。将四药同煎,去渣取汁,调入白蜜,空腹用,每日2~3次,每次20ml。

  本品有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型的中风患者。

  5.地龙桃花饼

  黄芪100g、干地龙(酒浸)30g、红花、赤芍各20g、当归50g、川芎10g、桃仁(去皮尖,略炒)15g、玉米面400g、小麦面100g、白糖适量。将地龙烘干研粉;将黄芪、红花、当归、川芎浓煎取汁;将地龙粉、白糖、玉米面、小麦面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将桃仁匀布饼上,入笼中蒸熟即可。

  本品益气活血。通络起痿,用于中风后遗症。

  6.生地淮山炖水鱼(鳖鱼)

  鳖一只,先用热水烫,使其排尿后切开洗净去肠脏,放淮山、生地各15g,隔水炖熟服用。

  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属阴虚有火的病人。养阴熄风,对半身不遂的治疗有好处。

  7.黄芪当归煲鸡脚

  黄芪、当归各15g、鸡脚50g、加水文火焖煮1小时。饮汤。

  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属于气虚血瘀的半身不遂、四肢萎软无力者。

  8.竹沥姜汁水

  竹沥水100ml(晚间在竹林中选粗壮黄竹,以绳绑竹使其竹尾向下弯曲,削竹尾套上玻璃瓶固定之。次日晨早收采竹沥水)、姜汁数滴,微温之可饮用。

  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失语属痰热者。

  防治要点

  1.加强中风的预报,对40岁以上,高仁压Ⅱ期以上,特别是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应列入预报对象。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

  2.脑血管病为本虚标实之病,一般急性期以标实(如痰火内结、阳明腑实,血瘀气逆等)为主,恢复期则以本虚(如阴虚、气血虚等)为主,但治标不可忘本,以免损伤正气;治本不可忘标,须防误补助邪。

  3.急性期亟需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恢复期也应结合针灸、按摩、功能锻炼,以期逐步康复。

  4.中风度过急性期后,意识转为清醒,血压脉搏、呼吸均达稳定,应及早鼓励病人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训练。

  一般脑血栓发病后1周,脑出血发病后3周。即可进行训练,这对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 高血压病

下一篇: 老年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