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 >>图书阅览

第五章 古代名医 第九节 温病学派医家

《中国古代医药卫生》

字号: + - 16

  明清两代外感热病发病率很高,特别是传染性很强的瘟疫多次流行。这类病病情发展迅速,并且变化多端,单依靠《伤寒论》的治法已不能满足需要。这一时代的医家逐渐认识到温热病需要一个不同于伤寒的治疗体系。

  刘完素主张用寒凉药物,是温病治疗的先导,明代吴有性的“杂气致病”在病因方面又有新的发明,清代叶桂、吴瑭、薛雪确立了温病、湿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规律,至此,温病学才臻于完善,形成了温病学派。

  吴有性,字又可。明末姑苏(今江苏吴县)人,生活在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60年代。当时明王朝趋于倾覆,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战乱饥荒,疫病猖獗。《吴县志》记载当时疫病流行时,“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但当时的治疗却不越《伤寒论》雷池一步,经医而死者不计其数。在这种情况下,吴有性认识到伤寒与温病是两种病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了《温疫论》,提出了“杂气致病”。认为天地间不仅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一些传染病是由于杂气所感,而且“杂气为病,更多于六气”,传染性极强的“戾气”(或称疠气)就是杂气的一种。杂气无形、无声、无嗅,但它是一种物质,“一气自成一病”,具体地提出了传染病病因。书中还提出了杂气感人的途径,以及邪留部位和治疗规律。《温疫论》的问世,为后来温病的诊治形成独立的体系创造了条件。

  吴有性

  除温疫病以外,吴有性认为有很多病,如疔疮、发背、痈疽、流注、流火、丹毒、发斑、痘疹之类,也都是杂气感染,即分别为某一种戾气感染。这种认识突破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传统观念,较之西方医学的感染病因学认识要早200多年。

  吴有性认为戾气感人是从口鼻而入,然后潜伏在膜原,处于半表半里之地。其传变可以先表后里,也可以先里后表。治之当将膜原之邪分消而解,为此,吴有性创制了“达原饮”等诸方,成为常用方。

  《温疫论》对社会影响很大,是温疫病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其后一系列温疫专著相继出现。《温疫论》多次刊行,康熙年间传入日本。

  清代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全国各地发生“大疫”(急性传染病)达300多次,迫切地需要一套治疗温热病的可靠措施,生于康、乾时期的叶桂对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桂(公元1667—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祖、父两辈业医。叶桂自幼学医,天资过人,十几岁时就作为医者而出名,但他仍锲而不舍,虚心求教。有一次他认为一个病人已属不治,嘱家属料理后事。不料一年之后竟遇到了这个已康复的病人,他非常惊奇。经询问,是金山寺一个和尚治好的,于是,第二天,叶桂便离家赴金山寺拜和尚为师。他听说山东刘某精于针灸术,就想尽办法,改名换姓,托人推荐,拜刘某为师。直到一次他治好了老师认为不治的病症,老师惊奇之余,仔细询问,方知他是鼎鼎大名的叶天士。叶桂将自己求学的心情坦诚相告,老师非常感动,就把自己的针灸术全部传授给了他。就这样,叶桂从12岁到18岁曾先后拜过17位老师,广泛地吸收他人经验,这恐怕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叶桂师古而不泥于古,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终于自成一家,医名著于朝野。但由于他毕生忙于诊务,以致平生无所著述。尽管如此,清代“大江南北言医辄以桂为宗,百余年私淑者(学其术,而非亲传弟子)众,最著者吴瑭、章楠、王士雄”(《清史稿》)。

  叶桂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经验,载在《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书中,这些书是学生们对他的医论和医案的记录。《温热论》实际上就是温病治疗的辨证纲领,成为温病学派的理论核心。他把温病的发展过程在辨证时分为四个层次,即卫、气、营、血由浅入深,由轻到重,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治法。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医疗实践上都是一次醒人耳目的创新,使复杂多变、名目繁多的温热病条理化、系统化了。此外他对舌苔和牙齿的观察,对斑疹和白[疒内咅]〔bei背〕的认识,发前人所未发,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内容。《临证指南医案》所使用的方剂,广为流传。

  吴瑭(公元1758—1836年)字鞠通,江苏淮阴人。生活于清乾隆、道光年间,本习儒业,后因其父、其侄相继患病,经医治无效而亡,遂发愤研究医学,博览群书,钻研十年,却并不轻易给人看病。后遇温疫流行,朋友极力推荐他医治,果然屡起沉疴。吴瑭目睹当时死于庸医之手的患者不计其数,感慨之余,采历代名医诊治精华,结合自己的体会及经验,著《温病条辨》。书成之后仍非常谨慎,不肯轻易公诸于世,六年以后,经朋友催促,才刊行于世。

  《温病条辨》集前贤温病论治之大成,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纲领。对四时热性病的传变规律条分缕析,并有详细的治法,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三焦辨证是把温病的病理变化概括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层次,由上而下,由浅入深。

  湿温病是温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湿温病诊治上卓有成就的,是与叶桂同时代、同乡、而又齐名的名医薛雪。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平生研究医书甚多,常评论某些医著及医家,颇有见地。精于临床治疗,尤擅长治疗湿温病,著有《湿热条辨》,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