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援外医疗

我院援助非洲利比里亚医疗队员戚峰的自述

字号: + - 16

  我是眼科医生戚峰,我有幸成为我国第七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员,于2011年10月11日出发前往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执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任务。1963年,中国政府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启动了中国以非洲为主要对象的医疗外交。多年实践证明,援非医疗队是中非合作时间最长、涉及国家和地区最多、成效也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援非医疗队不仅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若干长的时间,仍是一种花钱少、收效快、影响大的对外援助方式,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我抵达了向往的利比里亚。当踏上这片黄沙土地时,之前所有的猜想得到了答案。尽管临行前被告知,要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但当真的踏上非洲这块土地,我才明白现实环境比想象的更为艰苦,也真切体会到援非医生的艰辛与不易。 “吃饭靠上树,穿衣三块布,政府靠援助”,可以想象其落后的程度。经历了14年内战洗礼的利比里亚,整个国家基础设施一塌糊涂,在联合国维和部队和维和警察的帮助下,时局还算稳定。气候炎热,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肆虐,经常停电停水。在这里,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苦中作乐,寂寞的时候就看看家人的照片,解解乡愁,思乡只能藏在心中。对于作为中国北方人的我,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与不适应。看到同事们都努力地去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我心想,这是多么执着的信仰与胸怀才能使我们留在这里。

  我们医疗队的主要任务除了解除非洲人民的病痛,还要为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及使馆经商处的外交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以及为当地华人及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大陆,要克服的不仅是艰苦条件,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贫困,这里的人轻易不去看病。因此,当他们出现在医生面前时,大多都是急危重症。在眼科,来的青光眼患者绝大多数是绝对期,白内障患者视力是手动或光感。在骨科,截肢的患者很多,大多数因为外伤后未能及时就诊而伤口感染。面对着这样的患者这么贫穷的国家,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医治。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深刻的感受到非洲人民对我的尊重,虽然国家落后但是这里的人文素质很高。安静的候诊,没有吵闹,纷争和不满,没有任何医疗纠纷。迎面总会遇见许多笑脸。笑脸,是对黄皮肤人的友善;笑脸,也是对中国医生最好的褒奖。国外的生活,让我更加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并以自己为中国人而骄傲。

  这里的医疗设备很简陋,给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的困难都不算困难。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只能尽量多做手术,争取让更多的患者重见光明。在这里,手术要十分小心,最害怕的是针头扎到手。因为这的患者术前只检查艾滋病,而肝炎,梅毒等国内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都省略了。而急诊手术,艾滋病也不查。这对每一个手术医生都是严峻的考验。

  面对艰苦的生活,落后的国家,简陋的环境,有时会有一种坚持不下去的心态,这时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白求恩。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也许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白求恩,但非洲朋友们不是每个都知道我们的名字。但他们会知道有这样的一群医生,他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用精湛技艺、仁义礼智,用爱浇铸起友谊的桥梁,为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中非友谊和中国对外友好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这条荆棘的道路上,我们会坚强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