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士
科学服药“不任性” 守护健康“不踩坑”——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科学用药健康科普专题
9月25日是国际药学联合会设立的世界药师日,旨在通过药师力量优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错误,以保护患者用药安全、保证药物有效。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本期健康科普,我们特别邀请到药学部副主任屈东香和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口服药物的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Q:药物的剂型有哪些?
A
常见的药物剂型有:
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注射剂、气雾剂、洗剂、软膏剂、贴剂、滴眼剂、栓剂等。
其中常用的片剂有:
普通片、舌下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缓释片、控释片及肠溶片等,胶囊剂有硬胶囊、软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等。
口服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经济方便且安全的一种给药途径,药物可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生病时除了要注意对症选药外,正确地服用药物也很重要,如仔细阅读说明书、正确的剂量、给药的途径、服药的时间,甚至服药的饮水量和姿势都要注意。
Q:常见药物的基本用药时间?
A
●服药时间
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
晨服: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前
餐前:饭前15-30分钟
餐中:与食物同服
餐后:饭后15-30分钟
睡前:睡前15-30分钟
●常见药物用药时间
—晨服药类—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早晨7-8点服用,减少副作用;
降压药:氨氯地平、缬沙坦等,早晨7-8点服用,控制血压高峰;
抗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早晨服用,缓解晨重晚轻症状;
利尿药:呋塞米、螺内酯,早晨服用,避免夜间排尿频繁。
—空腹服用药类—
甲状腺激素药:左甲状腺素钠片,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等,早餐前至少30分钟服用;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餐前服用药类—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餐前15-30分钟服用;
部分降糖药:格列齐特、格列美脲,餐前30分钟服用;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餐前服用。
—餐中服用药类—
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与食物同服;
助消化药:胰酶、酵母,餐中服用;
减肥药:奥利司他,餐中服用。
—餐后服用药类—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
铁剂:琥珀酸亚铁等,餐后服用,减轻胃肠道不适;
维生素:维生素B族,餐后服用,促进吸收。
—睡前服用药类—
平喘药:孟鲁司特钠、茶碱缓释片,睡前服用,预防夜间哮喘发作;
降血脂药: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抑制胆固醇合成;
催眠药:艾司唑仑、地西泮,睡前半小时服用。
Q:正确的服药方法?
A
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应该选用温开水,先喝一口水湿润咽部和食管再服药,并饮用足量水(150-200ml);服药时多饮水,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用量较大的药物血液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口服液体制剂服用时,必须用量杯或按瓶体上的刻度小心倒取,切勿用嘴直接接触瓶口服用。混悬型、中药糖浆及其他液体制剂,应充分摇匀后再按剂量服用。
颗粒剂、冲剂要用适量的温开水搅拌溶解后服用。
Q:错误用药方式,你中招没?
A
●片剂研磨成粉
×错误做法:有些患者为了方便吞咽或认为粉末状更易吸收,将片剂研磨成粉后服用。
!危害:首先,片剂的设计往往考虑了药物的稳定性、释放速度和保护胃黏膜等因素,磨成粉后可能破坏这些特性,导致药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其次,粉末状药物可能更容易刺激呼吸道或消化道,引起不适。
●肠溶胶囊拆开服用
×错误做法:部分患者担心胶囊壳难以消化或想直接服用内容物以加快吸收。
!危害:肠溶胶囊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药物免受胃酸破坏,控制药物在肠道的释放位置和时间。拆开服用可能导致药物在胃中提前释放,被胃酸破坏,降低药效;或者药物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甚至损伤。
●口服液加热后服用
×错误做法:有些患者认为加热可以杀菌、改善口感或缓解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从而使用过高温度的水进行加热后服用。
!危害:口服液中的药物成分在特定温度下保持稳定性和活性,加热可能导致部分药物成分失活或变性,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例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中的铁元素在加热后可能失活或氧化变质,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对于某些需要保持特定pH值或溶解度的药物,加热可能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药效。
●用饮料送服药物
×错误做法: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使用各种饮料(如碳酸饮料、茶饮料、乳品饮料、果汁等)来送服药物,而不是使用白开水或纯净水。
!危害:
●饮料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去原有的药效或产生新的药效。例如,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可能与弱碱性药物反应,影响其吸收;茶饮料中的鞣质可能使多数抗生素、铁锌制剂等药物产生沉淀,降低药效。
●饮料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增强药物的副作用,对胃肠道产生更强的刺激作用。例如,碳酸饮料可能增加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的刺激;茶饮料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可能对抗某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饮料中的成分可能改变胃肠道的pH值或黏膜状态,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例如,乳品饮料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形成不易被吸收的络合物或螯合物,降低药物的吸收率。
专家提醒: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但唯有科学使用,才能让这份“武器”发挥最大效用,避免误伤身体。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用药中多一份谨慎、少一份随意,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屏障,让平安常伴、生活常暖,真正拥有高质量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