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讯
“细管”内舞刀 “窄洞”里除疾 ——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北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郭凤
“因为爱一个人,所以选择这座城;因为爱一群人,所以留在这座城。”这是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北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郭凤来到齐齐哈尔工作的原因。听闻此语,你一定能感觉到她是一位重情重意、充满爱心的女子;和她进一步接触,你会发现她也是一位雷厉风行、专心事业的女汉子。
因爱坚持
爱情事业齐头并进
2001年,24岁的郭凤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实习,恰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参加了第一次的全国医疗招聘会,因为与第一医院的缘分,更因为恋人想来第一医院工作,这个沈阳姑娘毅然决然跟随恋人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自此开启了她长达23年勤耕不辍的医者生涯。
对郭凤来说,来到齐齐哈尔,是因为爱;坚守在临床一线,也是因为爱,而这种爱正是她对耳鼻喉专业的热爱。与其他外科医生的“大刀阔斧”不同,耳鼻喉医生面对的任何一个部位、器官都是小小的,想要在这上面“做文章”,可得要有点真本事。在耳朵、鼻子、喉咙这样的“小洞”里诊断、治疗和手术,医生的理论知识过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静下心来,就比如说听骨,它只有半个芝麻大小,为患者做植入和神经修复,都不容有半分马虎和大意。因为从事耳鼻喉专业,郭凤的脾气和性格改变了不少,她说:“就因为从事了这个专业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的急脾气在每日的工作中都磨没了。”
勤奋进取
精修医术解除病痛
虽然毕业已经二十多年,郭凤还保持和老师同学们经常联络,她仍然像学生时代一样,向他们请教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各同行单位微创外科发展的新动态,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技术水平。如今她能够娴熟运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等操作技术,不仅为患者减轻病痛、节约治疗费用,且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在手术的管理反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59岁的陶先生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脖子上莫名其妙鼓出一个包,开始时症状较轻,患者及家属并未在意,后期症状逐渐加重,肿包也越长越大,变成了一个3厘米左右的“疙瘩”。就诊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为了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留其发声功能,郭凤决定实施“CHEP+气管切开术+颈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难度大,对解剖要求极高。手术前,郭凤反复研究手术方案、制定应急策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术中切除了病变喉体,进行环会厌吻合行喉功能修复,还顺利完成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成功拔出气管套管,出院后完全恢复了正常呼吸、发音及吞咽功能。
夫妻携手
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穿着一样的白大褂,拥有一样温和的眼神,郭凤和丈夫于广久都是第一医院的医生。生活中,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有时会因值班时间不同,长达半个月见不到面。但郭凤说:“确认过眼神,我们是彼此能理解的人。”工作中,郭凤和丈夫则会有很多并肩协作的机会。一些复杂的颅底病变治疗,需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与神经外科医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年夫妻俩密切合作,成功开展了许多例高难度手术。
2016年,时任科室主任陈伟刚建议郭凤前往北京宣武门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可以与神经外科共同完成多学科诊疗会诊和手术。半年后,学成归来的郭凤就有了一次与丈夫“联袂”的机会。46岁的刘女士因体检发现垂体占位在第一医院北院脑外二科治疗。当时是科室副主任的于广久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全麻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这样患者不需要打开大面积颅骨,更不需要牵拉脑组织、神经和血管。术中,夫妻配合默契,应用内镜技术,通过鼻腔对颅内肿瘤进行切除,整个手术时间短、无创伤,患者在术后很快便恢复了。
主动服务
推动开展规范治疗
在接受采访时,郭凤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规范治疗”。她在日常出诊过程中见到过许多没有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而延误了病情。曾有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前来就诊,面诊时老人鼻孔犹如蛙鼻般向上翘起,经鼻内镜检查发现其两侧鼻腔内已长满了鼻息肉,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清除。郭凤表示,过敏性鼻炎初期就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鼻息肉而不处理,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鼻窦炎,继而出现并发症,尤其是一些生长快、体积大的息肉,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挤压破坏鼻窦或鼻腔顶壁,侵犯额窦、前颅窝、眼眶及中颅窝等部位。很多严重的情况不是突然发生的,都是在感染后不及时给予处理造成的。为了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情况的发生,郭凤会严格规范科室医生对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并在术后为患者安排预约复查。一旦内镜复查发现复发苗头,立即通过局麻为患者的患处进行局部处理,避免患者复发后再次行全麻手术可能。
杏林春暖意,悬壶济世情。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郭凤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驱除了患者的病痛,用爱心和责任心温暖了患者的内心,用行动诠释了“厚德精医”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