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做有责任担当的肾内人——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肾内一科副主任张博雅

发布时间:2024-03-2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肾内一科副主任张博雅便是如平原一般广阔包容的人,脸上常露笑意,谈吐总是温和,遇事舒张有度。在接诊每一个患者时,她都会亲切地与其交流,细致了解病情,三两句良言无形之中化解了患者的不安与忐忑,也给他们指明了未来的治疗方向。

15.jpg

精于医术 专于治疗

  肾内科,是很多人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大家听多了“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故事,却总觉得离自己很远。殊不知,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8%。由于肾脏没有痛感神经,当肾脏开始发生病变时,患者往往意识不到,等到肾区产生痛感,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几乎与糖尿病相当,知晓率却只有12.5%。”张博雅说。

16.jpg

  张博雅在日常工作中总是会遇到年仅十几岁甚至只有几岁的小患者。家长觉得孩子只是胖了一点,在一些基层医院查出来肌酐偏高也没有引起重视,直至半年后胸闷再次就诊。一旦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孩子今后要面临的就是长期透析甚至肾移植,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蒙上了阴影。医者父母心,那时候,张博雅便下决心,要把慢性肾脏病患者找出来、管起来,把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降下来,她说:“如果慢性肾脏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这样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转。”

  她在科室主任赵延君的帮助指导下不断研究学习,2014年7月,南院肾内科遵循“护肾延衰”理念,以“延缓进展、延迟透析、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三延一高”为目标,在齐市率先施行了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帮助肾病患者全程管理,降低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勤于实践 持续精进

  肾脏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就要求肾内科医生具备高水平的诊疗技术才能帮助患者“回春”。从本科到硕士,从住院医师到能够独当一面的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博雅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这与她18年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的经历有关。

  张博雅利用北京协和医院一年的进修时间,在病房、血液透析室、专家门诊分别学习了3个月,最后又有针对性地围绕肾脏、腹痛方面进行了3个月的专项学习。每周她都会随专家、导师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接触到了大量常态化、查不出病因的疑难病例,见证了老师们对各种治疗困难、诊断疑难的病症研讨时的面红耳赤,学习了到临床思维的构建,也因此养成了正确问诊、诊断、思考的就诊习惯。张博雅说:“肾脏是人体中既强大又神奇的器官,也是“受累”最多的器官之一。及时跟进每位患者的病情发展,分析各项化验结果,是一线医生每日的必修课。“作为高年资医师,我们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对危重患者给出决定性的治疗方案和措施,这就意味着要扛起肩上的责任。”职业的理想与情怀,让张博雅觉得医生就该“生长”在临床,接触最真实的病例,救治更多的患者,才不违从医的初心。

  24岁的张女士怀孕后期血压突然连续多日升高,腿部出现水肿,经检查被诊断为结缔组织病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继续妊娠,母亲和胎儿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但这位勇敢的准妈妈依然坚持无论如何都要留下腹中宝宝。接诊医生立即联系到张博雅为患者进行会诊。一系列问题在张博雅脑海中浮现:孕妇面临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这都将给其带来致命的打击——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出血……由于母体环境的特殊性,胎儿也将经受巨大的考验——流产、畸形、发育不良、宫内窘迫甚至停止发育……但如果不留下这个孩子,患者以后再次当妈妈的机会将更加渺茫。经过研判,张博雅果断决定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位勇敢的女性实现当妈妈的愿望。

  为尽可能给胎儿发育创造一个相对平稳和适宜的环境,需要最大程度提高透析质量,改善孕妇机体状态,尽量延长妊娠时间,这样胎儿才有更大的生存几率。张博雅联同产科医生、风湿科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方案,对血液净化的模式、频率、时间、透析液酸碱度、透析液电解质浓度、超滤量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细致地调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纠正贫血、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情况。她还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护理及饮食方案,并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患者通过剖宫产顺利产下男宝一枚。当得知宝宝平安诞下的那一刻,张博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诚于医德 护佑生命

  不少肾衰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花费高,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张博雅认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更懂他们的心。她说:“肾内科其实是一个‘磨人’的科室。患者被疾病折磨,家属被时间折磨,医生被自己折磨。”慢性肾病治疗是一个具有依赖性、长线特点的治疗过程,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会出现丧失信心的情况。每一天,张博雅不仅要完成诊疗、查房工作,还要反复去和患者“磨”:患者不想打针了,她去聊;患者出现抵触治疗情绪,她跟家属聊、跟患者谈。一个动作、一句鼓励,一个眼神的表达,都是她不经意间爱的流露,无数次帮助患者重拾与病魔抗争到底的信心。

  马女士患病20年,因慢性肾炎引起肾脏病导致她长期服药、透析。“常年的病痛拖累了我的儿子到现在还没有成家,我真是愧疚不安。”马女士的心结,张博雅早就知晓。所以,每当马女士来透析的时候,张博雅就抽空和她谈心交流,不断提高她对疾病的认知,消除紧张、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鼓励她一定要坚持治疗。张博雅总是劝马女士说:“孝顺的儿子把你当作宝,有你他才有家,这也是男子汉的担当,一定不能辜负孩子的孝心。”一次次的鼓励和疏导,马女士终于打消了放弃治疗的想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张博雅时常回想起入学时的誓言。如今,她对医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这样特殊的群体,张博雅每天努力地扮演着多重角色,或朋友、或家人、或心理医生,用自己的真心、决心与病人的沮丧、绝望一次次“交换”。因为在她看来,做医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