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从“站在病床旁”到“躺在病床上”——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急诊医学科开展“角色转‘患’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4-01-1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一批看病就医堵点难点问题,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开展“一院一策”优质医疗服务品牌示范创建活动,并鼓励倡导全院各科室开展“一科一策”优质医疗服务品牌创建,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以解决群众就医烦心事的“小切口”,撬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大民生”。

  近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急诊医学科护理团队开展“角色转‘患’体验”活动,通过“角色带入”的方式,让护理人员与患者“感同身受”,以准确了解患者的服务需求和真实就医感受,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为了使“角色转换”的体验感更加真实,南院急诊医学科护理团队精心筹划,设计了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保护性约束、机械性排痰、口腔护理等急诊护理工作场景,并将在岗的33名护理人员分成4组,通过自选2项及以上场景进行角色换位。大家在积极参与体验活动的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地体会。

体验一: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是通过限制患者身体或肢体的活动,防止患者因高热、昏迷、躁动、过度活动及危重患者意识不清时发生坠床、拔管、撞伤、抓伤、伤及他人等意外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体验者何丽杰:“保护性约束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中是非常常见的,当我躺在这里手脚被约束了一段时间,才知道是这样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身体的活动范围缩小,我变得毫无安全感,肢体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麻木僵硬,一个小时的时间感觉特别漫长,连监护室里的灯、呼吸机、监护仪的滴滴声都让我莫名的烦躁。我尝试着入睡,但是无法自由翻身、调整姿势,根本就睡不着。”

  何丽杰在保护性约束的体验中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无助和恐惧。她说:“今天仅仅是一小段经历,就让我真实体会到了患者的感受。以后给病人上约束时,我一定会与患者解释清楚原因,尽量把约束带调整到既能确保安全又能舒适的松紧度,还要保障肢体的活动范围,同时尽可能与患者多一些交流。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用耐心和细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体验二:高流量吸氧

  高流量湿化氧疗是指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临床常用于轻中度低氧血症,如低氧性呼吸衰竭、ARDS、肺炎、肺纤维化、心源性肺水肿等。

  体验者李刚:“我原本以为吸氧会非常舒服,除了鼻腔会有异物感外,不会有其他不适感。但实际上,吸氧初期鼻腔会出现瘙痒感,能明显感觉“风”的流速还是很大的,甚至“有点冲”,管路戴起来也比较沉。随着流量的逐渐增加,鼻腔又干又疼,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挂绳对耳朵的压力也变得明显了。这种鼻子只能吸气无法呼气的感觉,让我非常不舒服,而且鼻子吹进来的气体会直接从嘴吹出去,我是一点都不想配合。”

  通过“角色转换”,让李刚对这种“非常舒服”的治疗方式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说:“以前我总是觉得有些患者不配合,认为治疗过程中有些不舒服都是可以克服的,但通过今天的体验,让我对自己产生过这样的想法感觉到愧疚。今后我一定会注意工作中的细节,比如为患者详细讲解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保护好患者皮肤避免器械性压力损伤、及时与医生沟通患者情况等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的患者,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

体验三: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罩/面罩等方法连接患者,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对于COPD、哮喘、肺水肿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在急诊,利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

  体验者单新宇:“安装设备时我的心里十分忐忑,佩戴面罩后,我只要左右翻身它就可能发生偏移。刚开始,气流便扑面而来,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试图涌进呼吸道,气流冲击得想流泪,本能的反应会有一些抵抗,调节参数并调整呼吸后,会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没有湿化,喉咙是非常干燥的。随着时间延长,鼻和面部有压迫的痛感。另外如果床头抬高不到位,呼吸会非常费力,有时候呼吸和机器不同步,则会加重喘憋感,而且佩戴面罩后说话不清晰,别人也听不清楚。”

  摘下面罩的单新宇看起来有些“狼狈”,他感慨地说:“之前觉得会很难受,但没想到比我想象的要严重的多。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清醒的,以后再做这类操作时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争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果病人难受、挣扎,我会根据这次的体验,尝试帮他们找到原因,尽量多为患者减轻一些痛苦。”

体验四:机械排痰

  机械排痰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不仅可将长期滞留于肺部或较深层烦的积液经多方位振动、挤压并定向引液,使痰液排出体外,还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提高血氧浓度。同时,它能够预防静脉淤滞,松弛呼吸肌,改善全身肌张力,增强呼吸肌力,产生咳嗽反射,有利于机体康复。

  体验者周胜男:“这可能是所有操作里舒适度最高的了,压力和频率都低的时候就像是在按摩,但当频率加到50赫兹以上时,身体就出现了挤压感,会感觉反胃、胸闷,而且心脏也不舒服。所以,心脏病患者并不适合。日后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41.jpg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往往来自于诊疗过程中的点滴细节。此次的“角色转‘患’体验”,让医护人员摆脱了“我”的视角,站在“Ta”的角度去感受思考,从而查找和解决日常工作中比较容易忽视的“小事”,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关怀理念的双提升注入了强大推动力。第一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也将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持续为鹤城百姓提供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