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士
倏忽温风至 因循“大暑”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大暑节气科普专题
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的天时,此时身体易感受暑热、暑湿之邪,由于出汗多、消耗大、湿气重,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状。面对这样的“蒸煮”模式,我们应该怎样解暑或避免被暑气所伤呢?本期健康科普我们邀请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北院中医科主任李敏带大家一起了解大暑节气养生保健的小知识。
Q:大暑节气,在起居方面应注意什么呢?
A:汗为心之液,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热出汗多,使心脏负担加重,一定要给心脏休息的时间。由于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进行一些相应的调整。建议晚上10点至11点就寝,早上5点半至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同时,也要注意午休,半小时左右即可,保持精力充沛。由天热引起的心烦意燥、晚上易醒、失眠等问题,大家可以在日常饮食搭配中加点浮小麦、酸枣仁和百合,三味药食同源的食物皆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尤其适合大暑时节。
Q:大暑节气,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
A:1.及时补充水分
大暑节气前后,气温会突然攀升,人体非常容易缺乏水分,这时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喝水也是有讲究的,民间的说法就是“热天要喝热水”,水的温度要在室温(25℃)以上。有些脾胃虚弱的人也可以把水加热到40℃左右再喝,一定不能喝凉的水、饮料、啤酒等,以免伤及脾胃。
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可以食用一些水分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冬瓜、黄瓜、丝瓜、苦瓜、南瓜等,这一类蔬菜含钾量较高,含钠量较低,不仅可以补水、还能降血压,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2.保护脾胃
大暑节气的天气十分炎热,我们的神经中枢容易进入紧张的状态,内分泌也不规律,这时人的脾胃比较弱、消化能力略差,容易食欲不振。可以选择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西瓜、绿豆等。同时,品芳香之气的食材可以健脾利气、开胃、提神、化瘀,还有滋润肌肤的功效。可以选择一些玫瑰花、兰花、茉莉花、桂花、丁香花等有芳香气味的食材泡花茶、煮汤。
3.大暑食俗
因为大暑正值中伏,民间有句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饺子、面、烙饼、摊鸡蛋这些都是热食,多吃热食能够顺应夏天阳气升腾的自然规律,并增加排汗量,将身体中的毒素、湿气通过汗液排出来。
Q:大暑节气,我们该不该运动、应该怎么运动呢?
A:大暑节气,受气温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情绪的烦躁,容易发怒,这时可以进行合理的身心调节,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运动,保持心境平和,以“心静”为宜。例如八段锦、太极、瑜伽、游泳、慢跑等,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而顺应节律变化。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阳虚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应趁此机会好好“冬病夏治”,而其他人也可以通过食饮、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节,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使自己能够度过一个舒畅、安宁、平顺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