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义:论习近平“系统性”辩证思想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要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个带有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论,即在改革和发展上,要突出“系统性”思维。“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分析、思考认识事物,有利于透过现象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今后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中自觉形成“系统性”辩证思想方法,尤为重要。
治国理政说到底,就是用思考的力量来治理国家改造世界。系统思考,实际上就是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思维方式。领导方略的谋划、领导使命的实现,就是系统思维的集中表现。没有系统思维就没有战略远见和目标,没有战略远见和目标就无法实施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运用好习近平的“系统性”辩证思想方法,才能“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
系统思考是“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
基本问题本领”的内在诉求
当今社会变化的速度,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人们生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可担心的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这种变化,或不能把握这种变化的规律。加速旋转的社会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会把不善变应变的一些人甩出去。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人们具有最及时、最灵活、最敏锐的应变能力,于千万头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可行、有效的判断和对策。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拥有,谁就将走在时代前头。
人的思维方式容易固化定势,工作方式容易模式化,精神状态也容易老化。总会有这样一些力量,适时地把既有的事物打破、把凝固的思想解散、把僵化的模式改写,进而动摇惯性的秩序,这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变革转型时期。作为任何一个执政党、执政者,在任何成功的道路上都没有一成不变的秘诀和法宝,全凭成功者睿智机敏地探知变化,灵活地把握时局,以变应变。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应变才能保持优势。“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就换个方向走,这一“变通”, 也许新的路就走出来了。因此,需要自觉地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善于驾驭改革与发展关系中的重要环节。
当今治国理政的改革与发展转型,从思路的形成、方案的制定,到付诸实施,要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个链条虽然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但都不是组成它的多个环节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环节的组合方式及其科学性、合理性的程度决定的。要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需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思考。系统思考是一切成功领导者的思维特征,系统思考能使领导活动质变和飞跃,是治国理政的内在诉求。
系统思考才能把握改革与发展的本质
实践证明,无论怎样复杂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考都可以被提炼出若干条极其清晰的脉络或轮廓,以最直接的方式深入事物的本质。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深入到本质之中,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认识就变得十分简单了。现象是复杂的,本质却是简单的。每一次新的简单,都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是简单的就越接近本质,也就越有智慧。有智慧的领导者对待瞬息即变的万千事物,往往能做到不仅直视表面的形式,还能迂回,绕到事物背后看,去发现实质性的东西,凡是微观、具体、定量的东西,必须找到其后面宏观、一般、定性的东西,即本源、本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治国理政的本质性,就是要始终咬定民心工程升级版的打造和民心资源的不断追加这样一个硬道理。
系统思考才能使改革与发展
具有整体性全局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是系统性最重要的性质,对整体性的认识构成了对事物认识的最重要方面。整体性是指当一些要素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它的要素和要素总和所没有的新属性。领导活动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法律因素等,统统都纠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结果。加之领导活动事前、事中、事后,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整个工作造成影响,为了防止顾此失彼,必须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要把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连接起来思考,寻求最佳切入点、突破点和结合点,通过一个个解决局部问题,去实现治国理政全局问题的解决,更多地着眼于创造整体效益,发挥综合效应,达到整体优化。
治国理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大格局和总趋势,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必须系统思考。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全局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但全局系统并不是各局部的简单相加,尤其各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物质、新功能、新行为。全局在胸才能投下一枚好棋子。治国理政全局能力首先是一种宏观思维能力,宏观思维能力要求我们首先要看到事物的整体,不能见树不见林,知偏不知全,局限于小圈子,否则无法统率全局。
系统思考才能使改革与发展
具有中心性关键性
系统思考也是布局中的统筹兼顾,没有中心成不了局,一枝独秀也成不了局。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分清一般和个别,普遍和具体。抓个别,从个别着手是为了解决一般,个别才真正有效;抓一般,从一般着眼解决个别,个别才有全局性效果。中心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大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左右全局的因素或力量。重点是这个时期这个系统在不同阶段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左右全局的因素或力量。工作要着眼于中心,着手于重点;中心要通过重点一点点地推动、带动、拉动全局,重点要围绕中心一步步地推进、逼近、完善全局。只有把握了战略性中心和战术性重点的需要,才能“立其大不可夺其小”,最终夺取全局的胜利。
系统思考还能使领导活动具有关键性作用。工作中,总是有些把整个事物和事物过程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和这些环节中的关键部分,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需要必须抓住、抓好的。因为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那些发生在事物过程的主要线索、主要脉络上的连接点,最为关键的是指能够拉动或制约事物、系统发展的那些因素和成分,如主导因素、优势、长处、重点,还有起制约作用的破坏性因素、瓶颈成分等。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个带有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论,即在改革和发展上,要突出“系统性”思维。“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分析、思考认识事物,有利于透过现象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今后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中自觉形成“系统性”辩证思想方法,尤为重要。
治国理政说到底,就是用思考的力量来治理国家改造世界。系统思考,实际上就是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思维方式。领导方略的谋划、领导使命的实现,就是系统思维的集中表现。没有系统思维就没有战略远见和目标,没有战略远见和目标就无法实施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运用好习近平的“系统性”辩证思想方法,才能“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
系统思考是“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
基本问题本领”的内在诉求
当今社会变化的速度,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人们生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可担心的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这种变化,或不能把握这种变化的规律。加速旋转的社会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会把不善变应变的一些人甩出去。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人们具有最及时、最灵活、最敏锐的应变能力,于千万头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可行、有效的判断和对策。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拥有,谁就将走在时代前头。
人的思维方式容易固化定势,工作方式容易模式化,精神状态也容易老化。总会有这样一些力量,适时地把既有的事物打破、把凝固的思想解散、把僵化的模式改写,进而动摇惯性的秩序,这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变革转型时期。作为任何一个执政党、执政者,在任何成功的道路上都没有一成不变的秘诀和法宝,全凭成功者睿智机敏地探知变化,灵活地把握时局,以变应变。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应变才能保持优势。“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就换个方向走,这一“变通”, 也许新的路就走出来了。因此,需要自觉地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善于驾驭改革与发展关系中的重要环节。
当今治国理政的改革与发展转型,从思路的形成、方案的制定,到付诸实施,要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个链条虽然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但都不是组成它的多个环节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环节的组合方式及其科学性、合理性的程度决定的。要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需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思考。系统思考是一切成功领导者的思维特征,系统思考能使领导活动质变和飞跃,是治国理政的内在诉求。
系统思考才能把握改革与发展的本质
实践证明,无论怎样复杂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考都可以被提炼出若干条极其清晰的脉络或轮廓,以最直接的方式深入事物的本质。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深入到本质之中,我们对这个事情的认识就变得十分简单了。现象是复杂的,本质却是简单的。每一次新的简单,都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是简单的就越接近本质,也就越有智慧。有智慧的领导者对待瞬息即变的万千事物,往往能做到不仅直视表面的形式,还能迂回,绕到事物背后看,去发现实质性的东西,凡是微观、具体、定量的东西,必须找到其后面宏观、一般、定性的东西,即本源、本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治国理政的本质性,就是要始终咬定民心工程升级版的打造和民心资源的不断追加这样一个硬道理。
系统思考才能使改革与发展
具有整体性全局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是系统性最重要的性质,对整体性的认识构成了对事物认识的最重要方面。整体性是指当一些要素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它的要素和要素总和所没有的新属性。领导活动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法律因素等,统统都纠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结果。加之领导活动事前、事中、事后,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整个工作造成影响,为了防止顾此失彼,必须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要把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连接起来思考,寻求最佳切入点、突破点和结合点,通过一个个解决局部问题,去实现治国理政全局问题的解决,更多地着眼于创造整体效益,发挥综合效应,达到整体优化。
治国理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大格局和总趋势,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必须系统思考。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全局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但全局系统并不是各局部的简单相加,尤其各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物质、新功能、新行为。全局在胸才能投下一枚好棋子。治国理政全局能力首先是一种宏观思维能力,宏观思维能力要求我们首先要看到事物的整体,不能见树不见林,知偏不知全,局限于小圈子,否则无法统率全局。
系统思考才能使改革与发展
具有中心性关键性
系统思考也是布局中的统筹兼顾,没有中心成不了局,一枝独秀也成不了局。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分清一般和个别,普遍和具体。抓个别,从个别着手是为了解决一般,个别才真正有效;抓一般,从一般着眼解决个别,个别才有全局性效果。中心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大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左右全局的因素或力量。重点是这个时期这个系统在不同阶段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左右全局的因素或力量。工作要着眼于中心,着手于重点;中心要通过重点一点点地推动、带动、拉动全局,重点要围绕中心一步步地推进、逼近、完善全局。只有把握了战略性中心和战术性重点的需要,才能“立其大不可夺其小”,最终夺取全局的胜利。
系统思考还能使领导活动具有关键性作用。工作中,总是有些把整个事物和事物过程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和这些环节中的关键部分,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需要必须抓住、抓好的。因为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那些发生在事物过程的主要线索、主要脉络上的连接点,最为关键的是指能够拉动或制约事物、系统发展的那些因素和成分,如主导因素、优势、长处、重点,还有起制约作用的破坏性因素、瓶颈成分等。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责任人编辑:朱书缘、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黄相怀:习近平论健康政治生态
下一篇: “四把鼓槌”:敲响精神文明建设新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