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相怀:习近平论健康政治生态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造健康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2014年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015年1月13日,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告诫全党,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生态既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是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国家建设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内容的软指标。因此,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实现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奠定健康政治生态的精神基础
理想信念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坚持和弘扬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毫无疑问,培育健康的政治生态,首先要靠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政治生态的灵魂,是滋养健康政治生态的价值源泉。党员干部只有精神之“钙”充足了,党的组织“肌体”才能实现强身健体、正风提效。从现实情况看,党员干部只要在坚持党性问题上有所动摇,在处理公私关系时立场有所松动,在自我约束上有所松懈,就很有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就很有可能为歪风邪气大行其道提供土壤。此外,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态还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秉持底线意识,时刻紧绷党性修养这根弦,筑牢思想防线,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增强组织观念、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修炼理想信念的“内功”,增强防腐拒变“免疫力”。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理想信念立住了,思想防线守住了,健康的政治生态才有保证。
二是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增加健康政治生态的正能量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如何选人用人,历来是反映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检验政治生态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政治生态可以使干部队伍人心凝聚、心情舒畅,而坏的政治生态则可以使干部队伍乌烟瘴气、腐化堕落。因此,好干部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也要靠好干部来营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要发挥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政治生态建设的引导作用,真正形成“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的导向,形成踏实干事的良好风气和从政环境。让那些风气正、能力强、务实担当的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奉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从根本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产生。既要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改善政治生态,又要在营造健康政治生态过程中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是“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消除有害政治生态健康的负能量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首先要在消除官场不良风气下足功夫,需要在“破”上做足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分析了我们党政治生态存在的诸多弊病,他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为了破除这些沉疴痼疾、净化政治风气和重塑政治生态,党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出台“八项规定”,强固“打铁之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党和国家政治风气得到显著改善。“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需要指出的是,党中央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始终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推进反腐败斗争,特别是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剜除了破坏政治生态的恶性毒瘤,让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净化。“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要形成政治威慑力,从根本上改变不良政治风气、积极优化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四是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历史实践中,积极营造健康政治生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健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足鼎立,共同托举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事业成功的原因很多,健康的政治生态是重要因素。不良政治生态的一个严重危害,是破坏制度的公信力,使得制度被束之高阁、流于形式,使得党的执政能力大打折扣,损害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政治生态的影响作用,力求从“立”上打造团结奋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他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营造健康政治生态的突出位置上,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他还强调,“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我们党决不容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压力和执政考验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应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是改善和重塑政治生态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形成良性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健康政治生态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转作风促民风,从而引导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生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等等,部署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为净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而敢于动真碰硬。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元素,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为努力营造健康政治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奠定健康政治生态的精神基础
理想信念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坚持和弘扬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毫无疑问,培育健康的政治生态,首先要靠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政治生态的灵魂,是滋养健康政治生态的价值源泉。党员干部只有精神之“钙”充足了,党的组织“肌体”才能实现强身健体、正风提效。从现实情况看,党员干部只要在坚持党性问题上有所动摇,在处理公私关系时立场有所松动,在自我约束上有所松懈,就很有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就很有可能为歪风邪气大行其道提供土壤。此外,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态还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秉持底线意识,时刻紧绷党性修养这根弦,筑牢思想防线,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增强组织观念、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修炼理想信念的“内功”,增强防腐拒变“免疫力”。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理想信念立住了,思想防线守住了,健康的政治生态才有保证。
二是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增加健康政治生态的正能量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如何选人用人,历来是反映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检验政治生态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政治生态可以使干部队伍人心凝聚、心情舒畅,而坏的政治生态则可以使干部队伍乌烟瘴气、腐化堕落。因此,好干部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也要靠好干部来营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要发挥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政治生态建设的引导作用,真正形成“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的导向,形成踏实干事的良好风气和从政环境。让那些风气正、能力强、务实担当的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奉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从根本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产生。既要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改善政治生态,又要在营造健康政治生态过程中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是“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消除有害政治生态健康的负能量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首先要在消除官场不良风气下足功夫,需要在“破”上做足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分析了我们党政治生态存在的诸多弊病,他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为了破除这些沉疴痼疾、净化政治风气和重塑政治生态,党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出台“八项规定”,强固“打铁之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党和国家政治风气得到显著改善。“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需要指出的是,党中央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始终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推进反腐败斗争,特别是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剜除了破坏政治生态的恶性毒瘤,让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净化。“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要形成政治威慑力,从根本上改变不良政治风气、积极优化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四是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历史实践中,积极营造健康政治生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健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足鼎立,共同托举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事业成功的原因很多,健康的政治生态是重要因素。不良政治生态的一个严重危害,是破坏制度的公信力,使得制度被束之高阁、流于形式,使得党的执政能力大打折扣,损害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政治生态的影响作用,力求从“立”上打造团结奋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他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营造健康政治生态的突出位置上,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他还强调,“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我们党决不容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压力和执政考验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应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是改善和重塑政治生态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形成良性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健康政治生态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转作风促民风,从而引导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生态。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等等,部署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群众,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为净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而敢于动真碰硬。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元素,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为努力营造健康政治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责任人编辑:朱书缘、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企业家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 范义:论习近平“系统性”辩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