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武:准确把握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国家治理周刊》
原标题:准确把握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方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们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联系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是第一次;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改革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以来是第一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崭新命题和重大课题由此鲜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
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识之士始终在思索探寻的重大问题。近现代以来,现代化进程浩荡向前,国家治理理念与时俱进。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世界呈现多彩图景,国家治理内涵日益丰富。应当说,一个国家富裕与贫穷、先进与落后、有序稳定与混乱动荡,都与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不开,都是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结果和体现。正因如此,各个发达国家仍在继续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调整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可以预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竞争。
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独特的国家形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改变这种境况,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断探索和顽强斗争,结果却是“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从现在的角度看,当时我国的落后表面上是军事、科技等的落后,深层上则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落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状况、思考国家发展方向,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站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更有条件思考和推进国家的建设、管理、发展。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然而,由于认识不足和环境所致,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曲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制度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的探索是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们对国家治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敏锐把握我国发展客观要求,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他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强调“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些重要论述,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的科学界定。正确理解这一重要论述,是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认识基础。这里最根本的是坚持正确立场,从政治上把握其精髓要义。国家治理体系属于上层建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不能做简单化的理解。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国家制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为遵循来设计;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机构履职的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集中体现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的能力,必须按照有利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的要求来提高。
同时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具体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加以认识,应当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加以把握。在我国,治理这个词古已有之,《荀子》中说“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但古人所说的和现代意义上的治理、人们平时所用的与治国理政层面的治理,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国外,治理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就相当流行,被引入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公司治理、社会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等,我们虽然借用了治理这一概念,但在各种治理特别是国家治理的内涵上是有根本不同的;我们还要看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也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应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崭新的概念和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新鲜的时代内容,是我们党对国家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
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一项一项地做、扎扎实实地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古人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实现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形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深刻认识这个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二是正确评价和看待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辩证法和两点论,既充分看到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又客观承认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当然需要提高,但怎么提高,我们要有办法、有章法,既不能固步自封、无所作为,也不能急躁冒进、期望毕其功于一役。三是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魂、才有神,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不只是中央的事,也不只是某个局部、某些人的事;只有各地区、各行业一起动手,全党全社会广泛参与,才能不断取得进展和成效。而这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地投入这项工作中来,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做好表率。
宣传好、服务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思想理论战线和新闻宣传部门的重要职责,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更是责无旁贷。人民日报及所属报刊必须着眼于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智力支持,着眼于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认真抓好宣传报道和相关工作。《人民论坛》这样一份权威高端的思想理论刊物,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为此,要增强政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既不以西方标准为标准,又勇于打破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推出高质量的成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注重发挥优势,汇聚专家学者,瞄准学术前沿,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精神文化产品,为实际工作提供思想理论参考。
《国家治理》周刊的创刊,使人民日报社的大家庭又增添了新成员。这是《人民论坛》、也是人民日报为宣传和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希望它能在各方的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应有作用、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要点梳理
下一篇: 各界对国家治理哪些问题更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