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贵清:把核心价值观建设当成民生工程来抓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字号: + - 16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价值目标,引导价值取向,遵守价值准则,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国家基础,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1. 实现价值目标,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国家基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深刻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志,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只有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才能强基固本,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民主法治不断健全、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和谐不断提升。中国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益接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老百姓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既是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基础的过程,也是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

       2. 引导价值取向,为百姓好日子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难、看病难、房价过高、分配不公、民主法治不健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激发社会活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百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老百姓的好日子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3. 遵守价值准则,为百姓好活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普遍的提升,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模范人物,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一些社会成员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敬业精神缺乏,心中充满着骄气和怨气,等等。社会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老百姓的好活法,需要每个公民遵循基本的价值规范和良好的交往氛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规范。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贯穿于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公民能够开放、包容和理性地爱国,使每个公民能够忠于职守、勤业敬业,使每个公民能够诚实无欺、讲求信用,使每个公民能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从而塑造出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水平,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百姓好活法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肖贵清)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责任人编辑:朱书缘、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