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涵育文明新风尚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游开余
字号: + - 16

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人文胜地,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乡贤文化久远,孕育出了赵一曼、李硕勋、刘华、卢德铭、孙炳文等革命先烈。近年来,宜宾市高度重视乡贤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示范乡亲,涵育文明新风尚,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培育乡贤,彰显深厚文化底蕴

       市委十分重视乡贤文化的挖掘,针对各地新乡贤优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类引导的方式,加强对新乡贤的管理与指导。

       1.重挖掘选树。挖掘整理历史事件、民俗风情、传说故事、谚语俗语等重要史料,鼓励有条件的镇、村两级组织整理村史、村志及其它文史资料发现乡贤。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村干部、农村致富创业能手、道德模范等平台,挖掘在家务农经商创业者中凸显的好人、贤人、富人以及退休后返乡或回乡居住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板等本土乡贤。搜集宜宾籍在外的名人、达人、能人的各种信息,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使在外乡贤找到乡情、亲情的慰籍,赢得这些乡贤对家乡的真心支持和反哺,促进宜宾经济社会发展。

       2.重分类管理。将全市新乡贤分为传承家风家训、调解邻里纠纷、带领群众致富、引领文明新风四大类别,由各区县党委宣传部牵头,将各地优秀村干部、农村致富创业能手、道德模范、在外乡贤等收集造册,实行分类建册台帐管理。按层级管理、包片联村到人的原则,由各级党组织牵头,班子成员包片、联村干部包村,对应全市各村的新乡贤一一结对,加强指导和管理。

       3.重宣传评议。积极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美在身边”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并在市县乡设立“好人榜”,将各地选评出来的新乡贤及先进事迹进行公开宣传,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各地评选出的新乡贤定期通过村民会议、院坝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由群众对其发挥的作用进行评议,对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取消其相关荣誉称号。

       二、狠抓示范引领,提升新乡贤影响力

       坚持把新乡贤自身优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美丽新村建设相融合,创新活动载体与平台,有效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新乡贤的影响力。

       1.借力乡土人才,培植群众行为价值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统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带头人和乡土人才的作用,用接地气、听得懂、群众乐于接受的载体宣传,把农村群众的价值准则统一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上来。高县四烈乡闫村开展了家风家训诵读等传统文化活动,动员本村知名的“土秀才”贾延川在村党群活动中心开起了“闫村国学堂”,免费为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孩子提供传统文化教育。高县闫村村两委组织各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代表为村民讲解本家族的家风家训,邀请道德模范、党员代表、文化带头人宣讲典型模范的先进事迹、科技卫生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

       2.开展坝坝宣讲,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组织新乡贤深入中小学开展宣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县乡均组建了“五老”宣讲团,进校园到课堂,采取专家讲座、专家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帮助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精神境界。陈国辅老人是兴文县的退休干部,是雷锋的战友,他50年如一日学习雷锋,带着自己组织的宣讲团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20多年来,他的脚步遍及全市62所中小学校,近20万人听过他的宣讲。正是他的宣讲,激励了兴文县籍战士王松在山东省潍坊市被授予“舍己救民英雄”,成为兴文县第四代英烈。

       3.凝聚乡贤智慧,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宜宾市把有“先富、领富”能力并有热心、公心、责任心的能人培养成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和带头人,从新乡贤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提高他们主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筠连县春风村曾经土壤瘠薄、资源缺乏、被当地人称为“石头村”,自从2004年选举经商返乡创业人士王家元为村委会主任(后任村支部书记)后,该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00元,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之路,谱写了山区农村科学发展的时代新篇章。2013年,春风村在探索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7个文化阵地、3支队伍、5项活动),被中央文明办总结为“筠连模式”。

       三、坚持创新突破,乡贤文化助推发展

       创新推进新乡贤文化工作,为全市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1.助推社会综合治理加强。由德高望重人士和致富能人组成的乡贤维稳队伍,对村里存在的邻里矛盾纠纷、垃圾乱扔等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开展评议,着力提升村民法律素质,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2014年,宜宾市针对纠纷多发期、敏感期,聘请1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和致富能人为辅教社工,积极参与家庭赡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重大节庆期间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共开展纠纷排查5543次,排查纠纷8441件,涉及当事人91093人,其中重大疑难纠纷3410件,防止民间纠纷激化397件,有力地助推了全市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2.助推良好社会风尚形成。深入开展“道德模范”“美在身边”“凡人善举”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并加强宣传,在全市营造了“学榜样、讲文明、当模范、树新风”的良好氛围。2013年,宜宾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目前,全市10个区县中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个、省级文明城市4个,涌现国家级文明单位5个、省级文明单位146个、市级文明单位412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层出不穷,2011年以来,宜宾市先后有2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获得四川省道德模范,6人获得宜宾市道德模范,26人被评为四川好人。

       3.助推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在各级乡贤的推动下,各地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帮”、项目建设“促”、因才施教“育”、结对帮扶“联”、典型引导“激”五项举措,有效激发了农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经济发展、村庄漂亮、农民快乐、人人有德”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市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66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67个,千万元产值村达到700个,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的是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目前宜宾有农民文艺演出队伍1255支,参与的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员达5万余人,利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花灯节、舞龙灯、踩高桩、农民自办“春晚”等民俗文艺表演活动,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活动正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