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与“实”是啥子为啥子做啥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 秦水平
字号: + -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重要论述,既明确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又阐明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作为党员干部,应当明白“严”与“实”是啥子、为啥子、做啥子,在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中践行“三严三实”,争当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一、要细斟酌“严”与“实”是啥子

       “三严三实”质朴凝练、微言大义,蕴含了修身、为人、干事的深刻道理,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把握。

       (一)“严”与“实”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三严三实”是习总书记在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为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行为准则。其中,“三严”是内在要求,指主观世界改造,蕴含着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政治追求,是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的纪律要求;“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客观世界改造,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和质朴厚道的处世态度,这两者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二)“严”与“实”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严”与“实”思想贯穿今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慎独”、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分别阐述了修身、律己、实干的重要性。纵观古今,王朝兴替,都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五千年历史警戒我们,盛世王朝都是“严”管出来的,“实”干出来的,与之相对的是任何一个朝代的衰败,都是纪律“松”出来的,作风“虚”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他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出 “三严三实”要求, “三严三实”正是充分吸收了历史教训,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三)“严”与“实”是思想守则与行动准则的有机统一。 “严”字要当头,指的是思想必须严,是干事创业的自我约束,要求在思想精神上不能松懈、不能放任、不能恍惚、不能“散光”,否则,就会走错路,误入歧途,触犯党纪国法;“实”字要托底,指的是行为必须实,是具体的行为指南,要求在做人做事上要“实”,不能“虚”,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尊重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切不可急功急利、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否则步调不实,走路就会踩偏、踩空,就会摔跟头,栽大跟头。“严”和“实”是一个整体,犹如大地和高楼、头脑与双脚的关系,也类似于树根和树枝、精神和肉体的关系。如果离开了“严”,就会导致信仰迷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最终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如果离开了“实”,就会导致脱离实际、图做虚功、贻误事业,最终失去民心民意、失去执政基础。

       二、要想透彻“严”与“实”为啥子

       “严”与“实”是我们党新时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准确把握其现实需求,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严”与“实”是锲而不舍、弛而不息健全作风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带头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有效汇聚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活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树倒根存,党员干部队伍管理还存在着不严、不实的问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虚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思想自觉还未完全建立,“不能”的制度还未完成形成,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在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不收敛、不收手,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严重败坏党风政风,严重破坏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告诫我们,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可以说,目前改进作风已到了节骨眼、关键点上,乘势而上、持续用力,就能巩固和扩大成果;稍有放松、稍有懈怠,就可能故态复萌、前功尽弃。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恰好切中了作风之弊,把准了作风建设的命脉,抓住了改进作风的关键,是彻底解决干部自我要求不严、作风不实的关键举措。

       (二)“严”与“实”是永不停歇、永不松劲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培育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虽然我们党始终保持本色不变、信念不改、追求不移,但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不强、规矩意识淡薄,导致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问题突出。究其根源,主要是部分党员干部言行失规失矩,管理上过宽过软,在党内大搞帮派依附和人身依附,把正常的“朋友圈”异化成了“腐败圈”,最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沉重灾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阐明“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时刻按照“严”与“实”的要求,零容忍查处破坏政治规矩行为,保持从严从实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

       (三)“严”与“实”是持续用力、再添举措推进人民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规划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确立了“三大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跨越”奋斗目标,市委要求立足新形势建设“四个南充”,区委提出了“建设核心区、率先奔小康”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担当重任,经受考验,敢于趟浅滩涉险滩、软硬骨头一起啃,以“破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魄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完成使命,实现目标。

       但客观地上讲,当前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倾向;有的作风漂浮、工作虚假、急于求成,总想一举成名、一夜成名,结果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有的干部心中无戒,为官乱为,在金钱美色诱惑面前,丢失了党性,放弃了底线,道德沦丧、自甘堕落……建党90余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越是事业纵深发展,越是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人民的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严”与“实”,就是对干部队伍的具体要求,是确保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的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

       三、要弄明白“严”与“实”做啥子

       “严”与“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品格,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严实结合、融为一体。

       (一)要彰显共产党人价值本色,做到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理想信念是旗帜、是方向、是动力。一是要把入党誓言时刻铭记于心,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筑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刻骨铭心,始终把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毕生的追求,做到信念坚定。二是要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永不动摇信仰”的执着,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要主动维护党的权威,时刻以大局为重,做到心中有党。三是要把群众观贯穿工作始终,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倾心竭力为群众谋利造福,做到心中有民。

       (二)要严守共产党人政治操守,做到个人干净,严格自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正确为官用权,拒腐蚀、抗氧化、不变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权力,明白权力姓“公”不姓“私”,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对于金钱,要常算“廉洁账”,不起贪念之心,不取不义之财;对于美色,要常思“家庭美”,要像柳下惠坐怀不乱,洁身自好,心无杂念,严守操行;对于亲情,要常吹“廉洁风”,明白严是爱、宽是害,不能徇私枉情违背原则;对于朋友,要常记“淡如水”,把握分寸,谨慎交往,不搞哥们义气、团团伙伙、拉拉扯扯,始终讲原则、守底线,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

       (三)要体现共产党人优秀品格,做到敢于担当,认真履责。一要把使命职责扛在肩上。各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使命职责,牢记历史使命,不躲、不推、不绕,找准位置,奋力作为。二要把岗位职责放在心上。树立“无功即是过”思想,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戒浮求沉,戒懒求勤,戒空求实,戒名求干,躬身埋头,扎实工作,积极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特别是党政“一把手”, 要自觉担起领导发展责任,坚持积极主动作为,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做到不失机遇、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要把担当责任抓在手上。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困难面前不诿过,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困难时刻顶得下来,面对矛盾担得起,面对难题拿得下。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