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深度脱贫攻坚之路:“扶志+扶智”

《行政管理改革》

作者:黄承伟、许军涛
字号: + - 16

[摘 要] 毕节市通过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探寻了一条“扶志+扶智”的深度脱贫攻坚之路,有利于树立贫困群众“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补齐脱贫攻坚中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可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脱贫内生动力;毕节市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史无前例地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民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目前,农村的贫困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凸出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及地方已出台各种针对建档立卡户的帮扶政策,社会各界亦积极参与帮扶,成绩斐然。但是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已有加剧之趋势。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让贫困户具有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愿望,这是思想的扶贫,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硬骨头,更是彻底解决深度脱贫的关键之关键,要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1]面对大量的政策措施,要让老百姓理解、把握,首先需要执行干部吃透政策精神,熟知具体操作方式。贵州省毕节市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上一级对下一级讲,干部对群众讲,群众自己讲,营造了集体学习宣传脱贫思想政策的良好氛围,既锻炼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更让贫困群众逐步建立起自我脱贫意识和能力。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赋予“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下文简称“讲习所”)新的内涵,这是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笔者进行田野调查,深入研究毕节市通过兴办“讲习所”探寻“扶志+扶智”的深度脱贫攻坚之路,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提供有益经验。

       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7年4月14日,威宁自治县成立全省首家 “脱贫攻坚讲习所”后,随即大方、黔西、七星关、纳雍等区县均建立脱贫攻坚讲习所。截至2017年11月,毕节市共成立脱贫攻坚讲习所2989个,平均每位农民专职讲师半年为上千名村民授课63场,已开展培训1万多场,培训干部群众100万余人次。[2]罗飞扬原本是纳雍县一名普通的手工艺人,但是从小跟随家人学习刺绣和织麻,并长期从事相关产业,使他拥有了一些“绝活”。2017年,罗飞扬被邀成为纳雍脱贫攻坚讲习所的一名专职讲师,几个月内他已经到全县各个村寨开展了63场授课,为上千名村民讲解刺绣和织麻手艺,鼓励指导广大苗族妇女重拾苗家传统刺绣手艺并加入昆寨乡小花苗服饰蜡染刺绣加工厂工作,人均月工资达2500元以上。

       (一)县乡村“讲习所”三级纵向联动,实现村级全覆盖

       2017年7月27日,毕节市纳雍县成立了脱贫攻坚讲习所,提出组织专职讲师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向贫困村民讲解扶贫政策和致富经,为决战贫困提供智力支持。纳雍县全县陆续设立了讲习所454个。其中,全县总讲习所1个,26个乡(镇、街道)建1个,427个行政村各建1个,实现了县乡村讲习所三级纵向联动,实现村级全覆盖。[3]

       (二)多种讲习方式促进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助力产业扶贫

       在纳雍县宗岭镇坪箐村,脱贫攻坚讲习所通过院坝会、群众会、走村串户等方式,积极向村民宣传扶贫政策,讲解农村经济发展,从经济学教村民算账,从营销学教村民销售,从种植养殖学教村民技术,破除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让广大村民从守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逐步向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转变。利用“讲习所”这个载体,坪箐村“两委”趁热打铁,邀请本村及周边村寨种植和养殖“土专家”讲授种植养殖技术。目前,坪箐村已经成立16个专业合作社,已经有490名村民加入到合作社,同时链接了全村76户208名精准扶贫户,发展茶业、核桃、苏州大白鹅、根雕、大棚蔬菜、八月瓜等产业。

       实践表明,毕节市通过兴办“讲习所”,促使全市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有了很大提升,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主动脱贫意愿高涨,帮扶干部的信心和工作动力也显著增强。

       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探索经验

       毕节市在创办“新时期农民讲习所”的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4]:

       (一)创新讲习阵地的标准:“五有标准”

       各市(州)、县(区、特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均按照“五有标准”:有场地,每个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区)要有至少一个固定场所作为集中讲习的阵地,村民组可视具体情况设立固定讲习所;有机构,各地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开展讲习活动,围绕活动开展、师资建设、资料管理、效果评估等建立健全讲习制度,定期研究讲习所事宜;有师资,各讲习所有固定讲习队伍,并可针对需要聘请外地外单位讲习员开展讲习;有标识,所有讲习员开展讲习时须佩戴统一制作的徽章,固定讲习所显眼位置悬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牌子,流动讲习所有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红旗;有资料,各讲习所按照省、市、县的安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讲习计划和课程表,每月至少开展两次集中讲习,认真收集整理讲习计划、讲习记录、考勤记录等有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规范整理归档。

       各市、县两级均创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村乡镇、村两级均创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干部群众的新动能、新状态,“习”出干部群众的新作为、新成效,把讲习所建成凝心聚力的大阵地、脱贫攻坚的大课堂、同步小康的大本营。

       (二)拓展讲习主体的方法:“五级联动”

       1.组建五级讲习队伍。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选调熟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全省改革和发展实际,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相关人员组建省级讲习员队伍。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区)根据本地实际,相应组建讲习员队伍。

       2.拓展充实讲习主体。讲习主体除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讲师团队伍外,各地根据工作实际,拓展扩大讲习主体范围,建立讲习员库。各高校、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及各类先进模范人物,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民讲师、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带富能手、退休老干部、行业领域精英、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人,以及推动脱贫攻坚的“土专家”“田秀才”“乡贤榜样”等,都可纳入讲习主体范围,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方式进行讲习。

       (三)讲习结合:“六讲六干”

       1.讲思想,干有方向。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要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讲感恩,干有激情。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关怀厚爱,对贵州各族人民的关怀牵挂,对贵州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及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指示要求,宣讲贵州干部群众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

       3.讲政策,干有思路。深入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宣讲中央及贵州省出台的产业发展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改善民生政策,帮助干部群众熟悉明白这些政策,特别要弄懂弄通、用好用活与当地发展、与自身有关的政策,认清本地资源和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和举措。

       4.讲技术,干有本领。根据当地发展特色和群众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联合有关职能部门专家技师,开展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各种技能本领,提升综合素质。

       5.讲“比武”,干有榜样。围绕讲习所兴办及活动开展等工作,省里对省直各单位讲习员队伍建设、深入基层开展讲习情况,各市县讲习阵地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各媒体宣传报道讲习活动情况,进行三场“大比武”。讲习员之间可就讲习次数、效果、群众欢迎程度等进行比武。通过比武,促进各讲习所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推进全省讲习活动向终身发展。

       6.讲道德,干有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省情世情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宣传宣讲民主法治、传统美德、团结和谐、家训家风等,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信心。

       (四)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

       1.分类讲习。根据当地工作实际和现阶段发展需要,合理区分各级各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不同功能定位,按照新时代农民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结合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语言习惯等特点,针对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农村群众等关心的问题,分类施策、因人施教,确保宣讲效果。

       2.丰富形式。采取“课堂式大集中、互动式小分散”的方式,推动讲习阵地“便民化”。开展好“课堂讲习”,充分运用各地兴办的讲习所,集中干部群众开展课堂式宣讲;开展好“流动讲习”,针对群众个体需求,在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场所,通过院坝会、板凳会、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讲习;开展好“新媒体讲习”,充分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手段拓展讲习平台和载体,通过广电网络、“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在电视信息平台开展讲习,注重发挥微博、微信群、QQ群、手机客户端、门户网站等新兴媒体平台作用进行讲习。

       3.讲究方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听众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小事例讲清楚大道理,与群众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相结合,把专业术语通俗化,逻辑论证简明化,枯燥问题风趣化,抽象事物鲜活化,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将讲习做深做实、避免流于表面。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食用菌产业园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党总支部的领导下,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经营体系,解决61人就业,其中贫困户23人,突出特点是把科技人员放到园区实干,避免企业缺人才、先进技术,人才缺资金、缺动力,把专利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产生双赢效果。

       4.侧重一线实干。讲习重点面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及广大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脱贫攻坚最前线开展讲习,走进群众的门槛做动员,下到群众的田坎教技术,融入群众的心坎转思想,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如,黔西县中建乡金兰镇、金碧镇、新仁乡等乡镇总结出让群众能听得懂的、反映生活实践的生动语言,类似“懒鬼变能手”“酒鬼变工人”“赌鬼变股东”等语句,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

       三、“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毕节市兴办“讲习所”取得了显著成效,措施、方法都很丰富,但与党的十九大对深度脱贫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贫困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讲习所”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

       兴建“讲习所”的工作目前尚处于初探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有些地方基层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重视,步伐走得快一点,干得多一些,比如纳雍县,专职讲习老师能够通过不停地讲、不停地完善,有一些还自觉搜集反馈意见,热情积极、做法得当,成效显著。同时,有些地方的讲习工作就比较流于形式,处于完成任务的工作状态。

       (二)讲习深度、讲习效果有待提升

       目前,“讲习所”能够吸引贫困群众来学习的内容大多涉及生活生产切实相关的东西,如家禽饲养、产业技术等,若涉及党的思想方针路线等政治性问题,就较难引起百姓的积极参与,或者就呈现出形式主义。但这内容实际上相辅相成,只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才有技术上的高效运用与发展,才更可能谈得上扶志扶智。讲习缺乏政治性,深度不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更加创新讲习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使得所谓“枯燥、无意义”的思想政治性讲习得到深入有效的加强。

       (三)“讲习所”持续性有待加强

       从客观实际来看,毕节市的“讲习所”建设已经轰轰烈烈干起来了,成效不错。但大家未必有信心做出长期的付出与坚持,从大家的反馈意见来看,评价都很好,收获也很大,同时对其接下来的发展是否会慢慢出现悄无声息的状态持有保留意见。如何从系统性、战略性的角度,创造一系列条件,来提高“讲习所”创建的可持续性,让它不是一个权宜之计,成为伴随着整个新时代、新征程的长期之举,是目前兴办“讲习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与挑战。

       四、推广毕节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重要指示

       1.充分认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新特征

       第一,政治性。“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一定要讲政治,一定要有这样的基础性认识。“讲习所”要成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的阵地,成为宣讲、宣传我们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场所。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对深度脱贫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分解任务点、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协同相关时间节点谋划脱贫事业,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些措施都要作为讲习的重点内容。

       第二,系统性。所谓系统性,从管理过程看,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扶贫部门由人、物资、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决策的产生、资源的配置、政策的实施与服务的供给等都同时受到组成要素的影响,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经过层层传递之后,将会影响到全局的发展。“讲习所”不仅是简单理解为“讲习”两个字,要在原有基础上,根据总书记的新的要求,要进行新的设计,决定了“讲习所”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并且保持整个系统的运行顺畅,才能有效保障各项扶贫工作的最终落地。

       第三,战略性。“讲习所”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新时代的过程当中,讲习应该怎么服务于新时代,服务于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都是需要具体执行的领导干部以及讲习教师深入剖析的,并结合农村脱贫工作的实际,用生动翔实的传播方式丰富讲习工作,增强讲习所建设的长远性与战略性。

       第四,参与性。不能让“讲习所”仅仅办成我们干部宣讲的一个场地,而要和群众更多互动,让群众更充分参与。办成一个干部和群众一起办、大家平等参与讲习所。要更广泛接受、动员来自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通过各种方式,旅游、产品出售等等,充分扩展其参与性。

       第五,创新性。讲习所的兴办不仅助力于深度脱贫攻坚工作,还极大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伴随整个新时代,需要不停地根据中央新的要求、各地方实践的需求持续创新举办的内容、方式,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这是深入推进讲习所建设发展的核心点。

       2.充分释放“讲习所”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成为新时代执政的基层抓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好的落实,再好的决策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脱贫工作的最终落实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数据统计、调查研究、政务流程管理、职责分工和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都是前提和保障,需要建立起责任机制、责任清单、工作台账、推进计划;需要建立督查机制、检查机制、反馈机制,特别是将督查督办融入脱贫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追责,减少违规事件、触碰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通过“讲习所”的兴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路程,为各项脱贫工作的最终落实提供保障,促进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执行力的提高,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成为提升扶贫机构运转效率的支撑。扶贫机构运转效率取决于政务运转的流程管理方式和工具、运转过程中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责任意识、运转督办机制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扶贫机构的机关运转在硬件、程序、能力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性作用,直接影响到扶贫机构的办公效率。因此,转变文风、精简会议,优化信息共享交流,提升政务运转效率,实际上就是要对政务运转流程中各要素进行调整、创新和优化,根据“讲习所”的业务需求,也即是根据老百姓的脱贫需求去改善机构运转的方式与效果。

       第三,成为激发基层干部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平台。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出台了各种针对建档立卡户的帮扶政策,加上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扶,使少数贫困户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只等输血,不愿造血。更有甚者,达到脱贫标准,却不愿意退出贫困行列。面对大量的政策,要让老百姓理解、把握,首先需要执行的干部吃透政策精神,熟知具体操作方式。但从很多现实情况看来,不少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尚未清楚知晓,就难以肩负政策落地的重任。办“讲习所”,上一级对下一级讲,让大家都跟着学,既锻炼执行能力,也让老百姓受益。

       第四,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农村地区的各种迷信活动还较多,有些地方因此而引起的社会不安定情况还比较突出。如果党不加强基层群众的教育工作,让老百姓在精神上有与时俱进的需要和追求,民族复兴的伟业就难以真正实现。我们要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讲好一系列脱贫攻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好一系列扶贫重大方针政策,以此推动党和国家扶贫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构筑乡村新的精神文明样态。

       第五,成为干部转变作风的途径。抓好扶贫部门党风政风作风建设,需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理念,严明党纪国法、严肃责任追究,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和队伍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和刚性约束,这些工作也是基础工作。党风政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也没有完成时,因此,这是一项长期性基础工作,需要采取多种具体措施,通过“讲习所”的兴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落实主体责任和相关责任措施,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行为,从而使良好的党风政风内化为干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习惯。

       第六,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地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民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每一位群众的努力,尤其是脱贫工作。所谓贫困治理,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各方面都要经过讨论,同群众商量着办,以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没有一个载体,没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很难成就好的方式。“讲习所”以政府为主导,同贫困群众勠力同心,成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打下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二)健全完善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

       伴随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农村的现代化,通过前文剖析,“讲习所”的功能定位已相对更加完全、准确。它应该是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民的科技素质的提升,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村乡村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包括从文明、道德、法治的角度,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要将其做成一个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立足长远发展,在同一地区因地制宜、非均匀地投放讲习资源,增强发展的平衡性与战略性。

       1.强化组织机构。成立讲习所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委宣传部,负责全省“新时代农民习所”兴办及活动开展等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召开会议。各市县党委宣传部要高度重视,参照省里做法,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认真抓好辖区内讲习所的建设完善。各地将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需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强化任务分工。各地各部门自觉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协调统一、资源聚合、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大讲习格局。讲师团负责成立讲习员专家库,培训“讲习员”,根据各地需要推荐“讲习员”。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省社科院对全省各地讲习所做法经验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省直机关工委负责协调省直机关各部门党员干部赴各地讲习所开展讲习。省委教育工委负责协调高校教师赴各地讲习所开展讲习。省委国防工委、省国资委负责协调有关企业专家、技师等赴各地讲习所开展讲习。各成员单位要成立讲习员队伍,根据各单位职能定期选派讲习员赴各地讲习所开展讲习。各成员单位在每月末、每季度末将本月或本季度开展讲习情况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年底将本年讲习情况总结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3.强化载体整合。把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既要不断拓展讲习所外延,又要把讲习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各种宣讲活动有机结合,既各有特色各有重点,又相辅相成形成合力。要充分运用“道德讲堂”、党员活动室、“夜校”等现有阵地平台,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要与选拔、树立、宣传相结合,在脱贫攻坚战场中发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涌现的群英谱,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精神,示范带动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

       4.强化师资力量、配备。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要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把开展讲习活动作为发现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群众欢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充分运用讲师团队伍,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建设好讲习队伍,形成专兼职讲习队伍紧密配合、合力讲习的良好态势。同时,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高度重视讲习业务,积极推动讲习工作,都将是“讲习所”建设成败的关键。

       5.强化讲习课程。根据不同的贫困群体要进行分类讲授,实讲、实干、抓落实,确保效果,并采用课堂式大集中、互动式小分散的方式,丰富讲习形式,生动易懂,采取多种信息化手段,打造对村民脱贫切实有效的课程,帮助他们提升脱贫技能,增强脱贫能力与信心。

       6.强化氛围营造。各级媒体要认真挖掘各地各部门对“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活动过程中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加强宣传报道。主要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对讲习所工作进行重点报道,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开展讲习所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大督查指导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如,黔西县脱贫攻坚讲习所工作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推进。“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是解决深度贫困的创新方式,它针对困难群众所需、所想,丰富多样化形式,充实实践内容,指导百姓生产,使基层党建在田间地头、水塘山坡都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让百姓真切感受到美好生活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贫困群众通过“讲习所”知行合一的锻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融入市场机制,必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本文是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脱贫攻坚讲习所”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田志清、谭诗斌、刘少锋、邹涛、赵孝捷、周艳等同志参加了该调研和报告讨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R].新华社,2017-06-23.

       [2][3]程曦.毕节脱贫攻坚讲习所托起群众“致富梦”[N].多彩贵州网特别报道,2017-10-20.

       [4]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实施意见[Z].2017-11-10.??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3期

责任人编辑:任一林、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