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为何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人民论坛》
原标题:《资本论》为何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迄今,《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已经150周年。《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著作,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150年来,尽管经受了各种责难,但是其思想的光辉从来没有被淹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资本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垄断,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尤其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由一国的金融危机逐渐蔓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呈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将全世界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伴随着生产全球化的是资本的进一步集中,是大垄断集团对全球生产和经营的更严格的控制。而且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兼并,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集团手中。
第二,金融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更加促进了金融资本在全球发展中的控制力,成为全球发展的核心。金融组织借助其强大的金融资本和现代信息技术进步所获得的便捷性,疯狂掠夺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利润,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基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形成了金融控制力和军事控制力,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本国的中产阶级周期性地“剪羊毛”,成为真正的更加野蛮的“食利者”。
第三,贸易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价交换背后的不平等状况更加严重。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享受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却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通过契约表面的平等交换输出热钱和通货膨胀转嫁其国内危机。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平等贸易”的前提下日益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经济”,在国际价值链中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底端。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危机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愈发频繁、烈度加大地发生。自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机制而消除,而是更加频繁地发生。而且更多地是以金融危机为导火索,这也验证了马克思关于竞争和信用的发展加剧资本主义危机的判断。自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国的、区域的和全球性的危机已经发生了十几次,2008年的危机至今仍然在延续。现实证明,不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的危机就不会消除。
第五,全球分配的不平等加剧,分配的失衡使全球处于撕裂状态。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分配的不平等就会不断加大。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收入不平等在发达国家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国,其在21世纪头十年的收入集中度回到了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第六,技术的进步不仅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困境,反而使资本主义内部越来越难以持续。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极大地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和商业化,使得全球被信息网紧密联结在一起。随着围绕信息技术而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的普遍应用,导致了生产的技术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本积累的能力提高了,也产生了超过资本年增殖的平均需要,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第七,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是资本虚拟化,出现了虚拟经济。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用制度的发展。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充当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证而卖。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内通过福利制度缓解社会矛盾,对外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等交换,将自身矛盾和环境污染输出到其他国家,出现了众多的全球性问题。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并没有消除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资本论》给予我们的,“就是获得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认识和方法论,掌握合理的批判精神,掌握科学的见解和方法。这样才能排除世俗论、庸俗论和奴隶论,认识到现代工资劳动者的立场和劳动者阶级在人类史上的历史使命、阶级使命和阶级意识,从而站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一面”。
《资本论》有助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资本论》科学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前途,给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草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从分析一般商品货币关系,考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社会分期三形态学说。当代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因此还不能跨越商品经济阶段,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夯实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同时,《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也细致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是一部“发达商品经济论”。排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特殊性的分析,则是既有商品经济的微观运行,又有商品经济的宏观条件,还有对商品经济运行的风险控制,这些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借鉴。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我们关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本论》的方法。《资本论》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唯物辩证法。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是马克思的首创,也是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透过“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经济学与以往经济学不同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开创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上的革命。
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成为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科学的理论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方法,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当前,理论界掀起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热潮,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我们应该继续以马克思的方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概括和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科学、持续的理论支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②[日]宫川彰:《解读<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迄今,《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已经150周年。《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著作,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150年来,尽管经受了各种责难,但是其思想的光辉从来没有被淹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资本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垄断,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尤其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由一国的金融危机逐渐蔓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呈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将全世界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伴随着生产全球化的是资本的进一步集中,是大垄断集团对全球生产和经营的更严格的控制。而且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兼并,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集团手中。
第二,金融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更加促进了金融资本在全球发展中的控制力,成为全球发展的核心。金融组织借助其强大的金融资本和现代信息技术进步所获得的便捷性,疯狂掠夺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利润,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基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形成了金融控制力和军事控制力,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本国的中产阶级周期性地“剪羊毛”,成为真正的更加野蛮的“食利者”。
第三,贸易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价交换背后的不平等状况更加严重。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享受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却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通过契约表面的平等交换输出热钱和通货膨胀转嫁其国内危机。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平等贸易”的前提下日益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经济”,在国际价值链中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底端。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危机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愈发频繁、烈度加大地发生。自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机制而消除,而是更加频繁地发生。而且更多地是以金融危机为导火索,这也验证了马克思关于竞争和信用的发展加剧资本主义危机的判断。自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国的、区域的和全球性的危机已经发生了十几次,2008年的危机至今仍然在延续。现实证明,不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的危机就不会消除。
第五,全球分配的不平等加剧,分配的失衡使全球处于撕裂状态。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分配的不平等就会不断加大。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收入不平等在发达国家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国,其在21世纪头十年的收入集中度回到了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第六,技术的进步不仅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困境,反而使资本主义内部越来越难以持续。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极大地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和商业化,使得全球被信息网紧密联结在一起。随着围绕信息技术而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的普遍应用,导致了生产的技术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本积累的能力提高了,也产生了超过资本年增殖的平均需要,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第七,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是资本虚拟化,出现了虚拟经济。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用制度的发展。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充当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证而卖。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内通过福利制度缓解社会矛盾,对外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等交换,将自身矛盾和环境污染输出到其他国家,出现了众多的全球性问题。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并没有消除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资本论》给予我们的,“就是获得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认识和方法论,掌握合理的批判精神,掌握科学的见解和方法。这样才能排除世俗论、庸俗论和奴隶论,认识到现代工资劳动者的立场和劳动者阶级在人类史上的历史使命、阶级使命和阶级意识,从而站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一面”。
《资本论》有助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资本论》科学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前途,给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草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从分析一般商品货币关系,考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社会分期三形态学说。当代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因此还不能跨越商品经济阶段,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夯实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同时,《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也细致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是一部“发达商品经济论”。排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特殊性的分析,则是既有商品经济的微观运行,又有商品经济的宏观条件,还有对商品经济运行的风险控制,这些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借鉴。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我们关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本论》的方法。《资本论》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唯物辩证法。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是马克思的首创,也是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透过“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经济学与以往经济学不同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开创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上的革命。
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成为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科学的理论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方法,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当前,理论界掀起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热潮,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我们应该继续以马克思的方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概括和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科学、持续的理论支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②[日]宫川彰:《解读<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 把“狮子型”干部选出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