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红旗文摘》
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释义: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命运共同体要成为人类共识,除了说清楚是人类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根本需要,还要寻求文化支撑。
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欲人之所欲,才有共同关切、共同语言,才能够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命运共同体作为当代人类之所想、所急、所欲的好题目、大文章,中国文化在此中,有好话可说,有好戏可唱。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地,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危机,同样的挑战,同样的愿景。今天的人类必须求同存异,走到一起,命运与共。
文艺复兴推动建立了现代世界体系,全球性危机却相伴而生
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从此西方若干国家一度开始发达。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两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映出这个世界体系形成之初,就开始解构。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冷战以苏联解体告终。但美国从此就可以独霸天下吗?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和危机显示,随资本主义工业化而来的矛盾,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除。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加上“核威慑”的恐怖,使大国之间不得不寻求相对的“核妥协”“核均衡”,但人类的安全岌岌可危。
中国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人的解放,但也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应该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人类的共同关切。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斯为美”的文化,这样推陈出新的文化,可以作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中国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当然是为中国谋,其实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摘自2015年5月13日《环球时报》)
命运共同体要成为人类共识,除了说清楚是人类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根本需要,还要寻求文化支撑。
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欲人之所欲,才有共同关切、共同语言,才能够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命运共同体作为当代人类之所想、所急、所欲的好题目、大文章,中国文化在此中,有好话可说,有好戏可唱。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地,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危机,同样的挑战,同样的愿景。今天的人类必须求同存异,走到一起,命运与共。
文艺复兴推动建立了现代世界体系,全球性危机却相伴而生
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从此西方若干国家一度开始发达。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两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映出这个世界体系形成之初,就开始解构。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冷战以苏联解体告终。但美国从此就可以独霸天下吗?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和危机显示,随资本主义工业化而来的矛盾,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除。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加上“核威慑”的恐怖,使大国之间不得不寻求相对的“核妥协”“核均衡”,但人类的安全岌岌可危。
中国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人的解放,但也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应该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人类的共同关切。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斯为美”的文化,这样推陈出新的文化,可以作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中国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当然是为中国谋,其实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摘自2015年5月13日《环球时报》)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改革攻坚,必须发展与完善国有经济
下一篇: 反腐败:中国为什么能够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