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琪: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红旗文摘》
7%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长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体量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在4000亿元或40000亿元体量规模的基础上增长10%无疑属于高速,而在超过6500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增长7%至少不能算是低速。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和7月的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大约是发达经济体(2.1%)的3.2倍,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4.2%)的1.6倍,其中是美国(2.5%)的2.7倍、欧元区(1.5%)的4.5倍和日本(0.8%)的8.5倍。如果按7%测算,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是最高的,其对世界的“中高”意义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7%是一个有支撑力的增长
从供给看,不仅整个上半年服务业增速达到8.4%,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而且相对较慢的工业生产的增速也出现了连续3个月回升,今年4、5、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6.1%和6.8%,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0.3、0.2和0.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止跌回稳,必然推动总体经济止跌回稳,由此可见经济在二季度回稳而不是继续下行“破7”是有产业支撑的。从需求看,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长10.4%,虽然比去年增速放缓0.4个百分点,但4、5、6月同比分别增长10%、10.1%、10.6%,6月增速比3月高0.4个百分点。投资和出口是今年需求增长的短板,但这两个指标二季度也出现了回稳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季度和一季度持平,而出口增速虽然上半年仅为1%,但4-6月出现负转正,从3月同比-15%提高到6月环比正增长8.8%。由于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长-15.5%,货物和服务贸易实现顺差2632.47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53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7%是一个质量更高的增长
首先是结构更优,档次更高。从行业结构看,一是在服务业中,金融、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发展加快。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加速7.7个百分点,从9.7%加速到17.4%,金融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2%。二是在工业中,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加快。“两高一资”行业增速明显回落,以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天航空和医疗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5%,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机器人、铁路机车增速达到50%以上。三是高耗能行业减速,节能减排行业加速。今年上半年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增长6.4%,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粗钢、钢材产量的增速分别从去年上半年的3%和6.4%减速到-1.3%和2%。从需求结构看,一方面,投资占比下降,消费占比上升。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提高5.7个百分点,从54.3%提高到60%。另一方面,在大众消费中,以衣、食为主的中低档小额消费占比下降,以住、行、医、文化和信息为主的中高档大宗消费占比提高。
其次是效益更好,民生更实。一是增加了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初步匡算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从过去5年和去年上半年的81.3万人和99.6万人增加到今年上半年102.6万人。二是增加了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三是增加了消费,由于农民等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7%的公平增长是一种扩大消费的惠民型增长。
7%是一个可持续的增长
改革开放添活力。改革方面,以结构性改革促结构调整升级,以结构调整升级促经济提质增效,加快简政放权,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汇率、国企和社保等方面的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降低商务注册门槛,推进公平准入,形成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全面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新机制。开放方面,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共同建立跨国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集聚区,依托自贸区扩围扩容,逐步开放商务、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扩大离岸人民币结算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建立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开放经济体系,带动资本、技术、装备、服务、品牌走出去。
创新创业增动力。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总体部署,今年以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伴随商务环境宽松、投资贸易便利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催化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众筹、众创、众包、众服“四众”亮点纷呈,新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生发。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企业200万户,同比增长近20%,平均每天注册新企业1.1万户。这些新市场主体大多从事金融、健康、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这为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微观动力。
转型升级强实力。首先,全面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以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人口城镇化率从目前55%左右提高到2020年60%以上将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量投资和消费,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数量规模庞大的外延型投资和消费需求,而且上述导向将形成潜力巨大的内涵型投资和消费需求。其次,以服务化率提高为特征的后工业化与以“绿色”和“中高端”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既会继续扩大工业发展的数量规模,又会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水准,这两方面的融合发展都会创造巨大的工业生产和消费的新需求,推动地区和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其三,在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后,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出国人员回国、海外中高端技术人才流入的数量不断增加,人力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必将快速推动研究开发,加快专利增长,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释放质量型人口红利,从而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源泉。
宏观政策加效力。首先,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稳投资、扩消费、促出口政策措施的效果将以累积方式进一步释放。其次,今年7月以来推出的新政策措施将逐步产生效果。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增加工资将对全国居民收入和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其三,后续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一方面,国家债务率不高,发债空间较大,有条件扩充投资工程包、消费工程包和走出去工程包的内容;另一方面,国民储蓄率较高,储蓄转为投资和消费的余地较大,在国内“CPI低胀、PPI通缩”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松紧操作的空间较大。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摘自2015年8月4日《人民日报》)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体量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在4000亿元或40000亿元体量规模的基础上增长10%无疑属于高速,而在超过6500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增长7%至少不能算是低速。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和7月的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大约是发达经济体(2.1%)的3.2倍,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4.2%)的1.6倍,其中是美国(2.5%)的2.7倍、欧元区(1.5%)的4.5倍和日本(0.8%)的8.5倍。如果按7%测算,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是最高的,其对世界的“中高”意义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7%是一个有支撑力的增长
从供给看,不仅整个上半年服务业增速达到8.4%,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而且相对较慢的工业生产的增速也出现了连续3个月回升,今年4、5、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6.1%和6.8%,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0.3、0.2和0.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止跌回稳,必然推动总体经济止跌回稳,由此可见经济在二季度回稳而不是继续下行“破7”是有产业支撑的。从需求看,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长10.4%,虽然比去年增速放缓0.4个百分点,但4、5、6月同比分别增长10%、10.1%、10.6%,6月增速比3月高0.4个百分点。投资和出口是今年需求增长的短板,但这两个指标二季度也出现了回稳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季度和一季度持平,而出口增速虽然上半年仅为1%,但4-6月出现负转正,从3月同比-15%提高到6月环比正增长8.8%。由于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长-15.5%,货物和服务贸易实现顺差2632.47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53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7%是一个质量更高的增长
首先是结构更优,档次更高。从行业结构看,一是在服务业中,金融、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发展加快。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加速7.7个百分点,从9.7%加速到17.4%,金融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2%。二是在工业中,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加快。“两高一资”行业增速明显回落,以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天航空和医疗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5%,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机器人、铁路机车增速达到50%以上。三是高耗能行业减速,节能减排行业加速。今年上半年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增长6.4%,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粗钢、钢材产量的增速分别从去年上半年的3%和6.4%减速到-1.3%和2%。从需求结构看,一方面,投资占比下降,消费占比上升。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提高5.7个百分点,从54.3%提高到60%。另一方面,在大众消费中,以衣、食为主的中低档小额消费占比下降,以住、行、医、文化和信息为主的中高档大宗消费占比提高。
其次是效益更好,民生更实。一是增加了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初步匡算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从过去5年和去年上半年的81.3万人和99.6万人增加到今年上半年102.6万人。二是增加了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三是增加了消费,由于农民等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7%的公平增长是一种扩大消费的惠民型增长。
7%是一个可持续的增长
改革开放添活力。改革方面,以结构性改革促结构调整升级,以结构调整升级促经济提质增效,加快简政放权,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汇率、国企和社保等方面的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降低商务注册门槛,推进公平准入,形成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全面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新机制。开放方面,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共同建立跨国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集聚区,依托自贸区扩围扩容,逐步开放商务、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扩大离岸人民币结算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建立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开放经济体系,带动资本、技术、装备、服务、品牌走出去。
创新创业增动力。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总体部署,今年以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伴随商务环境宽松、投资贸易便利和互联网信息平台催化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众筹、众创、众包、众服“四众”亮点纷呈,新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生发。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企业200万户,同比增长近20%,平均每天注册新企业1.1万户。这些新市场主体大多从事金融、健康、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这为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微观动力。
转型升级强实力。首先,全面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以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人口城镇化率从目前55%左右提高到2020年60%以上将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量投资和消费,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数量规模庞大的外延型投资和消费需求,而且上述导向将形成潜力巨大的内涵型投资和消费需求。其次,以服务化率提高为特征的后工业化与以“绿色”和“中高端”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既会继续扩大工业发展的数量规模,又会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水准,这两方面的融合发展都会创造巨大的工业生产和消费的新需求,推动地区和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其三,在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后,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出国人员回国、海外中高端技术人才流入的数量不断增加,人力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必将快速推动研究开发,加快专利增长,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释放质量型人口红利,从而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源泉。
宏观政策加效力。首先,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稳投资、扩消费、促出口政策措施的效果将以累积方式进一步释放。其次,今年7月以来推出的新政策措施将逐步产生效果。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增加工资将对全国居民收入和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其三,后续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一方面,国家债务率不高,发债空间较大,有条件扩充投资工程包、消费工程包和走出去工程包的内容;另一方面,国民储蓄率较高,储蓄转为投资和消费的余地较大,在国内“CPI低胀、PPI通缩”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松紧操作的空间较大。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摘自2015年8月4日《人民日报》)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陈晋: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