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五阶段
《红旗文摘》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既主动接受着文化阳光的沐浴滋养,又主动推进了文化形态的创新发展。具体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新,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五四文化到左翼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都是五四新文化的精神产儿;陈独秀和李大钊,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名副其实的领袖。正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价值观的五四新文化,润育和催生了中国现代革命文化。“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文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随后在上海、北平等中心城市领导开展的左翼文化运动,是当时文化创新的高原和高峰。
第二个阶段,从农村文化到苏区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实践中,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称苏维埃地区)的文化创新。其特点是运用和改造中国农村文化形态,来动员和教育农民,形式上大多以群众活动为载体,内容上大多以适应阶级斗争、土地革命需要的政策思想为主题。毛泽东当时明确讲,我们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目的是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
第三个阶段,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全民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便提出建立抗战文化,以组成文化领域的民族统一战线。苏区文化事实上是一种阶级形态的文化,抗日文化则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相结合的文化。抗日文化是一个多层格局,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以延安为代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属于抗日文化,但更集中和鲜明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典型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由此,延安文化成为抗日文化在抗战胜利后的前进方向,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的精神故乡。
第四个阶段,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化,总体上都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但其方向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时期。随着在经济政治上全面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开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摆到了面前。于是,“双百”方针,“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这样一些创新原则先后被提了出来。关于文化创新的战略目标,毛泽东还曾定位为“科学文化现代化”。当然,这个阶段的探索,在“文革”中陷入误区,使文化创新成为文化灾难,这是必须要记取的教训。
第五个阶段,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创新,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总结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经验教训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新认识、新论断。其本质要求是“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属性”(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其灵魂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功能是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目标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摘自新华网)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第一个阶段,从五四文化到左翼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都是五四新文化的精神产儿;陈独秀和李大钊,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名副其实的领袖。正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价值观的五四新文化,润育和催生了中国现代革命文化。“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文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随后在上海、北平等中心城市领导开展的左翼文化运动,是当时文化创新的高原和高峰。
第二个阶段,从农村文化到苏区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实践中,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称苏维埃地区)的文化创新。其特点是运用和改造中国农村文化形态,来动员和教育农民,形式上大多以群众活动为载体,内容上大多以适应阶级斗争、土地革命需要的政策思想为主题。毛泽东当时明确讲,我们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目的是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
第三个阶段,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全民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便提出建立抗战文化,以组成文化领域的民族统一战线。苏区文化事实上是一种阶级形态的文化,抗日文化则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相结合的文化。抗日文化是一个多层格局,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以延安为代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属于抗日文化,但更集中和鲜明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典型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由此,延安文化成为抗日文化在抗战胜利后的前进方向,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的精神故乡。
第四个阶段,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化,总体上都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但其方向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时期。随着在经济政治上全面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开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摆到了面前。于是,“双百”方针,“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这样一些创新原则先后被提了出来。关于文化创新的战略目标,毛泽东还曾定位为“科学文化现代化”。当然,这个阶段的探索,在“文革”中陷入误区,使文化创新成为文化灾难,这是必须要记取的教训。
第五个阶段,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创新,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总结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经验教训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新认识、新论断。其本质要求是“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属性”(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其灵魂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功能是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目标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摘自新华网)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 陈东琪: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