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中国的战略机遇在哪里

《红旗文摘》

字号: + - 16
质量导向:全面小康内涵有“五个扩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上有两个大前提: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这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可以看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既定目标,而且还必须建立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常态下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民生导向: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三个挂钩”

       “城镇化一直是发展中大国的一个重大的、现实的课题。”徐绍史说,“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城镇化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一个黄金结合点,而城镇化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的城镇化。

       未来将采取两个重点措施:一是拓宽入户通道,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目前已有25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农业转移人口有了城镇户籍之后,就要享受城镇的公共服务,最核心的有“五件事”——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教育,“有了这五个方面的公共服务,农业转移人口就可以在城市待下去”。二是加快“三挂钩”机制,调动城市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三挂钩”就是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此外,城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问题导向:破解结构性难题将更重“三个协调”

       当前,我们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不平衡;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更重视“三个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协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的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的后劲。

       在中国经济走势问题上应有问题导向和辩证思维:一是外生性问题,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给我们带来影响;二是周期性问题;三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有条件的。从全球来看,和平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这一点没有改变。下一轮经济复苏和增长取决于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这正好和中国创新驱动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就会有更大的战略空间。中国区域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新型城镇化孕育着巨大市场需求,而且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主任)

       (摘自2015年11月4日《光明日报》)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