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启群:新文化运动与两个一百年

《红旗文摘》

字号: + - 16
中国历史真正的古今分际,应该以新文化运动作为标志。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于1912年1月建立了中华民国,却没有停止中华帝制的历史惯性。最终终止中华帝制巨大历史惯性的是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是一种“革心”的运动。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将中国人的观念从古代转变为现代,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919年爆发的“五四”全民爱国运动,是新文化启蒙的最直接成果。此后出现了一批现代政党成为中国政坛的新兴力量,而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彻底结束了封建残余军阀势力对于中国的统治。后来发生的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战争创伤,但中国历史总算跳出了古代帝制王朝循环的怪圈,进入民主、共和的现代世界历史潮流之中。

       进行物质生活层面的经济改革,以及进行法律、政治层面的社会制度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然而,如果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建设,不仅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无法实现,甚至经济、法律和政治层面的现代化也难以实现。中国近代史也证明,像“洋务运动”那样仅仅努力从器物层面实现国家现代化,以及像“戊戌变法”那样仅仅试图从制度层面实现国家现代化,都不能成功。

       新文化运动着眼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以及未来中国如何发展,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寻找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基因,试图从根本上变革,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它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旨归。因此,新文化主将们清理和抨击孔子和儒家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简单地把新文化运动与反孔、反儒等同起来是片面的。只要稍作分析就会看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于孔子和儒家的态度是极为矛盾的。甚至一些激烈的反传统文化者,也是出于深爱传统文化的反常之举。由于中国的社会发展是连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中国人和社会的影响依然十分深厚。

       中国要进入现代文明国家的主流世界之中,必须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简单地斩断孔子、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人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但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把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作为当下中国的意识形态,也是不可能的。如何取代古代学术实质上承担的宗教功能,涉及到中国现代人文学科建设,涉及到整个教育体制,涉及到社会文化的整体建构。

       中国当下面临的艰巨复杂的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与鲁迅、胡适、陈独秀等先贤对于旧礼教的批判并不抵牾、矛盾。相反,经过一百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现代文化,而是一种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体文化创造。因此,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会展示出民族国家现代化的不同类型,使人类的现代世界呈现一种多元文化的辉煌图景。未来一百年里,即新文化运动二百年之内,如果出现这样的图景,可以想象中华民族是何等的伟岸、自豪!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摘自2015年8月12日《中华读书报》)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