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大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规律

《红旗文摘》

作者:林念修
字号: + - 16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更高级阶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波特在对几十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各国经济发展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阶段。相比较而言,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

       从国际经验看,完成这个“跨越”也并不容易。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有101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到2010年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只有13个。拉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早早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没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导致增长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反思。

       创新驱动是大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纵观美、英、德、日、韩等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国成功实现创新驱动转型的秘诀都是顺应技术趋势和经济规律,主动求变、勇于创新。概括来看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首先,大国崛起都抓住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如,英国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霸主;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赶超英国;美国是电力革命的赶超者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这使它成为近百年来的世界第一强国;日本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韩国抓住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快速发展的机遇,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创造出“汉江奇迹”,等等。

       其次,大国崛起都顺应了发展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创新。以往的实践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后都伴随着创新创业热潮。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约束条件强化,倒逼了国家的创新转型。比如,上世纪70年代,资源极度短缺的日本面临石油危机严峻挑战,它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了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第三,大国崛起都突出了制度建设引领创新转型的战略关键。如,英国早在1624年就明确了专利规则;德国在二战时期就引入国家标准体系并建立了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元发展”的先进体系,为战后再次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立国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韩国在转型期间设立了企业技术研究开发预备金等一系列支持创新的财税制度,并在1990年出台了《战略部门技术开发计划》。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已经在路上。人口优势正在向人才优势转化,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超过1.5亿人,比日本总人口还要多2000万。科技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从区域看,经济转型布局早的地区发展态势较好。东部和部分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布局早、调整快,能够保持较好的投资效率和发展质量,经济增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有的地方还实现了逆势回升。而同期有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过度依赖资源能源,产业结构偏重、偏粗,经济增长遇到的困难更大。

       从产业看,创新投入较大的高技术产业增长后劲更大。这两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增长点层出不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连续9个月高于工业4个百分点以上,利润增速领先优势接近20个百分点。但是传统工业遭遇发展瓶颈,特别是占工业比重30%以上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成为拖累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

       (摘自《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11期)

       来源:《红旗文摘》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