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思想理论领域的热点问题
《红旗文稿》
2016年,思想理论领域继续保持向上向好态势,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同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思想理论界展开讨论和争论,形成了若干热点。
热点一: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理论界高度关注六中全会,围绕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学者们认为,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具标志性历史性意义的成果。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这是结合新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基本原理的坚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继承。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有学者反映,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也有人歪曲全会精神,错误解读“领导核心”,把新的“两个坚持、四个特色”解读成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调整或者改变,以此否定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干扰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对此,学者们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热点二: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思想理论界展开热烈讨论。
学者们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七一”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讲话从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本内涵,涉及指导思想、奋斗理想、前进道路、政治立场、发展布局、动力支撑、对外战略、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论述,宣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奋斗理想和崇高追求,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定力,贯穿了我们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感召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忘初心,认清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和光荣使命,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学者们反映,在纪念建党95周年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比如,一些人肆意夸大党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借我们党在历史上经历的曲折和犯过的错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否定党的领袖毛泽东,把党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学者们强调,在分析和研究党的历史时,要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要看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客观看待我们党历史上犯下的错误,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制止错误、纠正错误的历史过程。只有分清党史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全面地历史地公正地评价党的历史。
热点三: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学者们普遍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是解决我国经济领域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良方,是破解当前发展阶段重大结构性失衡、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治本之策。
不少学者强调,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澄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一是不能简单地从西方经济学比如从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观点中寻找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萨伊是用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会与总需求相一致这一观点来否认资本主义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进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失衡的现实形势下采取的新的有效举措,是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采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与其他国家不能简单类比。
二是不能把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西方经济学把供给与需求割裂开来,以致有供给学派与需求学派等的分野,走上了形而上学的道路。实际上,供给和需求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截然分开;人为地将二者分开研究,必然导致研究思路混乱,对立又纠结。
三是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立起来,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抛弃“三驾马车”。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针对促进“三驾马车”发挥作用的需求侧管理,而是要求投资和出口作为提供产品的供给方进行适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改革,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更好契合、有机统一。因此,在实践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包括投资结构性改革和出口结构性改革。
有的学者提出,不能简单化理解我国产能过剩、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的表现和原因。目前我国产能过剩主要是由钢铁、煤炭等过剩形成的生产资料产能过剩。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某些产品供给侧过剩、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某些产品缺乏有效供给,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要。比如,我国的钢铁产能总量过剩,但一些特殊的高级钢材仍需要进口。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目标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变化相一致。
热点四: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尤其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着眼于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动力和保证,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国有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
学者们说,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首先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其次,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澄清针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奇谈怪论。一是国企低效论。指责国有企业不但自身天生低效率、创新动力弱,而且还挤占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存空间,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严重拖累国民经济发展。二是国企垄断论。宣扬“国有企业与民争利”,鼓吹“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炒作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的话题。三是“国企僵尸论”。认为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却可以依靠政府输血“僵而不死”,由此推断现有的“僵尸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其目的是要让国有企业“入土为安”。对于以上三种错误言论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第三,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照搬西方公司制那一套,不讲中国特色,不讲社会主义原则。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最后,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要切实纠正近年来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核心作用被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党组织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要正确处理党委会与董事会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既不能“两张皮”互相脱节,又不能“一锅煮”互相取代。
热点五: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隆重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红军长征的历史经过和重要意义、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等议题成为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学者们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明确提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六个方面的要求,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为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种种质疑、否定长征的错误言论。比如,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否认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中的领导地位,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认为红军取得胜利是因为蒋介石为红军长征“放水”,等等。这些错误言论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丑化和矮化领袖,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必须坚决予以有力批驳。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热点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话题,成为思想理论界尤其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
学者们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一要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办学治校、培育人才具有特殊重要性。二要深刻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立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决不能在办学方向上走错、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三要深刻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四要深刻认识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五要深刻认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政治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学者们建议,要强化问题导向,努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有些高校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有些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性吸引力不强;有些学科缺乏学术创造力、当西方理论“搬运工”;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有些高校课堂论坛不时出现错误声音;有些高校党委管方向谋大事力度不够、院系党组织作用弱化、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热点七: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2016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利用一系列敏感历史时间节点大做文章,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攻击诋毁英雄人物、歪曲党的历史、抹黑丑化党和政府形象。广大理论工作者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抹黑英雄、否定领袖、歪曲历史的错误倾向,运用法治手段捍卫英雄尊严和历史真相。
舆论和学界高度关注和肯定北京市两级人民法院在有关案件中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益的举措,对以法律的手段捍卫英雄形象拍手称快。学者们认为,对英雄人物的损害,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的损害。被告洪振快等主张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得不到一审法院的支持,毫无疑问属于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法律、法治已经成为捍卫民族英雄、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然而,也有人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的判决表示不快。比如,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这一判决“是封杀历史研究的自由空间”。对此,学者们强调,北京市两级人民法院在个案诉讼中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对,是国家机关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具体体现,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民事侵权案件的裁判,更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维护和彰显。其所形成的判决共识,对于以后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活动具有重大的司法意义,同时对于理论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对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这些判决是一堂义正辞严的普法课,更是一堂掷地有声的爱国课;“不能让历史英雄在网络舆论中二次阵亡”,“不让忠骨染尘埃,不让历史被曲解”,当英雄被伤害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不当绅士当战士,打响英雄保卫战,共同维护历史的尊严、捍卫民族的未来。
学者们分析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搞乱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手段的政治思潮。同这股思潮的争论,是要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是大非之争,是关系人心稳乱、国家安危的政治斗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绝不能小觑;对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言论,无论以什么面貌出现,用什么形式表现,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敢于亮剑,迎头痛击,从理论上批判,从政治上揭露,绝不能听任这类言论自由泛滥,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安全。
热点八:关于西方民主危机
2016年,西方国家闹剧迭出、令人瞩目,从年初法国的“黑夜站立”和美国的“民主之春”抗议示威活动,到英国脱欧公投、美国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西方国家民主此起彼伏的乱象,引发了全世界对西式民主的怀疑和反思,也引起学界对西方“选举民主”和“宪政民主”虚伪性的热议和讨论。
不少学者认为,以“民主典范”著称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众上街要求民主,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因为在一些把西方民主制度奉为圭臬的人看来,西方的自由民主是最优的民主模式,代表着人类政治的发展方向。然而,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本土主义、反精英、反全球化的力量颠覆了美国的主流价值观,金钱政治、政治诡计、“互黑互撕”将美国所谓民主的节操打得粉碎。在英国脱欧公投中,由于采取的是简单多数的公投方式,最终结果只是考虑到了占总票数51.89%的1740万人的意愿,而忽略了其他英国人的意愿。所谓全民公投,本质上是一场由资本操纵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公投,是新自由主义秩序的一次严重危机,也是西方政治体制全面衰败的标志。
当前西方国家民主乱象,更加充分地暴露了以政党轮替、三权制衡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难以克服的弊端。民主选举沦为政治游戏,所谓“权力制衡”演变成权力掣肘,党派博弈绑架国家利益,党派纷争迟滞国家发展,民主失控引发社会失序,民主输出导致国际动荡。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高举“民主”旗帜,将西方的民主模式当作所谓“普世价值”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民主”已然成为少数西方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实现霸权统治的政治工具。
学者们指出,西方民主困境,说到底是以资本为主导的逻辑所导致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是基因性、制度性缺陷。西方民主乱象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我们对西方民主本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我国的发展变化和西方民主乱象的对比中,人们深切地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检验政治发展是否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重要的标准。必须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对西式民主的陷阱保持高度警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热点九: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强国建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等,都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特别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等问题,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于建立和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亟须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以人类共同发展进步为依归,坚持网络主权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
关于《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它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框架性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里程碑。针对一些西方媒体和企业对这部法律存在的误读和担心,如有的外媒诬称《网络安全法》中的“安全可控”就是政府要获得密钥和源代码,一些外媒炒作《网络安全法》会给“在华企业带来负担”“破坏自由贸易”等,有学者指出,外媒长期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网络政策,经常编造假新闻误导视听。实际上,我国《网络安全法》不仅没有把封闭和排斥国外作为选项,反而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考虑元素。确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正是为了在开放环境中安全地使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构筑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屏障,更好地与其他国家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热点一: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理论界高度关注六中全会,围绕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学者们认为,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具标志性历史性意义的成果。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这是结合新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基本原理的坚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继承。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有学者反映,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也有人歪曲全会精神,错误解读“领导核心”,把新的“两个坚持、四个特色”解读成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调整或者改变,以此否定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干扰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对此,学者们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热点二: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思想理论界展开热烈讨论。
学者们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七一”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讲话从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本内涵,涉及指导思想、奋斗理想、前进道路、政治立场、发展布局、动力支撑、对外战略、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论述,宣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奋斗理想和崇高追求,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定力,贯穿了我们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感召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忘初心,认清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和光荣使命,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学者们反映,在纪念建党95周年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比如,一些人肆意夸大党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借我们党在历史上经历的曲折和犯过的错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否定党的领袖毛泽东,把党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学者们强调,在分析和研究党的历史时,要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要看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客观看待我们党历史上犯下的错误,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制止错误、纠正错误的历史过程。只有分清党史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全面地历史地公正地评价党的历史。
热点三: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学者们普遍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是解决我国经济领域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良方,是破解当前发展阶段重大结构性失衡、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治本之策。
不少学者强调,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澄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一是不能简单地从西方经济学比如从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观点中寻找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萨伊是用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会与总需求相一致这一观点来否认资本主义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进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失衡的现实形势下采取的新的有效举措,是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采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与其他国家不能简单类比。
二是不能把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西方经济学把供给与需求割裂开来,以致有供给学派与需求学派等的分野,走上了形而上学的道路。实际上,供给和需求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截然分开;人为地将二者分开研究,必然导致研究思路混乱,对立又纠结。
三是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立起来,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抛弃“三驾马车”。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针对促进“三驾马车”发挥作用的需求侧管理,而是要求投资和出口作为提供产品的供给方进行适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改革,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更好契合、有机统一。因此,在实践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包括投资结构性改革和出口结构性改革。
有的学者提出,不能简单化理解我国产能过剩、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的表现和原因。目前我国产能过剩主要是由钢铁、煤炭等过剩形成的生产资料产能过剩。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某些产品供给侧过剩、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某些产品缺乏有效供给,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要。比如,我国的钢铁产能总量过剩,但一些特殊的高级钢材仍需要进口。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目标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变化相一致。
热点四: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尤其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着眼于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动力和保证,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国有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
学者们说,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首先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其次,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澄清针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奇谈怪论。一是国企低效论。指责国有企业不但自身天生低效率、创新动力弱,而且还挤占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存空间,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严重拖累国民经济发展。二是国企垄断论。宣扬“国有企业与民争利”,鼓吹“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炒作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的话题。三是“国企僵尸论”。认为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却可以依靠政府输血“僵而不死”,由此推断现有的“僵尸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其目的是要让国有企业“入土为安”。对于以上三种错误言论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第三,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照搬西方公司制那一套,不讲中国特色,不讲社会主义原则。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最后,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要切实纠正近年来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核心作用被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党组织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要正确处理党委会与董事会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既不能“两张皮”互相脱节,又不能“一锅煮”互相取代。
热点五: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隆重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红军长征的历史经过和重要意义、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等议题成为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学者们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明确提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六个方面的要求,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为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种种质疑、否定长征的错误言论。比如,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否认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中的领导地位,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认为红军取得胜利是因为蒋介石为红军长征“放水”,等等。这些错误言论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丑化和矮化领袖,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必须坚决予以有力批驳。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热点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话题,成为思想理论界尤其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
学者们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一要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办学治校、培育人才具有特殊重要性。二要深刻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立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决不能在办学方向上走错、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三要深刻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四要深刻认识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五要深刻认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政治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学者们建议,要强化问题导向,努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有些高校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有些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性吸引力不强;有些学科缺乏学术创造力、当西方理论“搬运工”;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有些高校课堂论坛不时出现错误声音;有些高校党委管方向谋大事力度不够、院系党组织作用弱化、基层党支部活力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热点七: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2016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利用一系列敏感历史时间节点大做文章,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攻击诋毁英雄人物、歪曲党的历史、抹黑丑化党和政府形象。广大理论工作者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抹黑英雄、否定领袖、歪曲历史的错误倾向,运用法治手段捍卫英雄尊严和历史真相。
舆论和学界高度关注和肯定北京市两级人民法院在有关案件中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益的举措,对以法律的手段捍卫英雄形象拍手称快。学者们认为,对英雄人物的损害,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的损害。被告洪振快等主张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得不到一审法院的支持,毫无疑问属于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法律、法治已经成为捍卫民族英雄、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然而,也有人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的判决表示不快。比如,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这一判决“是封杀历史研究的自由空间”。对此,学者们强调,北京市两级人民法院在个案诉讼中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对,是国家机关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具体体现,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民事侵权案件的裁判,更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维护和彰显。其所形成的判决共识,对于以后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活动具有重大的司法意义,同时对于理论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对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这些判决是一堂义正辞严的普法课,更是一堂掷地有声的爱国课;“不能让历史英雄在网络舆论中二次阵亡”,“不让忠骨染尘埃,不让历史被曲解”,当英雄被伤害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不当绅士当战士,打响英雄保卫战,共同维护历史的尊严、捍卫民族的未来。
学者们分析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搞乱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手段的政治思潮。同这股思潮的争论,是要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是大非之争,是关系人心稳乱、国家安危的政治斗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绝不能小觑;对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言论,无论以什么面貌出现,用什么形式表现,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敢于亮剑,迎头痛击,从理论上批判,从政治上揭露,绝不能听任这类言论自由泛滥,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安全。
热点八:关于西方民主危机
2016年,西方国家闹剧迭出、令人瞩目,从年初法国的“黑夜站立”和美国的“民主之春”抗议示威活动,到英国脱欧公投、美国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西方国家民主此起彼伏的乱象,引发了全世界对西式民主的怀疑和反思,也引起学界对西方“选举民主”和“宪政民主”虚伪性的热议和讨论。
不少学者认为,以“民主典范”著称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众上街要求民主,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因为在一些把西方民主制度奉为圭臬的人看来,西方的自由民主是最优的民主模式,代表着人类政治的发展方向。然而,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本土主义、反精英、反全球化的力量颠覆了美国的主流价值观,金钱政治、政治诡计、“互黑互撕”将美国所谓民主的节操打得粉碎。在英国脱欧公投中,由于采取的是简单多数的公投方式,最终结果只是考虑到了占总票数51.89%的1740万人的意愿,而忽略了其他英国人的意愿。所谓全民公投,本质上是一场由资本操纵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公投,是新自由主义秩序的一次严重危机,也是西方政治体制全面衰败的标志。
当前西方国家民主乱象,更加充分地暴露了以政党轮替、三权制衡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难以克服的弊端。民主选举沦为政治游戏,所谓“权力制衡”演变成权力掣肘,党派博弈绑架国家利益,党派纷争迟滞国家发展,民主失控引发社会失序,民主输出导致国际动荡。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高举“民主”旗帜,将西方的民主模式当作所谓“普世价值”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民主”已然成为少数西方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实现霸权统治的政治工具。
学者们指出,西方民主困境,说到底是以资本为主导的逻辑所导致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是基因性、制度性缺陷。西方民主乱象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我们对西方民主本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我国的发展变化和西方民主乱象的对比中,人们深切地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检验政治发展是否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重要的标准。必须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对西式民主的陷阱保持高度警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热点九: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强国建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等,都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特别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等问题,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于建立和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亟须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以人类共同发展进步为依归,坚持网络主权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
关于《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它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框架性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里程碑。针对一些西方媒体和企业对这部法律存在的误读和担心,如有的外媒诬称《网络安全法》中的“安全可控”就是政府要获得密钥和源代码,一些外媒炒作《网络安全法》会给“在华企业带来负担”“破坏自由贸易”等,有学者指出,外媒长期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网络政策,经常编造假新闻误导视听。实际上,我国《网络安全法》不仅没有把封闭和排斥国外作为选项,反而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考虑元素。确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正是为了在开放环境中安全地使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构筑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屏障,更好地与其他国家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人编辑:杨文全、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世界秩序的转折点与21世纪美国的沉疴
下一篇: 任何党员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