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科普贴士

医疗特色

科普贴士

伏天未尽秋气至 养生防病两不误——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立秋节气科普专题

发布时间:2023-08-04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8月8日凌晨2时22分41秒我们将正式迎来立秋节气,这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降至。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如果立秋来临的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早立秋”,但伏天还没过去,所以常常是“秋已立 暑难消”。

  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内积蓄的夏季湿热还未完全散去,容易导致气阴两虚。此外,立秋后早晚寒气渐盛、温差愈大,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寒气侵体,因此我们既要“养收”更要注意防病。本期健康科普邀请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全科医学科负责人王大伟围绕立秋节气的养生防病知识进行讲解。

1.png

  Q:秋季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A:1.早晚避寒凉,中午防暑热。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应当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与夏季“夜卧早起”不同,立秋过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阳气进行收敛,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一敛一舒更有利于人体平衡。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晨5—6点起床较为适合,此时人易倦怠、乏力,也可坚持午睡30分钟—1小时。立秋后夜间气温低,应注意增减衣被、慎用空调,以免受凉;同时,应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控制在22℃—28℃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由于立秋时节还未出伏,中午的暑热不容忽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不可贪凉,并做好手卫生以避免胃肠型感冒发生。

2.jpg

  2.食润燥养阴,运动调情志。

  清热解暑要多喝水、淡茶、菜汤等,可食用绿豆汤或莲子粥。此外,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油炸和干燥的膨化食品。老话说“秋不吃酸、走路打颤”,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莲藕、荸荠、百合、银耳等有助于养肺。初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可以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和抗病力。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操,锻炼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和感到舒适为标准。

3.jpg

  Q:立秋后需要谨防哪些疾病?

  A:立秋后早晚开始略有凉意,但短期回热还可能导致气温忽高忽低,此时易患感冒、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心脑血管疾病、过敏性鼻炎和胃炎等慢性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1.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在此时易发生或复发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高温闷热天气还在继续,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极易发生血栓引起脑梗、心梗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立秋后天气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加之季节变换造成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患感冒,突出症状就是“干”,咽干、嗓子紧并伴有干咳(少痰或无痰)。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伤风感冒。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同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患者对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草枯叶落后空气中过敏物质较多,这也是秋季易诱发的疾病之一。

4.jpg

  3.胃肠道系统疾病

  由于气候转凉、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正处于一年四季中最为脆弱的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严重者可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针对秋季的特点,脾胃虚弱的人在饮食上宜多食温热食物、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年老脾胃虚弱者可每日食粥以益胃生津,如杏仁糯米粥、百合莲子羹、黑芝麻糯米粥、银耳冰糖羹等,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

  4.心理疾病

  肝气在秋天受到抑制,而肝又主情志、疏泄气血,这时候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气血失调的现象,具体表现有忧郁焦虑、心慌心悸、内分泌紊乱、失眠等,“伤春悲秋”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养肝,谊多吃小白菜、胡萝卜、海带、莲子、黄瓜等,可以帮助肝气的运转,增强肝脏解毒排毒功能,自然而然就能够避免不良症状的发生了。

5.png

  我们好像才刚迎来夏季的酷暑,不知不觉中就已经立秋了。虽然秋季在气象意义上已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以上养生防病的小知识,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