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帮扶
那些发生在巴彦的抗疫故事
9月28日,一支由2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市第一医院支援巴彦县医疗队火速集结。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和市内其他几家医院的医疗队会和,一起踏上了奔赴哈尔滨的列车。在这次支援巴彦的过程中,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疗队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
抵达巴彦后,我院医疗队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10月1日,国家卫健委专项工作组抵达巴彦,省卫健委点将式推荐我院副院长钟威带领齐市医疗队加入国家卫健委直接领导的“巴彦核酸检测工作组”,进驻风险小区进行核酸采集。这代表了国家及省专家领导对我们齐市医疗队前期工作的认可,更是对钟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了更大的厚望。钟威带领齐市医疗队在完成基本援助任务的前提上,专门组建了一支特殊行动队,完成国家及省卫健委交给的专项工作。他坚持每天走遍六个中风险小区的所有30个核酸采集点的每个点位,一连数天,进行现场调研,配合专家制定采集方案,并不断梳理及完善流程。在钟威的带领下,专项工作进展顺利,获得专家及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金楷文平均每天采集600多例核酸,工作一天回到驻地后,还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关心每个医疗队队员的生活、工作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帮助解决。作为后勤保障组组长,他早起为大家取饭,每天核对防疫物资,以保证每名队员都能做好安全防护。由于物资紧缺,防护服及手套的型号不合适,他还要与各方面协调。他每天都会工作到很晚,甚至到凌晨2点钟,天亮前短暂小憩一会,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医疗队员有的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站在太阳下采集核酸;有的在村头支个桌子摆放采集核酸材料用品,便开始做核酸;有的坐在公交车上,扭着腰给百姓采集核酸;还有的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徒步挨家挨户上门采核酸……刘俊辰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除了采集核酸,她还有一个身份——医疗队宣传小组组长。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驻地,她精心筛选着队员们的每一张照片。深夜,队友们都进入了梦乡,她还在选照片、写稿子。她的文章和照片,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辛苦与付出,也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刘婷是一名年轻护士,从业三年多的她,在单位算是一名“新兵”,但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她是身经百战的“高手”。9月30日,在巴彦县忙碌一天的刘婷还未脱去防护服,再次接到紧急通知,即刻转战哈尔滨进行增援。坐了5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刘婷顾不上满身疲惫,当晚她接诊了61名密接隔离人员,并在环境简陋、人手短缺、物资设备匮乏的条件下,与其他3名医护人员共同建立了符合要求的隔离点。在隔离点,刘婷每天为隔离人员采集核酸、发放物资、登记信息、转运垃圾,有时还会为有情绪的隔离人员做心理疏导。厚厚的防护服包裹着她的医者仁心,不分昼夜的辛劳彰显出她的医者担当。面对同事、家人的关心和惦念,刘婷说:“我还年轻,我应该为大家分担,重新选择,我仍义无反顾……”
由于工作量巨大,每个检测人员每天平均检测400人次以上。对医生张犇来说,超长的工作时间和大量的检测任务,再加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专业的防护口罩,使他做每个动作都比平时更加吃力,体力消耗成倍增加,汗水浸透了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不透气,汗水把他的双手全部泡肿,脸上被口罩带勒出的印痕还没来得及恢复,第二天就又全副武装起来。虽然工作很辛苦,想想经多次核酸采集解除隔离后老百姓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感谢,他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10月10日是张犇的女儿5周岁生日,不能陪在女儿身边让他觉得有些遗憾,但他也觉得抗击疫情胜利的消息是自己送给女儿最好的生日礼物。
护士马超曾在隔离点工作过,得知尚志市亚布力镇隔离点需要调派医护人员,她主动要求前往。来到隔离点的第一天,她就开始接管转运患者,时间紧,任务重,她一遍遍熟悉隔离区环境,反复走路线,不断规划和改进转运路线,带领特警执勤人员共同做防护演练,接到防护物资后严格执行防疫消毒流程,做好了各种预案。刚开始隔离点工作人员不足,马超积极协助点长整理转运人员信息、医疗物资及医疗相关文件,解决工作人员生活问题,完善各项制度,为隔离人员送饭、送水、测体温、测血压、收医疗垃圾,完成医学观察区的消杀,汗水一次次浸透了她的防护服。完成隔离区的工作后,马超还要对志愿者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穿脱防护服、学习七步洗手法等。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住地,她只能在不到8平米的小房间里勉强搭起的一张小折叠床上休息。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希望能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疫情早日结束。
国庆假期,我院支援巴彦县医疗队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随着哈尔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收尾阶段,医疗队的工作也临近尾声。队员们正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和哈市人民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 标签:
上一篇: “疫”线临时党支部 先锋代表守巴彦
下一篇: 尽职尽责显担当 撑起抗疫“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