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点
《党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准确把握时代潮流,自觉顺应人民期待,及时回答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治国理政这一主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厚重的历史依据。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贯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关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这些思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原则和精神。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另一方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又特别强调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并以此来增强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譬如,他在论述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时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认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中去认识,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再譬如,他在讲马克思主义时,不仅讲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内在逻辑,而且从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演进中追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规律;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95年辉煌历程中,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革命、建设和改革衔接起来,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证明了党95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用三个“蓬勃生机”赋予党95年奋斗以崇高的历史地位,用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总结了党95年奋斗的历史结论。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靠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成果成功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坚持与传承。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可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问题意识,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当今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制定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什么是经济新常态,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这些都是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既立足于中国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又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又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用一系列新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既鲜明地站在中国立场上,反映中国人民诉求,表达中国人民愿望,同时又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充分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俄通—塔斯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南非卫星电视五台、印度报业托拉斯、巴西《经济价值报》和中国新华社记者的联合采访时,就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与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而展开,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等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积极创新外交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他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厚重的历史依据。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贯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关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这些思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原则和精神。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另一方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又特别强调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并以此来增强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譬如,他在论述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时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认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中去认识,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再譬如,他在讲马克思主义时,不仅讲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内在逻辑,而且从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演进中追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规律;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95年辉煌历程中,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革命、建设和改革衔接起来,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证明了党95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用三个“蓬勃生机”赋予党95年奋斗以崇高的历史地位,用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总结了党95年奋斗的历史结论。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靠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成果成功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坚持与传承。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可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问题意识,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当今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制定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什么是经济新常态,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这些都是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既立足于中国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又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又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用一系列新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既鲜明地站在中国立场上,反映中国人民诉求,表达中国人民愿望,同时又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充分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俄通—塔斯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南非卫星电视五台、印度报业托拉斯、巴西《经济价值报》和中国新华社记者的联合采访时,就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与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而展开,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等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积极创新外交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他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责任人编辑:杨文全、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王伟:推动改革强军目标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