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党建首页 >> 党建期刊 >> 《党建》 >>正文

华西天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采访纪实

《党建》

字号: + - 16

原标题:华西天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采访纪实


  华西天地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采访纪实


  本刊记者 单庆 郭慧 武淳


  50多年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只是一个只有0.96平方公里的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全村最大的财富只有9头水牛。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人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艰苦创业之路,创造了快速发展、共同富裕的传奇,华西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如今,漫步华西,村中别墅错落有致,周边厂房鳞次栉比,酒店、公园、医院、文体活动中心……让人俨然置身于现代化都市。建设“百年企业、百年村庄”是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提出的“华西梦”。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华西村能否续写传奇?在新的赶考路上,华西人能否交出满意答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华西,进行了深入采访。


  有信仰的华西人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写在《华西村歌》里的歌词,道出了华西村人的坚定信仰。


  华西人的信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实践。


  老书记吴仁宝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上世纪60年代,他带领群众埋头苦干,平整土地、改土造田;后又发展工业,办起了锻造厂、带钢厂、铝材厂……


  靠党富民的好政策,靠领头创业的好班子,靠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华西人过上了红火好日子。人均存款超百万元,家家有别墅,人人有工作。在共同富裕之路上,华西人收获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坚定了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


  华西人的信仰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落在行动上。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吴仁宝坚持做到“三不”: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吴仁宝把组织上给他的1.3亿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老书记的一言一行,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华西人。


  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昌,是江阴市陆桥镇朱蒋巷村人。来华西之前,他是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老板。1997年,杨永昌到华西村寻求合作商机。在和华西人的接触中,华西村像磁石一样把他吸引过来。磁力源于老书记的人格魅力,集体经济的生命力,共同富裕的向心力。杨永昌毅然卖掉了自己的企业,放弃“老板”身份,跑到华西“打工”。他说:“虽然钱挣得少了,可生命的意义大了,做人的境界高了。”


  村民有信仰,村庄有力量。


  在华西村,人们习惯地把吴仁宝叫“老书记”,把吴协恩叫“新书记”。吴协恩说:“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仰,是干不成大事的,就算能做点事,也只是小事。”坚定的信仰是华西人安身的根,是华西村发展的魂。村党委始终坚持思想教育没有“淡季”“旺季”,几十年如一日地抓。村两委和各企业负责人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每月召开村民会议,每季度召开党员会议,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理论热点。


  富裕起来的华西村第二代、第三代,没有体验过艰苦的日子。为了让华西好作风延续下去,让年轻人坚定理想信念,村党委连续3年选派150多名年轻人到贫困地区——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锻炼,让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品味生活,启迪人生。


  出生于1988年的华西村人孙惠强,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到华西村计算机公司工作。见到他时,他刚刚参加完镇上统一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谈到在穿洞村的锻炼,他感触很多:“我所在的那户人家住在山上,只有老两口,条件恶劣,生活清苦。我第一天下地干活,手上就起了水泡。但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对上一辈创业的艰辛感同身受,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在华西村,像孙惠强一样,绝大多数年轻人都积极靠拢党组织。目前,村党委下设43个支部,共有2271名党员,35周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36.9%。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每一位华西人身上都充满着一股精气神,充满一种理想信念,充满一种信仰的力量。


  有头脑的华西人


  华西人精明,精明就精明在他们深谙与时俱进。


  “新常态就是要有新理念,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面对新一轮调整,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如是说。


16899812118988031011.jpg


  吴协恩(右二)在华西工厂与一线工人交流


  2015年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落实好中央政策,在经过多次调研、反复向村民征集意见之后,华西村党委把2016年定为“改革年”,开始实施制度、用人、股份三大改革。


  实际上,早在2003年吴协恩担任村党委书记后,他就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量到质的转变,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把产品做专做精,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近年来,华西村先后关闭了染料化工厂、电缆厂、线材厂等9家高耗能企业,同时,对一些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杨永昌介绍说,这些年来,华西一直在去产能,并先后投入了11.6亿元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不仅排放环保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他们不断拓展新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矿产资源、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形成了传统产业、服务业“两条腿、同步走”的新格局。涉足典当、担保、咨询、创投、小额贷款等多个金融业务;在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莫桑比克黑”成功打入海外市场;引进日本技术种植大米,获得“江苏好大米”金奖;跻身电竞市场,集团下属的上海耀宇文化公司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性电竞比赛,去年9月正式登陆新三板;投资美国斯坦福团队研发芯片,研发的高频率芯片性能居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华西已拥有遍布世界和全国各地的企业254家,资产总额达534亿元,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利润贡献率占65%,实现可用资金30.3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75%,上缴税收13.2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68%。


  第二个转变是从体力向脑力的转变。吴协恩说,“一流的企业善于投资人才”。在用人上,打破地域局限,海纳百川、五湖四海,树立起“服务于华西就是华西人”的大理念。“借用外脑”和“内部培养”相结合,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华西化纤厂副总经理汪方能,是华西于2003年引进的高端人才。在谈到是什么原因让他留下来时,汪方能告诉记者:“一是吴协恩书记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决策者,跟着他干有奔头。二是华西有向心力,对员工非常信任和包容,在这里干得踏实。”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华西广纳人才,唯才是用。现在,华西的企业高管中39%是外来的,中层干部中57%是外来的,员工队伍中超过92%是外来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一系列改革显示了华西人立足长远的大格局和清醒担当的大智慧。吴协恩说:“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华西有更好的未来。我们既要下好‘先手棋’,还要打好‘持久战’。”


  有担当的华西人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是老书记吴仁宝的情怀,也是华西人的自觉与担当。从2001年6月开始,华西村先后合并周边20个村,组成了面积超过3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5万人的大华西。合并后,华西村是中心村,其他村整合为一村、二村……目前已编号至十三村。


  曾几何时,由于地形条件不好,水洼成片,田块高低错落,华西村是数一数二的穷村。“当时我们的日子比他们好过哩!”76岁的华西一村村民吴根扬回忆道。那时,老书记带着华西人没日没夜地干,被周边村的村民戏谑为“做煞(吴语,做死)大队”。华西村悄无声息地赶上、超前。后来,与华西村一同发展成了许多周边村的心愿。


  沈玉平是华西七村的村委会主任。1995年,沈玉平当上了这个县级贫困村的村干部。由于村集体收入捉襟见肘,他经常要去村民家“讨钱”。“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矛盾特别多,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沈玉平说,“实在是干不下去了,2000年我去了县里一家企业。”2004年并村之际,有人请沈玉平回村当主任。他用玩笑话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如果不是并入华西村,直升机拉我,我都不回去”,“并村后,从讨钱变成发钱,这个村干部好当了”。沈玉平要发的钱,是给大华西村民发放的粮食补贴、老年人保养金等各项福利。2015年以来,华西村每年为周边村支出9600多万元。


  距离华西中心村不到3公里的华西一村本名马桥村,是第一批并入华西的周边村。吴根扬一家是这里的老村民。2012年,他的两个孙子各自购买了华西村统一建的面积375平方米二层别墅。吴根扬的女儿吴静珠用夹杂吴腔的普通话讲道,“修了这么好的房子,我们高兴死了呀!”


  并村还给大华西解决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直接解决就业近4000人,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吴静珠夫妇从前在马桥村村办工厂上班,因为工厂效益不济,时常拿不到工资。并入大华西后,一家10口人除了老幼,都在华西企业上班,收入稳定。“我们这里的人都不愿意到外面去打工,在家有事做,有保障,很踏实。全村没有一个‘五保户’,没有一位‘空巢老人’。”村主任赵红义笃定地说。事实上,这也是整个大华西的常态。


  华西人有担当,把大华西建设好是一个“小目标”,他们还要把光和热辐射到全国,使共富之路惠及更多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黑龙江、宁夏、安徽、贵州、新疆、西藏……到处留下了华西人的扶贫足迹。


  华西人扶贫不局限于派干部、给资金、给项目。“扶贫重在扶智,扶贫不能只关注口袋而忽略了脑袋。”吴协恩感慨道。自2006年起,华西村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基层干部近40万人。来自各地的干部免费在这里吃住,不仅学到了华西的思路和做法,而且领会了华西的精神和理念。


9640971754995163961.jpg


吴仁宝故居


  “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是老书记生前一直教育华西人的“富了‘三不忘’”。华西人秉承他的精神,正在拓展一条精准精确、扶智扶人、产业驱动、合作共赢的扶贫新路。“十三五”期间,华西村将通过精准帮扶,让全国20万人受益。


  有涵养的华西人


  华西村史馆后面,一栋简陋的“火车头房子”静静伫立。这是华西村上世纪70年代典型的民居样式,也是老书记吴仁宝的故居。庭院里,一棵榉树枝繁叶茂,吴仁宝夫妇的塑像面部流淌着慈爱的微笑。居室墙上,一幅幅温馨的家庭照让人恍惚觉得,屋内还交织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个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家训言犹在耳。“父母对于家训最关键的就是身体力行,到我们逐步懂事以后,父亲经常跟我们开家庭会议,潜移默化地引导我们!”吴协恩说。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老书记吴仁宝的言传身教下,华西的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和谐煦风。村里坚持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等创建活动,弘扬勤俭持家、富而思进,孝老敬亲、邻里和谐的家庭美德已成为华西人的自觉追求。


  贡祥龙一家是华西“五好文明家庭”。贡祥龙的父母早在1988年他结婚时就相继去世,妻子赵建芬一天三顿烧好了端给奶奶赵二妹,为她洗衣、洗澡、搞卫生。平时夫妻俩上班时也开着大门,方便邻居过来陪奶奶聊天。在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活到了百岁。


  在日常生活中,贡祥龙夫妇不慕新潮、不摆阔气,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经常是一菜一汤,教育子女一切东西来之不易。在夫妇俩的影响下,全家人衣着朴素、大方得体,生活精打细算、用之有度。“我们过日子也要学老书记算算账的呀!”赵建芬说。村里集体搬迁时,贡祥龙就利用专长义务帮别人家排线装灯。他说要像父亲一样有古道热肠,并且把好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华西人有涵养,得益于华西多年来坚持以文化人,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构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园。


  上世纪80年代末,华西村就编写、提炼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六爱精神”(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


  1988年,华西村成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产、供、销”,专抓看不见的“钱”。


  1999年,华西在原村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华西特色艺术团。艺术团自己演,演自己,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排的音乐舞蹈剧《老书记》、大型史诗剧《华西人》、锡剧《和谐华西》等,贴近村民生活实际,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2003年,华西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立夏“诚信节”、立秋“丰收节”、立冬“孔孟节”系列节庆活动,把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中。


  2016年,投资2.5亿多元、面积3.18万平方米的华西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文体活动中心内大礼堂、图书室、健身房、电影院、棋牌室一应俱全,给村民提供了学习、健身、交流的好去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华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有福气的华西人


  “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华西村幸福园入口处有这样一幅醒目的标语。幸福园内草木葱茏,红顶点缀。宏伟的塔群、充满历史感的风雨廊,诉说着华西栉风沐雨、砥砺前进的奋斗历程;精美的别墅群,生机勃勃的院落,是华西人幸福生活的缩影。


  但华西人的福气不止于物质上的富足。


  记者拜访了幸福园里一户朱姓人家。朱家大儿子朱孙华今年31岁,退伍后在华西安保联防大队工作,同时担任党员联户小组第62组的组长。党员联户制度是华西村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机制。全村970户村民被分为97个组,选派97名骨干党员担任组长,每月召集本组村民集中开会,学习传达各级精神,倾听讨论村民诉求,研究处理大事小情。


  晚上7点,我们到达朱家时,11位小组村民正围坐一堂,观看中央电视台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报道。“下周村委会来踩点,研究分类垃圾桶摆放位置,到时请各家派一名代表参加,避免产生远近不等的问题”,“龙西湖那片刚建好的公寓开始出售了,具体政策是……”每说完一件事,朱孙华就请大家发表意见。村民们畅所欲言、毫不含糊,讨论得十分热烈。记录员马敏告诉记者:“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答复不了的就提交村委会研究。”这样的联户会让村里的事村民知的同时,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16631015898817888358.jpg


  党员联户小组第62组开会中


  华西村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有事交给群众讨论”。2015年,华西村提出对实施了多年的“二八开”股份制度进行改革,取消80%奖金留村集体的做法。这项事关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改革,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全体讨论、征求意见后,终于得以通过,于2016年开始施行。


  为保障村民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华西实行信息公开:吴协恩的手机号码公开,干部的收入公开,党务、村务、厂务公开。凡此种种都增添了华西村民主人翁意识和满满的获得感。


  有全心全意为民的好班子、好干部,是华西人的福气。吴协恩从2013年起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把这些年上级批给他的1亿多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他说:“自己这样做不是为了装样子,而是为了做好表率,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华西村的其他主要领导也坚持“明的少拿,暗的不拿”。


  “一名党员,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镌刻在龙希广场上的这句话在华西人心中无声地回响。春华秋实60年,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以发展为目标,以为民为己任,华西才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华西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翻开第62组的村民小组会议记录簿,上面这样记载:2017年4月15日,发言人缪季芳:外面越是关注华西,我们华西人越是要团结一致,把自身建设好,坚守我们的信仰,坚定我们的道路。


  这是一位普通华西村民的肺腑之言,也是全体华西人铿锵坚定的答案。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