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理论对时代课题的解答
《党建》
原标题:新时代党建理论对时代课题的解答
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论述,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成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学习领会这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科学创新理论,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弄清其产生的时代根据及回答的时代课题。
迎来强起来、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必须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新时代是中国迎来强起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把握好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必须作出鲜明回答。
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苏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了工业化,经济规模一度达到世界第二位,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特别是苏共自身出了严重问题,最终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就此被打断。同时,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起来后也由所谓威权政治转向西方民主。鉴于这些情况,在一些人眼里,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走向现代化,必然要照搬被一些人称之为“历史终结”“普世价值”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以及与其相应的政党制度及政党组织方式。在这种思潮侵蚀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以及管党治党宽松软的严重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以显示自己所谓的“能耐”,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任其发展,党的建设势必滑向西方政党及社会民主党的道路,党和国家的事业将面临危险。
在这个关节点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建设科学理论,在走什么路、建什么党等根本问题上,作了非常鲜明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不会只有一种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党的政治建设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的根本要求,就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各项建设都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都要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根本政治方向上聚焦。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以政治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才能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
可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并统领党的其他建设,从政治上建设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鲜明特点。它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就从根本上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西方政党及社会民主党等组织方式区别开来,表明了党在自身建设上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述,对于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时代,必须进一步创新党的建设思路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领导者,自身建设及理论指导同样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鲜明特征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统领各领域改革的总目标。为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目标的实现,党的建设既要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又要以不同于以往的大思路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治理体系成熟定型提供保证,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机制。
在这一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以新的思路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推进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大思路、大格局、大智慧,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在这一党建科学理论指导下,党的建设对党的事业的保证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更为突出。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党中央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生活,坚定不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也突破了利益固化的藩篱,破解了许多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使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多项改革举措相继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新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性、支撑性改革任务已大部分完成,各方面主干性法规陆续出台、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得到较好执行,法规制度的力量得到充分释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将指引着整个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及社会治理体系的成熟提供坚强保证。
走向世纪大党强党的时代,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历史性课题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百年、执政百年。党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化解在这一历史演进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和考验,跳出历史周期率,无疑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我们党已经成立98年、执政70年、领导改革开放40年,并拥有近9000万党员、450多万基层组织,是世界最大政党、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世界政党格局中显现出无与伦比的规模和优势。与此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党所处的执政及自身建设环境的复杂程度,是过去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危险和考验将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历史的延伸变得更为突出。必须认真破解历史周期率揭示的,随时间推移一个政治集团从严到松、从紧到散、从勤到怠的衰变问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历史周期率对执政的共产党同样起着作用。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该党1917年执政至1991年解散,从兴到亡走过了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嬗变历程。这说明,任何政治集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化解执政风险和危险,防止自身进入松散怠这一历史周期率下半段的通道,必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时刻防松防散防怠。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尤其重视执政条件下严格管党治党。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个时期以来党内也存在着一些宽松软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抓不管,或抓得不严不紧,党和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历史周期率下半段的通道,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党所面临的严重考验、危险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大国大党兴衰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多次明确谈到“历史周期率”,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谆谆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及其实践,就是这一“优异答卷”浓墨重彩的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来对待,连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改进作风,着力严明纪律,着力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建设的各方面都得到加强,宽松软的严重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党风政风明显改善,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身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有效治疗和修复了患病的肌体,重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由此全面培植和强化了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通过持续的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满怀信心地指出:“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领导进行整风、整党奠定了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长久基础,那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全面从严治党,对始终保持红色江山,必将起到我们现在还难以充分估量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和国家一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
世代交替及党的队伍重要变化的时代,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传承的重大课题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新时代。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领导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体和主导地位,党的队伍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变化。如何在这一世代交替进程中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传下去,是关系到红色江山能否代代相传的重大问题。
创业难,守业更难。过去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把社会主义政党和国家变质的希望寄托在三代领导人之后,其根本着眼点,就是期望随着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和平年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执掌政权后,能够忘却、抛弃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从而改变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在历史上,苏联共产党的转向并丢失执政地位,发生在戈尔巴乔夫这一在十月革命后出生的第一代领导人执掌国家政权期间,并非偶然。能不能摆脱和平演变的魔咒?这个问题同样考验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党治国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一个突出特色就是继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针对一些人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存在的一些错误模糊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指出“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他不同意以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为由,把革命和执政当做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奠定了我们党理直气壮维护自身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理论基础,也抽掉了那些对党的历史、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及各种奇谈怪论的前提。把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恢复和发扬起来,使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全党的重要共识。
从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到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始终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党治国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与专题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等,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变,丢了就丢了魂,变了就变了质。
在我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望历史,我们看到,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已经20多年,而我们党在这一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苏联和中国再一次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交汇。回望历史,思考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得到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中苏两党两国的同途殊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于自身历史、自身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的不同态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汲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齐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原党史研究室巡视员、教授)
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论述,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成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学习领会这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科学创新理论,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弄清其产生的时代根据及回答的时代课题。
迎来强起来、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必须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新时代是中国迎来强起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把握好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必须作出鲜明回答。
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苏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了工业化,经济规模一度达到世界第二位,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特别是苏共自身出了严重问题,最终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就此被打断。同时,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起来后也由所谓威权政治转向西方民主。鉴于这些情况,在一些人眼里,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走向现代化,必然要照搬被一些人称之为“历史终结”“普世价值”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以及与其相应的政党制度及政党组织方式。在这种思潮侵蚀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以及管党治党宽松软的严重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以显示自己所谓的“能耐”,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任其发展,党的建设势必滑向西方政党及社会民主党的道路,党和国家的事业将面临危险。
在这个关节点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建设科学理论,在走什么路、建什么党等根本问题上,作了非常鲜明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不会只有一种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党的政治建设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的根本要求,就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各项建设都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都要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根本政治方向上聚焦。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以政治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才能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
可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并统领党的其他建设,从政治上建设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鲜明特点。它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就从根本上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西方政党及社会民主党等组织方式区别开来,表明了党在自身建设上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述,对于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时代,必须进一步创新党的建设思路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领导者,自身建设及理论指导同样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鲜明特征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统领各领域改革的总目标。为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目标的实现,党的建设既要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又要以不同于以往的大思路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治理体系成熟定型提供保证,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机制。
在这一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以新的思路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推进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大思路、大格局、大智慧,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在这一党建科学理论指导下,党的建设对党的事业的保证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更为突出。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党中央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生活,坚定不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也突破了利益固化的藩篱,破解了许多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使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多项改革举措相继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新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性、支撑性改革任务已大部分完成,各方面主干性法规陆续出台、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得到较好执行,法规制度的力量得到充分释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将指引着整个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及社会治理体系的成熟提供坚强保证。
走向世纪大党强党的时代,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历史性课题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百年、执政百年。党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化解在这一历史演进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和考验,跳出历史周期率,无疑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我们党已经成立98年、执政70年、领导改革开放40年,并拥有近9000万党员、450多万基层组织,是世界最大政党、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世界政党格局中显现出无与伦比的规模和优势。与此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党所处的执政及自身建设环境的复杂程度,是过去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危险和考验将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历史的延伸变得更为突出。必须认真破解历史周期率揭示的,随时间推移一个政治集团从严到松、从紧到散、从勤到怠的衰变问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历史周期率对执政的共产党同样起着作用。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该党1917年执政至1991年解散,从兴到亡走过了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嬗变历程。这说明,任何政治集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化解执政风险和危险,防止自身进入松散怠这一历史周期率下半段的通道,必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时刻防松防散防怠。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尤其重视执政条件下严格管党治党。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个时期以来党内也存在着一些宽松软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抓不管,或抓得不严不紧,党和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历史周期率下半段的通道,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党所面临的严重考验、危险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大国大党兴衰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多次明确谈到“历史周期率”,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谆谆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及其实践,就是这一“优异答卷”浓墨重彩的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来对待,连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改进作风,着力严明纪律,着力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建设的各方面都得到加强,宽松软的严重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党风政风明显改善,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身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有效治疗和修复了患病的肌体,重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由此全面培植和强化了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通过持续的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满怀信心地指出:“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领导进行整风、整党奠定了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长久基础,那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全面从严治党,对始终保持红色江山,必将起到我们现在还难以充分估量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和国家一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
世代交替及党的队伍重要变化的时代,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传承的重大课题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新时代。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领导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体和主导地位,党的队伍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变化。如何在这一世代交替进程中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传下去,是关系到红色江山能否代代相传的重大问题。
创业难,守业更难。过去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把社会主义政党和国家变质的希望寄托在三代领导人之后,其根本着眼点,就是期望随着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和平年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执掌政权后,能够忘却、抛弃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从而改变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在历史上,苏联共产党的转向并丢失执政地位,发生在戈尔巴乔夫这一在十月革命后出生的第一代领导人执掌国家政权期间,并非偶然。能不能摆脱和平演变的魔咒?这个问题同样考验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党治国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一个突出特色就是继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针对一些人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存在的一些错误模糊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指出“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他不同意以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为由,把革命和执政当做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奠定了我们党理直气壮维护自身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理论基础,也抽掉了那些对党的历史、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及各种奇谈怪论的前提。把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恢复和发扬起来,使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全党的重要共识。
从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到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始终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党治国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与专题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等,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变,丢了就丢了魂,变了就变了质。
在我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望历史,我们看到,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已经20多年,而我们党在这一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苏联和中国再一次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交汇。回望历史,思考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得到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中苏两党两国的同途殊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于自身历史、自身优良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的不同态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汲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齐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原党史研究室巡视员、教授)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谢毅: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下一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