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唐文艳?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号: + - 16
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在党的领导下,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是要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博” “微信”“微视”等传播方式兴起并成为了当代主要的传播方式,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微时代”。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确保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要超越传统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上,将微时代的传媒方式充分地应用到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做到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无“微”不至

       微传播专注 “微”,即“微内容”(一句话、一个表情符号、一张图片等等); “微动作”(简单的按键操作或鼠标点击完成选择评价、投票功能);“微介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 “微受众”(小众传播);“微载体”(主要包括有微信、微博、微视、微课等)。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要契合微时代的传播规律,充分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传播方式。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构建了由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堂、微论坛等构成的微传播教育体系。福建师范大学建设了“五微”传播教育平台:“微博”传播教育平台。通过“微活动、微服务、微协会、微论坛、微文化”,使官微逐步成为“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组织动员、答疑解惑、工作创新”的新阵地;“微信”传播教育平台。在学校官方微信中形成多个品牌栏目,开展“师大好声音”“师大好故事”“师大好老师”系列主题宣传教育;“微视”传播教育平台。推进微视频制作和微视平台应用,通过微视频评选、微电影展播等活动,宣传学校先进典型;“微课堂”传播教育平台。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课”视频制作,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微论坛”传播教育平台。成立校党委讲师团,启动实施“微论法治”等多个理论热点“微论坛”活动,引导理论名家、教学名师在线开展宣讲。通过多维的微传播方式可以实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面化、系统化,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传播主体上,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传播体系,既要确保主流意识导向,也要实现传播的丰富多样,确保核心价值观传播“微”言大义

       微时代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育,影响范围大,但可控性较差。加上“微政策”“微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过滤网缺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就使得微传播也容易充斥着一些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兼容的信息内容,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因此,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运行主体必须要确保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要坚定地按照四项基本原则从事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同的传播方式应采取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由党员教师指导,有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在传播实践中的正确意识导向,掌控传播的话语权。在确保正确的导向的前提下,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要采取用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语言风格。这要求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紧急动员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师生积极参与其中,确保能够用生动、活泼、平实和生活化的语言传播,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当前,核心价值观传播在主体建设方面突出地表现为缺少一大批“红色”意见领袖来引领和深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意见领袖掌握着信息发布的自动权,对社会事件的评析能够影响一个群体的认识判断。核心价值观要真正知道入心入脑,通过意见领袖的传播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但是目前网络媒体的意见领袖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不多见,大部分的意见领袖是自由派知识分子,这很不利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养一批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意见领袖,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又擅长于网络文化传播的高校思政意见领袖成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必然选择。打造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员师生主持的微信、微博号,深入研究学生的网络心理,分析、判断引导当前网络文化及热点、焦点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由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员师生主持的微信、微博号,使其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网上动力源高校通常具有不同学科的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可以肩负起网络教育的责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发挥积极功能。

       传播内容上,大力推动内容创新,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高等教育中,实现传播的“微”而具体

       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教育必须要能够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运行有机的整合方可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功用。加强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推动高校综合改革的有益探索。因此,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高等教育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与高校传统思政课教育的整合,二是要与专业教育有机整合。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属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影响日渐强大。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代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而是应当与之分工协作。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是一种后现代式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以宏大叙事为主的教育方式,强调解构,要求短小精炼、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所以,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教育课堂教育要和微传播各有侧重,不可偏废。其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与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紧密相关。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会有所差别,其喜好和关注点也会有所差别。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要提高传播的效率就需要从认知科学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结构与过程模式,分析微传播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接受,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搜集素材、设计内容、实现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的“精准传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课程之中,以此提高传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是一项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系统工程,是大学生培育和实践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举措,既要高校积极创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加强传播主体队伍建设,同时也需要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强化对微传播体系的顶层设计,为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纳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高校管理各环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进而有效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认知力、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责任人编辑:赵晶、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