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纲领,是全面推进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新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个总要求,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
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是学生思想关切的集中反映,这种思想关切往往来自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方法得当,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关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平等讨论,循序渐进解决学生一个又一个思想认识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往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凝聚和激励广大学生共同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就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正是基于这个以或多或少清晰的形象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剥削的无产者的头脑中的、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基于某一个蛰居书斋的学者的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当前,无论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还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理性认同科学理论,这都既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逻辑力量“钳住”学生,又要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可感触到的物质事实”、从“全部事实的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的事实”及时廓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广大学生从整体、丰富、联系的事实感觉到中国共产党好,感觉到社会主义好,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赢得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心拥护,才能让广大学生甘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当前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以“改革的实际进展”和“丰富的事实”来引导广大学生理解支持、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丰富事实充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从而让广大青年学生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
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路,牢牢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捕捉思想政治工作时机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理念、方针原则、内容任务和方法手段要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捕捉合乎学生思想认识接受特点的时机相机而动。当前,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对民族共同体未来发展的殷切盼愿,是团结动员中国人民为共同的民族复兴大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可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则理所当然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时代主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因时而进,核心内容之一就在于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当前,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充分捕捉一切合宜时机在广大学生当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励更多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学生在逐梦旅程当中经磨练、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而新
要适应情势的演进常态,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广大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当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影响着社会,人们将这种深刻变化称之为“互联网革命”“数字革命”或者“信息革命”,甚至还有人预言移动互联网将引发“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被誉为软实力之父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其代表作《权力大未来》当中提出,“信息革命正在改变权力的本质”“网络权力将成为全球权力的新态势”“赢得全球主导权,网络权力将是博弈焦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刻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水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可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社会生活的样态发生着深刻变化、领域同样日益拓展,逐渐从“网下生活”延展到“网上生活”。互联网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网络社交亮点纷呈、“网上生活”多姿多彩,同时,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上舆论多方角逐、震荡激烈,然而,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这个十分活跃群体的重要“栖居地”。2015年3月,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民众信息获得模式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已经接近100%。还有调研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并且,在互联网的使用时长上,大学生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网上生活”愈加丰富,不但能够覆盖“网下生活”许多功能,而且还能展现“网上生活”的独特魅力,大学生对于“网上生活”的依赖程度愈加强烈。“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已经成为描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词。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又是“网上生活”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到“网上生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到“网上”发挥功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战场的退守甚至失守就注定着整个战役的失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因势而新,重点就在于把握好互联网这个“ 最大变量” ,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话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高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任人编辑:杨文全、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对党绝对忠诚是根本政治要求
下一篇: 家风教育对思政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