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说“初心”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牧童
字号: + -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研究、借鉴历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经历相似,文治武功相仿,千秋功业相当,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天壤有别,非常值得深思。

       生平经历相似:两人都出身于前朝关陇贵族集团,隋炀帝杨广的母亲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还是亲姊妹,都有鲜卑血统。家中排行都是老二,起初都非太子,都是通过宫廷政变登上皇帝宝座,均为当朝第二位皇帝。

       文治武功相仿:两人从小都受过良好教育,能诗善文,在中国文坛上都有一席之地。年轻时两人都曾金戈铁马统领大军南征北战,为父亲打江山登帝位立下大功。

       千秋功业相当:隋炀帝杨广理想广大,志向高远,登基数年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打通中国之东西,使皇帝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令八方诸侯。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贯通中国之南北,对隋唐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全国统一都贡献甚大,后人曾将此举与大禹治水相媲美。在民族问题上,他攻灭吐谷浑,征讨契丹,大宴突厥,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对内以文治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设立安西四镇,使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然而,他们的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杨广国破身亡,不得善终,死后被冠以中国古代帝王谥号最为耻辱的恶谥“炀帝”。李世民生前开创贞观之治令万世景仰,寿终正寝后获得美谥“文皇帝”,历代君王和文人墨客对他都颂扬备至,近代人誉他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就连历史眼光一贯十分挑剔的台湾著名作家柏杨,都称赞“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

       经历如此相似的两个帝王,一个被称作暴君遗臭万年,一个被誉为明君流芳百世,原因固然很多,但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两人对待百姓的态度截然相反。

       在隋炀帝看来,天下黎民百姓不过只是一群会干活的“工蚁”而已。他不恤民情、不惜民力、不解民忧,数年内征发役使兵役徭役数以千万计,致使兵连祸接,流民遍地,民不聊生,起义蜂起。他听说很多百姓加入义军队伍,不仅不反思己过,反而产生了“天下不太平,就是人太多了,要想天下太平,就要多杀人”的反动思想。他视百姓如蝼蚁,人民最终也毫不留情地将他抛弃。

       唐太宗李世民则恰恰相反。虽然不能说他登基称帝之前就有一颗“为民”初心,但中国传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他头脑里有很深根基。君臣讨论国家问题时,他多次引用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即使对外征伐,也充分考虑百姓承受能力,尊重民情民意。作为一个有为的封建帝王,单凭这一点也足以青史留名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她完全不同于历代帝王更迭,也有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她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又植根于中国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国历史发展的无数事实反复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谁把人民放在心上,谁就受到人民爱戴。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9期)

责任人编辑:任一林、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