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成下半年政策重点
《中国发展观察》
原标题: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成下半年政策重点
在全球经济波浪汹涌的复杂多变环境中,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有所显效,二季度经济增长表现出了较强韧劲,GDP同比增长6.7%,为未来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施政信心和政策空间。
中国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如何?《中国发展观察》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室副主任杜飞轮、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应习文。他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平稳运行,通胀保持温和,需求政策将注重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将成为政策重点。
全年6.5%-7%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从部分高频指标和先行指标的走势来看,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与上半年持平,全年6.5%-7%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室副主任杜飞轮认为
他预计,未来工业增长呈筑底回升态势。原因有三:一是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了年初以来较好的增长态势,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特别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月好转,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库存水平有所下降。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9%,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表明企业库存压力有所减轻,有利于未来企业产能的释放和生产的增加。三是新兴增长点提供新动力。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0.2%,较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4.2个百分点,且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杜飞轮分别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形势作了分析。在他看来,投资增长后劲依然乏力。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后期投资存在诸多风险因素,预计后程投资增长可能继续呈微幅回落态势。一是房地产投资面临冲高回落。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6%,为2014年年初以来次高增速,但房地产开发商的自筹资金投入增速却下降0.1%,显示开发商投资信心谨慎。二是制造业投资将可能呈现低位回稳。随着制造企业经营状况的逐步改善,生产好转会带动部分企业投资扩张。三是基础设施投资高位维稳难度较大。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保持20.3%的高速增长,但受到预算资金提前拨付影响较大。考虑到收入和赤字限制及基数影响,下半年公共支出增速可能很难继续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四是先行指标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25.1%,虽仍保持较高增速,但逐月放缓的趋势基本形成。
消费走势平稳但后程存在制约。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增速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预计后程消费仍将保持平稳但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和热点消费提供基本支撑。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将对消费增长形成制约。四是就业基本稳定需要警惕失业显性化风险。五是部分新兴消费存在回落风险。
外需形势仍然严峻。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未来出口增长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国际市场景气度仍然较低。二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受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强,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以及去产能压力影响,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加工贸易持续下滑,传统低附加值的出口产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弱。三是先行指标进一步回落。中国海关编制的月度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6月份的32.7,意味着三季度出口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杜飞轮表示,下半年月度CPI或将突破3%。其一是猪肉价格仍将保持相对高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上涨,尤其是近几个月同比涨幅达到30%以上。下半年平均同比涨幅仍将达到10%左右。其二是粮食价格恐迎来上涨。首先,受原油价格反弹和厄尔尼诺因素的影响,近期海外粮食价格出现回升,内外价差快速收敛。其次,从周期波动看,自2012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已经历了四年多的调整,粮价已处底部区域。据中科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约1800万亩,即使在天气不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年的粮食产量也面临减产。其三是货币政策滞后影响显现。去年以来,货币环境较为宽松,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力度较大,政策因素对CPI的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显现。其四,保增长、去产能的政策在扩大需求的同时,也会限制供给,改变供求关系,推高部分商品价格。
苏剑认为,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外需疲弱将抑制经济增长,而拉动经济增长的则是基建投资和消费。总体来看,下半年有效需求仍然疲弱,工业生产难以大幅回升,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由于低基数效应,下半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将有所上升,拉动GDP增长。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将维持上半年的水平,全年GDP增速约为6.7%。
应习文预测,三、四季度GDP增速将在6.5%-6.7%之间,全年增长6.6%左右。全年CPI预计同比增长2.2%。人民币汇率10月份前难以大幅贬值,10月后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今年不会低于6.85。
下半年影响经济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下半年通货膨胀先降后升,要警惕物价波动”。在苏剑看来,上半年,CPI同比增速从2月份开始高调进入“2”时代,并连续4个月不低于2%。此阶段CPI增速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所致,其中季节因素是主因。受食品价格下降影响,6月份CPI同比增速回落至1.9%,增速在三季度将继续下降,但是在四季度可能急剧上升。原因有三方面:其一,石油价格上涨导致食品运输成本上升。2016年以来石油价格反弹,四季度天气变冷以后,食品价格中运输成本占比将上涨。其二,工业品价格反弹将传导至非食品价格。其三,今年汛情严重,食品供给会减少,成本也会升高,食品价格将上涨。预计三、四季度平均CPI同比增速分别为1.9%、2.7%。
对于PPI,苏剑的判断是下半年PPI同比增速或将一路走高,10月可能达到0.0%左右,11月、12月可能为正。原因有三点:其一,2015下半年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对2016下半年造成相对较低的基数效应。其二,受去产能影响,煤炭行业价格止跌回升,将进一步带动下游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其三,工业生产微弱回升。
应习文则认为,下半年通胀压力仍将保持温和水平,发生连续上涨的概率不大。一季度物价水平的回升主要源于短期供给冲击的影响,二季度冲击影响消退后物价水平已保持回落,而剔除食品、能源价格冲击的核心CPI则基本保持稳定。
“货币宽松预期下降,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一般而言,各季度信贷总额比例约为3:3:2:2,预计三、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各为2.5万亿元。”苏剑表示,从信贷结构上看,从6月起,商品房销售开始下降,下半年居民信贷将有所收缩,但仍会保持较大规模;民间投资不振,民间企业信贷将持续收缩;由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具有较好的抵押资产,且存在预算软约束,信贷将会继续偏向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2015年下半年救市资金入市提高了M2余额基数,2016年7月及以后几个月的M2同比增速将大幅下降,预计三季度末约为11%,随着基数效应消失,年末将回升至12%左右。
他分析,受美联储加息及中国货币宽松预期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月4日的6.5172贬至7月18日的6.6987。美国二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长1.2%,远不及预期的2.5%,下半年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不大。另外,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趋缓,三季度末达到6.75左右,年末达到6.8左右。
在应习文看来,M1增速继续大幅提升,与M2的增速差进一步扩大。在居民购房意愿较强的背景下,大量居民存款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在利率较前期显著下降的背景下,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部分可能积压在金融体系内部寻求更好的资产投资渠道,这拉长了融资链条。实际利率为负,且货币政策空间还很大,应还未陷入“流动性陷阱”。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2.4%,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指数累计贬值6.6%(美元指数今年以来下跌2.7%)。央行利用“黑天鹅”事件的窗口期果断放手,人民币贬值并未加重贬值预期。6月份以外汇储备为口径计算的“热钱”流出规模大约为180亿美元,较上月630亿美元的流出规模显著缩小。
“下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有三个方面。”应习文表示,首先是消费对于稳增长的贡献有望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促进部分海外消费转回国内;物价将保持稳定,推升了实际收入的增长。二胎政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将逐步发挥稳消费的作用。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今夏洪涝灾害将催生灾后重建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多年来被忽视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三,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包括科技创新、“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养老等领域将维持高增长。
至于未来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应习文认为,首先表现为去产能、去库存的步伐可能会加快,目前中央对加大供给侧改革的意图更为坚决,一些地方的GDP会有下降压力。其次是房地产市场将有所降温,目前房地产新建与销售增速已出现回落,各地不断出台限制性措施,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速难以维持。此外,民间投资的低迷短期难以改观,由于民间资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预期存在迟疑,降低了投资回报预期,再加上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和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偏好的降低,都会压低民间投资增长。
增强制度供给更为关键,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上行动能偏弱,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政策措施的正能量,注意防范市场风险。”杜飞轮建议,紧扣“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兼顾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供需均衡增长,深入推动“五大任务”,细化实现了“五大政策支柱”,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在区间底线之上。
在杜飞轮看来,第一,要实施“稳中偏松”的宏观总量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微观主体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增加财政预算支出、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基础上,结合“补短板”,增发较大规模的专项建设国债、绿色国债和特别国债,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农村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民生工程的投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条件,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保持在13%左右,分阶段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SLF、PSL、SLO等工具,加大市场流动性供给,缓解资本供求矛盾。结合“去杠杆”,稳妥推进新三板分层转板和债转股,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机制,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加快“投贷联动”试点和扩围,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
第二,产业政策需精准发力,推动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同时,结合工业“去产能”,加大对钢铁等产品的运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钢构化建筑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结合房地产去库存,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货币化安置,盘活住房公积金,加快建立城市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服务加快向传统领域渗透,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推动高铁扩容和提速、加快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在线医疗、远程教育、文化体育和母婴家政等服务,提升服务经济对GDP的贡献。
第三,微观政策改善需要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挖掘增长潜力。结合“降成本”,加紧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等税费负担和制度性成本,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和轻资产公司,加快发展政策性小微银行,建立健全信用保险和担保体系,帮助企业移走融资的高山、融化市场的冰山和跨越转型的火山。完善产权制度,明确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给予企业家稳定预期,激励企业家精神。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激活民间投资,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PPP项目尽快落地。
第四,改革政策要强化建机制,推动经济新旧动力转换,释放增长新空间。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创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内部治理机制,向市场出售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份,补充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障等费用的支出。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增长。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天然气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水、电等阶梯价格制度,理顺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创造平等机会,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第五,社会政策应着力保障民生,夯实就业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广开居民增收渠道,完善居民增收机制,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采取稳岗补贴、缓缴社保金、加强在岗培训等措施,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强化企业安置责任,挖掘企业内部就业空间。改善城乡“双创”环境和氛围,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分配政策,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出台《职业技能开发法》、健全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增强各类收入群体活力。适度增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和老龄化人口补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和贫困救助标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六,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企业发行债券,解决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三角债问题,减轻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灵活管理和调节涉外金融活动,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平衡外汇供求关系,稳定人民币汇率,防范资本外流风险。密切跟踪监测金融市场运行,遏制非法集资,完善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及时有效应对金融动荡事件,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完善大宗商品贸易和储备制度,健全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流通秩序,防范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保持价格水平总体稳定。
应习文认为,在货币政策方面,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爆发后,各国央行联手应对,有效投放了流动性,市场在短时间内恢复稳定。我国央行虽未降准,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增量续作MLF等手段,近期投放了较为充足的流动性,未来空间有限。预计下半年央行将会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SLF、MLF、PSL等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降息空间不大,降准仍将用于流动性紧急关头。在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将更加积极。我国仍具备扩大财政支出的条件。相比于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杠杆,中央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相对较低,存在提高赤字率的空间。预计下半年各级政府支出将会进一步提速,在货币政策维持实质稳健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在托底经济方面的角色将更加重要。
他同时表示,供给侧改革需要继续提速。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增强制度供给更为关键,比如这次网约车的合法化就是制度的突破,将显著改善出租车市场的供给,更好地满足大众出行需求,这才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记者?原松华)
在全球经济波浪汹涌的复杂多变环境中,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有所显效,二季度经济增长表现出了较强韧劲,GDP同比增长6.7%,为未来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施政信心和政策空间。
中国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如何?《中国发展观察》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室副主任杜飞轮、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应习文。他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平稳运行,通胀保持温和,需求政策将注重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将成为政策重点。
全年6.5%-7%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从部分高频指标和先行指标的走势来看,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与上半年持平,全年6.5%-7%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室副主任杜飞轮认为
他预计,未来工业增长呈筑底回升态势。原因有三:一是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了年初以来较好的增长态势,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特别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月好转,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库存水平有所下降。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9%,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表明企业库存压力有所减轻,有利于未来企业产能的释放和生产的增加。三是新兴增长点提供新动力。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0.2%,较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4.2个百分点,且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杜飞轮分别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形势作了分析。在他看来,投资增长后劲依然乏力。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后期投资存在诸多风险因素,预计后程投资增长可能继续呈微幅回落态势。一是房地产投资面临冲高回落。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6%,为2014年年初以来次高增速,但房地产开发商的自筹资金投入增速却下降0.1%,显示开发商投资信心谨慎。二是制造业投资将可能呈现低位回稳。随着制造企业经营状况的逐步改善,生产好转会带动部分企业投资扩张。三是基础设施投资高位维稳难度较大。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保持20.3%的高速增长,但受到预算资金提前拨付影响较大。考虑到收入和赤字限制及基数影响,下半年公共支出增速可能很难继续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四是先行指标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25.1%,虽仍保持较高增速,但逐月放缓的趋势基本形成。
消费走势平稳但后程存在制约。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增速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预计后程消费仍将保持平稳但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和热点消费提供基本支撑。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将对消费增长形成制约。四是就业基本稳定需要警惕失业显性化风险。五是部分新兴消费存在回落风险。
外需形势仍然严峻。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未来出口增长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国际市场景气度仍然较低。二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受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强,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以及去产能压力影响,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加工贸易持续下滑,传统低附加值的出口产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弱。三是先行指标进一步回落。中国海关编制的月度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6月份的32.7,意味着三季度出口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杜飞轮表示,下半年月度CPI或将突破3%。其一是猪肉价格仍将保持相对高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上涨,尤其是近几个月同比涨幅达到30%以上。下半年平均同比涨幅仍将达到10%左右。其二是粮食价格恐迎来上涨。首先,受原油价格反弹和厄尔尼诺因素的影响,近期海外粮食价格出现回升,内外价差快速收敛。其次,从周期波动看,自2012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已经历了四年多的调整,粮价已处底部区域。据中科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约1800万亩,即使在天气不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年的粮食产量也面临减产。其三是货币政策滞后影响显现。去年以来,货币环境较为宽松,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力度较大,政策因素对CPI的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显现。其四,保增长、去产能的政策在扩大需求的同时,也会限制供给,改变供求关系,推高部分商品价格。
苏剑认为,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外需疲弱将抑制经济增长,而拉动经济增长的则是基建投资和消费。总体来看,下半年有效需求仍然疲弱,工业生产难以大幅回升,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由于低基数效应,下半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将有所上升,拉动GDP增长。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将维持上半年的水平,全年GDP增速约为6.7%。
应习文预测,三、四季度GDP增速将在6.5%-6.7%之间,全年增长6.6%左右。全年CPI预计同比增长2.2%。人民币汇率10月份前难以大幅贬值,10月后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今年不会低于6.85。
下半年影响经济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下半年通货膨胀先降后升,要警惕物价波动”。在苏剑看来,上半年,CPI同比增速从2月份开始高调进入“2”时代,并连续4个月不低于2%。此阶段CPI增速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所致,其中季节因素是主因。受食品价格下降影响,6月份CPI同比增速回落至1.9%,增速在三季度将继续下降,但是在四季度可能急剧上升。原因有三方面:其一,石油价格上涨导致食品运输成本上升。2016年以来石油价格反弹,四季度天气变冷以后,食品价格中运输成本占比将上涨。其二,工业品价格反弹将传导至非食品价格。其三,今年汛情严重,食品供给会减少,成本也会升高,食品价格将上涨。预计三、四季度平均CPI同比增速分别为1.9%、2.7%。
对于PPI,苏剑的判断是下半年PPI同比增速或将一路走高,10月可能达到0.0%左右,11月、12月可能为正。原因有三点:其一,2015下半年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对2016下半年造成相对较低的基数效应。其二,受去产能影响,煤炭行业价格止跌回升,将进一步带动下游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其三,工业生产微弱回升。
应习文则认为,下半年通胀压力仍将保持温和水平,发生连续上涨的概率不大。一季度物价水平的回升主要源于短期供给冲击的影响,二季度冲击影响消退后物价水平已保持回落,而剔除食品、能源价格冲击的核心CPI则基本保持稳定。
“货币宽松预期下降,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一般而言,各季度信贷总额比例约为3:3:2:2,预计三、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各为2.5万亿元。”苏剑表示,从信贷结构上看,从6月起,商品房销售开始下降,下半年居民信贷将有所收缩,但仍会保持较大规模;民间投资不振,民间企业信贷将持续收缩;由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具有较好的抵押资产,且存在预算软约束,信贷将会继续偏向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2015年下半年救市资金入市提高了M2余额基数,2016年7月及以后几个月的M2同比增速将大幅下降,预计三季度末约为11%,随着基数效应消失,年末将回升至12%左右。
他分析,受美联储加息及中国货币宽松预期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月4日的6.5172贬至7月18日的6.6987。美国二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长1.2%,远不及预期的2.5%,下半年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不大。另外,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趋缓,三季度末达到6.75左右,年末达到6.8左右。
在应习文看来,M1增速继续大幅提升,与M2的增速差进一步扩大。在居民购房意愿较强的背景下,大量居民存款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在利率较前期显著下降的背景下,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部分可能积压在金融体系内部寻求更好的资产投资渠道,这拉长了融资链条。实际利率为负,且货币政策空间还很大,应还未陷入“流动性陷阱”。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2.4%,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指数累计贬值6.6%(美元指数今年以来下跌2.7%)。央行利用“黑天鹅”事件的窗口期果断放手,人民币贬值并未加重贬值预期。6月份以外汇储备为口径计算的“热钱”流出规模大约为180亿美元,较上月630亿美元的流出规模显著缩小。
“下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有三个方面。”应习文表示,首先是消费对于稳增长的贡献有望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促进部分海外消费转回国内;物价将保持稳定,推升了实际收入的增长。二胎政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将逐步发挥稳消费的作用。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今夏洪涝灾害将催生灾后重建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多年来被忽视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三,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包括科技创新、“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养老等领域将维持高增长。
至于未来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应习文认为,首先表现为去产能、去库存的步伐可能会加快,目前中央对加大供给侧改革的意图更为坚决,一些地方的GDP会有下降压力。其次是房地产市场将有所降温,目前房地产新建与销售增速已出现回落,各地不断出台限制性措施,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速难以维持。此外,民间投资的低迷短期难以改观,由于民间资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预期存在迟疑,降低了投资回报预期,再加上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和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偏好的降低,都会压低民间投资增长。
增强制度供给更为关键,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上行动能偏弱,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政策措施的正能量,注意防范市场风险。”杜飞轮建议,紧扣“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兼顾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供需均衡增长,深入推动“五大任务”,细化实现了“五大政策支柱”,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在区间底线之上。
在杜飞轮看来,第一,要实施“稳中偏松”的宏观总量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微观主体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增加财政预算支出、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基础上,结合“补短板”,增发较大规模的专项建设国债、绿色国债和特别国债,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农村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民生工程的投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条件,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保持在13%左右,分阶段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SLF、PSL、SLO等工具,加大市场流动性供给,缓解资本供求矛盾。结合“去杠杆”,稳妥推进新三板分层转板和债转股,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机制,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加快“投贷联动”试点和扩围,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
第二,产业政策需精准发力,推动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同时,结合工业“去产能”,加大对钢铁等产品的运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钢构化建筑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结合房地产去库存,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货币化安置,盘活住房公积金,加快建立城市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服务加快向传统领域渗透,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推动高铁扩容和提速、加快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在线医疗、远程教育、文化体育和母婴家政等服务,提升服务经济对GDP的贡献。
第三,微观政策改善需要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挖掘增长潜力。结合“降成本”,加紧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等税费负担和制度性成本,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和轻资产公司,加快发展政策性小微银行,建立健全信用保险和担保体系,帮助企业移走融资的高山、融化市场的冰山和跨越转型的火山。完善产权制度,明确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给予企业家稳定预期,激励企业家精神。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激活民间投资,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PPP项目尽快落地。
第四,改革政策要强化建机制,推动经济新旧动力转换,释放增长新空间。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创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内部治理机制,向市场出售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份,补充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障等费用的支出。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增长。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天然气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水、电等阶梯价格制度,理顺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创造平等机会,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第五,社会政策应着力保障民生,夯实就业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广开居民增收渠道,完善居民增收机制,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采取稳岗补贴、缓缴社保金、加强在岗培训等措施,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强化企业安置责任,挖掘企业内部就业空间。改善城乡“双创”环境和氛围,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分配政策,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出台《职业技能开发法》、健全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增强各类收入群体活力。适度增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和老龄化人口补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和贫困救助标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六,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企业发行债券,解决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三角债问题,减轻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灵活管理和调节涉外金融活动,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平衡外汇供求关系,稳定人民币汇率,防范资本外流风险。密切跟踪监测金融市场运行,遏制非法集资,完善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及时有效应对金融动荡事件,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完善大宗商品贸易和储备制度,健全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流通秩序,防范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保持价格水平总体稳定。
应习文认为,在货币政策方面,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爆发后,各国央行联手应对,有效投放了流动性,市场在短时间内恢复稳定。我国央行虽未降准,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增量续作MLF等手段,近期投放了较为充足的流动性,未来空间有限。预计下半年央行将会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SLF、MLF、PSL等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降息空间不大,降准仍将用于流动性紧急关头。在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将更加积极。我国仍具备扩大财政支出的条件。相比于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杠杆,中央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相对较低,存在提高赤字率的空间。预计下半年各级政府支出将会进一步提速,在货币政策维持实质稳健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在托底经济方面的角色将更加重要。
他同时表示,供给侧改革需要继续提速。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增强制度供给更为关键,比如这次网约车的合法化就是制度的突破,将显著改善出租车市场的供给,更好地满足大众出行需求,这才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记者?原松华)
责任人编辑:沈王一、谢磊
- 标签:
下一篇: 谨防农民工落户的“隐形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