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指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为新时代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1]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体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南和价值取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讲,我们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的总纲。我们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靠着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也正式告别灾难深重的百年沉沦,踏上伟大复兴的崛起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动力源泉。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各项建设,“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中国成为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严重曲折,但是人民群众依然选择支持中国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人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中国共产党一旦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就会义无反顾地自我改正、革故鼎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根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做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决策。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这个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如一的施政理念。在地方工作期间,总书记就展现出亲民爱民、忧乐同民的真挚情感。在河北,他以“要同人民唱一曲悠扬的‘农家乐’”的情怀,带领领导班子抓党建、搞改革、促经济、兴教育、引人才,正定全县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节节升高。在福建,他以“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豪迈,跑遍宁德九县山水,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科学谋划“3820”工程,打造福州效能政府;治理长汀水土流失,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总结晋江发展经验,擘画福建发展蓝图。在浙江,他以“发展不能脱离人民这个根本”的立场,主动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浙江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在上海,他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狠抓反腐倡廉建设,使上海重获政治的稳定和发展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2012年11月15日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9]此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突破了许多以前没有突破的关口,解决了许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难题。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民众私有财产;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促进了人口均衡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了教育改革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除了“以药养医”的“老大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不断丰富了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治国理政实践,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取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会发现,发展和人民是其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核心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论述逐渐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完整思想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宣传报道人民的生活和典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接着,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2016年05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6年5月10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还详细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对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务实的倡议: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2016年9月29日,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0]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物质基础。”[11]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赋予“以人民为中心”新的内涵,归结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目的论的施政目标,最终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的思想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了目的性和主体性的融合、理想性和责任性的统一。一方面,它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理想目标,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它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铭记责任担当,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既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传统一脉相承,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马克思多次论述,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改革最根本的就是改革和调整社会中的各种不适当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辟了“人民立场”的新境界。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为谁立命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初就坚持人民立场,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她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但我们党既代表人民的眼前利益,也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既代表人民的局部利益,也代表人民的全局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党与人民的密切关系,开辟了“为了谁”这一事关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的新境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本质的进一步揭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的系统性阐述,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执政追求的创造性阐释,标志着我们党的人民观和发展观实现了新飞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辟了“人民主体”的新境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有机体,需要现实意义的“主体力量”为其提供强大动力。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厚根基。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是力量源泉的阐述,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方法论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人民观、政党观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我们党“依靠谁”的明确回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辟了“人人共享”的新境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就体现在为民价值的四个方面。第一,共享是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第二,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第三,共享是共建共享。共享发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第四,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为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全新历史坐标。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国梦一起,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实现美好愿望,事业伟大,任务艰巨,没有人民群众一如既往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之中,为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打下更加雄厚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定党的目标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忠贞不渝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党性集中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第一,要站稳人民立场。领悟人民立场的真谛,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为民服务。我们要宣传引导人民,让人民认识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他们的最大利益,组织动员人民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第二,要反映人民心声。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更好地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桥梁。第三,要满足人民需要。努力让人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回顾历史,是人民用小米哺育了延安革命圣地,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各项建设,是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12]因此,首先,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让我们的伟大事业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其次,汲取人民智慧营养。把人民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做出科学决策。最后,要坚持由人民评判。注重人民评价,增加人民的话语权、评判权,人民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人民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人民反对的就坚决纠正。
坚持成果人人共享,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把焦点对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小事,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抓牢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要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下功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在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的供给端下功夫。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下功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认清自我正确的位置。马克思主义认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作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13]首先,要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深入人民的生活,了解人民的生存状态,感受人民的喜怒哀乐,同人民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人民的贴心人。其次,要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无论生活在何地、工作在什么岗位,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们的分内职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像对待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待主人一样为他们服务。最后,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承诺,勿忘昨天苦难辉煌,无愧今天使命担当,不负明天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将梦想付诸实际,将改革进行到底,让老百姓过得更好,让人民有更多的期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7.
[5]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4.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8.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16.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24.
[10]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9-30.
[1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1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8.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0期)
责任人编辑:曹淼、谢磊
- 标签:
下一篇: 加强文物保护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