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特点、效应、困难及对策——基于宁武县天池美合作联社的调查分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农民合作社:特点、效应、困难及对策——基于宁武县天池美合作联社的调查分析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门研究“三农”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农民合作社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民脱贫的有效载体。
近期,笔者多次到宁武县余庄乡,实地调查了天池美合作联社的生产发展情况,并和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村民及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队员一道研究探讨了天池美合作联社的发展。
天池美合作联社是由余庄乡东庄村东方红种植专业合作社、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殖)合作社、马营村富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3个合作社联合组成。合作联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区别于一般合作社的特点。
一、独特之处
天池美合作联社除具有一般合作社的共性外,还有三个独特之处。
(一)扶贫工作队发起并践行着“雪中送炭”的服务机制
2014年3月,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进驻宁武县余庄乡后,到下余庄村、上余庄村、东庄村等贫困村入户进行了走访调查。他们了解到各村青壮年大都进城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妇女。这些人基本上以务农为生。村里老百姓依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种地没什么技术,收成凭运气。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成不了规模,而且成本高,有时还倒亏钱,所以农村大量土地出现撂荒,农民致富无门。经过深入思考,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认为这些贫困人口依靠自身的努力脱贫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把他们发动组织起来,走联合与合作的脱贫之路。于是扶贫工作队提出在下余庄村试点发展合作社进行扶贫的建议,并把这个想法向省扶贫办、下乡办汇报,得到鼓励和肯定。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迅速行动,经过和村干部、村民以及乡里、县有关部门的协商,成立了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殖)合作社。全村60户中58户加入。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流转回土地17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140亩、藜麦20亩、籽粒苋10亩。2014年底,在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指导乡里其他12个贫困村都成立了合作社,并联合成一个合作联社——天池美合作联社。
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队员全身心投入合作社发展,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机械是合作社成立之初面临的一个难题。他们专门到山西农大向专家请教马铃薯种植技术;他们设法联系吉林白城师院的教授,从千里之外搞到了种植资料和种子;他们跑神池县为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出面从化肥销售公司赊回30吨化肥。为了解决个别村民思想疑虑,他们挨个到12个村召开全村村民会议,现场解答村民的问题。合作联社遇到了生产资金的困难,扶贫队员帮助贷款、垫资,解决了生产发展的燃眉之急。
(二)村党支部领导并形成了“双向推进”的工作机制
天池美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的“二位一体”组织模式,形成了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党员干部为骨干、贫困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新模式。各村支部书记或支委兼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合作社的日常运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各村支部书记对合作社负责,坚持党建工作和合作社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的工作机制,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合作社、抓合作社就是抓扶贫的理念,实行围绕合作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合作社的“双向推进”机制,使支部工作、合作社工作与脱贫工作同频共振。合作社使党支部和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在党支部的领导之下,党员按规定带头加入合作社,并动员和引导广大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进一步体现。“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方式将党的领导同合作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贫困村“党建工作”与“脱贫任务”的高度融合和互相促进。一方面党支部发挥了领导经济的功能,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另一方面,依托合作社的发展,拓展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范围,让支部工作在更深的层面上融入脱贫扶贫之中,为党组织推进脱贫致富创造了新的载体。
(三)全部贫困农民参与并实行了“贫困分红”的扶持机制
天池美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所在村都是贫困村。在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认真细致的工作下,宁武县余庄乡13个贫困村的656户贫困户共计1598人全部参加了合作社。天池美合作联社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扶贫款的支持,所以,合作联社将扶持贫困户和弱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都有各不相同的扶持贫困户和弱者的具体办法。2014年底,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拿出收入为全村65岁以上的22位老人每人发放500元,为44户贫困户共99人每人发放500元。一户贫困户只有老两口,按老年人分配得到1000元,按贫困户分配得到1000元,从合作社共获得2000元扶助。2015年,打破“先投资再收益”的常规方式,合作社对本村的贫困户配了股,其中,石咀头村45户,东庄村123户,分水岭30户,黄土坡村76户,海子背76户,马蝇村110户,东沟村30户,苗庄村101户,前村30户,后村30户。为了使年老者得到更多的帮助,上余庄合作社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都配了干股。
二、实践效应
天池美合作社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落实了“三农”工作精神,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以及天池美合作联社的成立和运行是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精神,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天池美合作联社推动了土地、机械等多种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尤其是把分散的土地、撂荒的土地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了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向统一连片种植、由畜耕向农机具机耕的过渡,促进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从2014年发起到现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合作联社的种植规模已达到1600亩,其中,脱毒马铃薯1300亩、藜麦200亩、籽粒苋100亩。合作联社现有农机具12台,生产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天池美合作联社采用现代耕作技术,引进推广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全面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合作联社所在的宁武县气候适宜种植土豆,但传统的薯种不利于优产丰收。2014年,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根据余庄乡“一乡一业”的发展规划,与邻近的山西高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这不仅经济效益高,也为周边乡镇、县扩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植提供种源。合作社在当地实现了马铃薯首次机械化耕作,首次采用了起垄种植技术。
(二)补足了集体经营的短板,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的农户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农村双重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从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集体统一经营在绝大多数农村发挥得不好,许多农户反映感受不到集体统一经营的存在,更表示没有得到集体组织的服务和帮助,大多情况下还是只能靠自己找门路、学技术、闯市场。天池美合作联社把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购销,联合起来闯市场,缓解了单户小生产与社会大生产、千家万户的小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的话语权,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现行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
(三)激发了农民合作生产的热情,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天池美合作联社不是简单地把农业生产经营“统”了,其在统一经营的基础上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2014年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筹划成立合作社,刚开始农民很冷淡。农民觉得合作社还不如单干,风险更大,心里更没底,大部分农民持观望、等待的态度。为此,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召开支部、村委会和村民大会,讲解党的合作社政策、合作社优势。经过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最终成立。2014年合作社取得了良好效果,亩产土豆高达4500斤、藜麦达到300斤、籽粒苋达到10000斤。下余庄村民源于兴农种养植合作社的农业收入56万元、用工收入9万元,两项相加人均2500元,较未合作前人均增收2000元,彰显了这种合作扶贫模式的成效。
感觉到下余庄村人参加合作社得到了好处,2015年初,余庄乡上余庄等12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主动找到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要求帮助成立合作社。现在,余庄乡13个村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从2014年的58户发展到了2015年的939户。合作社的运行,老百姓不仅得到了土地租金,而且在合作社务工还有收入,所以,当地老百姓现在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另外,大部分农民在合作社有股份,贫困老年农民又得到了合作社的特殊扶持,老百姓参与合作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合作层次不高
天池美合作联社处于初步合作状态,深度合作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是土地合作处于租赁状态。天池美合作联社的土地大都是从农民手中租赁,每亩价格100元、200元不等,一年一租。这种租赁方式致使耕地缺乏稳定性,不利于合作社对农田做长远规划和投资,不利于农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当农业生产形势好时,少数农民可能会漫天要价,甚至出现个别农户故意捣乱,非正常地退出合作,影响合作社持续发展。
二是只有“生产”的合作,没有“加工”的合作。从目前天池美合作联社的运行来看,在农产品生产的环节实现了有效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还没有开展农产品加工,限制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无法享受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利润增加的好处,影响了合作社的运营效率。
三是销售合作处于统一出售的状态,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更没有和龙头企业等主体形成合作,处于一种随意的“散销”状态。尽管合作社也精心选择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但产品没有注册商标和统一包装;没有在认定无公害基地和农产品、有机绿色产品以及品牌等方面的规划和行动,产品知名度低,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竞争力。2015年,尽管当地土豆由于天旱大幅减产,但天池美合作联社的土豆由于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销售价格低迷,地头价只有0.55元/斤。
四是合作功能单一。天池美合作社仅限于农业产业的单一领域的合作,没有深入开创社会事业、文化建设、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功能。
(二)运营资金不足
缺少运营发展资金是合作社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天池美合作联社的资金大都是来自社员的资金。大部分社员是贫困农民,长期以来收入低,即使是部分脱贫的农民,资金积累也非常有限,没有较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合作社很难从农民的手中获得足够资金。天池美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只有2个进行了信用合作,西栈沟村合作社每股100元,只筹集资金1300元;上余庄村合作社每股200元,也只筹集资金2000多元。天池美合作联社生产盈余少,自我积累不足,政府补贴十分有限。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市场融资无法实现。合作社资信不高,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物缺乏,申请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天池美合作联社资金基础非常薄弱,无法满足合作社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资金需要,难以满足合作社农产品储运等设施建设和环节的资金需要。资金不足限制了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拓展、技术设备的更新,制约了合作社的正常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管理人才匮乏
合作社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对合作社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天池美合作联社及其下属的13个合作社可以说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合作社对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的依赖性较强。现在,天池美合作联社及其下属的13个合作社的很多业务都是依靠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导致现有的管理者只能由各村的村干部兼任。他们普遍年龄较大,多为高中以下学历,专业水平低,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凭经验做事,缺乏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尤其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合作社必须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而天池美合作联社还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才条件。总体来说,合作社的管理者还不具备独立支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四、发展对策
(一)从土地租赁合作向土地入股合作发展
土地合作不是单个地块的简单相加,最重要的是实现产权的联合,这样才会形成稳定的预期,促使合作社愿意长期投资,重新整理土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还可以节省合作社经常与农户进行租赁协商的交易成本。为此,需要在目前土地租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推动农户将耕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耕地经营权变成股权,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2015年3月,农业部启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试点。虽然山西省不在试点之列,但完全可以参考有关规定大胆先行先试,大力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具体操作中可设农户个人股和村集体股。在与参股农户协商基础上,农户个人股的土地量化折股方式可以参照前三年该土地平均产值,结合土地承包经营剩余年限确定。可以将属于村集体拥有的“四荒地”、机动地和通过整理后增加的土地入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采取“土地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的分配方式:先按入股土地面积分配保底收益,再按股份分红。这样可以保证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同时又可增加农户的土地收入,使农户入股无后顾之忧,增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积极性。
(二)从一产合作向“三产融合”发展
解决合作社合作层次低,需要在一产合作基础上向“三产融合”发展。一要与龙头企业进行产销合作。即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也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入股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合作社农产品的加工,实现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三方互利共赢。
二要向消费主体进行定点直销。产销直接对接就能够把产和销之间的环节缩短或者砍掉。合作社可以采取农超对接,[2]也可以直接到城市设直供点,还可以联系部分农产品需求者进行产销直接对接。产销直接对接后合作社就能掌握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不用找市场,直接销售给需求单位,流通环节赚的利润留给了农民,收入就高起来了。
三要与供销社进行销售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作用。可以积极探索“供销社+合作社+农户”复合的销售体制。
四要面向市场进行品牌营销。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品种、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作社要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闯市场,以市场促销售。要立足自身农产品的特色和实际,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创立特色品牌,并对基地和产品质量进行认证,进行商标注册和品牌宣传维护,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销售。
(三)从发挥单一产业功能向发挥多种功能发展
可以利用合作社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内聚力和适应形势能力强的有利条件,逐步超越产业功能的范围,向社会事业、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农村治安等方面拓展,将合作社发展为有效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平台。在这方面,日本农协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农协有很多业务,包括仓储、加工、购买、销售、信贷、合作设施利用、税务咨询、医疗、家畜诊疗、托儿所等,几乎涵盖了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所有方面。[3]合作社下一步可以首先在农民生活用品统一购买、农用投入品向非社员销售、政府与农户沟通、农民文化技能培训、农村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尝试发挥作用。[4]此外,也可以将扶贫合作社打造成资产收益扶贫等国家政策运行的载体,发挥新政策试点的功能。建议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投入发展好的扶贫合作社,将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四)从内部信用合作向与金融部门合作发展
破解合作社资金困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由于农民资金有限,内部融资难以有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为此,要重点从外部融资着手,创新农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方式。
有两种方式可以探索、试验。一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种植的农作物抵押的融资合作方式。农民合作社只需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种植的农作物抵押给金融机构即可获得贷款。为此,要在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专门的土地经营权、农作物价值评估机构,培养专业资质的土地经营权、农作物价值评估人员,积极探索建立土地银行等形式的流转中介。
另一种是财政基金担保的融资合作方式。财政基金担保的融资只针对扶贫合作社。首先政府要开展扶贫合作社的认证工作。其次,要确定给合作社贷款的“合作银行”,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然后省级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并存入“合作银行”的账户。“合作银行”按照担保基金的一定比例如1∶15 的额度给合作社贷款,合作社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如1%缴纳风险准备金。
为了推动与农民合作社的融资合作,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合作社的信用评级标准,尽快建立农民合作社融资的统计、报告和分析制度。农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只参与金融产品设计、规定目标客户群和运行的监管,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市场规律,从农民合作社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等情况出发,自主选择具体的贷款对象、额度、期限和利率。
(五)从业余管理者向专业管理者发展
从世界看,荷兰等合作社发展好的国家,管理者素质高,而且非常重视合作社管理者的培训。[5]要使合作社在未来持续发展下去,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抓紧培育一批专业管理者。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把合作社管理者的培训和培养作为指导和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从当前着眼,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学习和实地考察方式,对现有管理者进行合作社方面的政策法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办社能力,推动其尽快成为“文化社长”、“专业社长”。另一方面,从长远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返乡创业青年农民进行重点培养。返乡创业青年脑子灵、路子活,对新生事物接受快,资金比较宽裕,在培育成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者方面具有优势。要完善培训、培养投入机制,可以采取“政府出一点、合作社拿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个人付一点”的方式。此外,合作社还可以吸引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聘用有“本土技术”的退休人员来合作社发展。
[作者简介]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执笔人:刘兆征。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门研究“三农”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农民合作社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民脱贫的有效载体。
近期,笔者多次到宁武县余庄乡,实地调查了天池美合作联社的生产发展情况,并和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村民及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队员一道研究探讨了天池美合作联社的发展。
天池美合作联社是由余庄乡东庄村东方红种植专业合作社、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殖)合作社、马营村富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3个合作社联合组成。合作联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区别于一般合作社的特点。
一、独特之处
天池美合作联社除具有一般合作社的共性外,还有三个独特之处。
(一)扶贫工作队发起并践行着“雪中送炭”的服务机制
2014年3月,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进驻宁武县余庄乡后,到下余庄村、上余庄村、东庄村等贫困村入户进行了走访调查。他们了解到各村青壮年大都进城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妇女。这些人基本上以务农为生。村里老百姓依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种地没什么技术,收成凭运气。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成不了规模,而且成本高,有时还倒亏钱,所以农村大量土地出现撂荒,农民致富无门。经过深入思考,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认为这些贫困人口依靠自身的努力脱贫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把他们发动组织起来,走联合与合作的脱贫之路。于是扶贫工作队提出在下余庄村试点发展合作社进行扶贫的建议,并把这个想法向省扶贫办、下乡办汇报,得到鼓励和肯定。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迅速行动,经过和村干部、村民以及乡里、县有关部门的协商,成立了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殖)合作社。全村60户中58户加入。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流转回土地17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140亩、藜麦20亩、籽粒苋10亩。2014年底,在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指导乡里其他12个贫困村都成立了合作社,并联合成一个合作联社——天池美合作联社。
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队员全身心投入合作社发展,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机械是合作社成立之初面临的一个难题。他们专门到山西农大向专家请教马铃薯种植技术;他们设法联系吉林白城师院的教授,从千里之外搞到了种植资料和种子;他们跑神池县为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出面从化肥销售公司赊回30吨化肥。为了解决个别村民思想疑虑,他们挨个到12个村召开全村村民会议,现场解答村民的问题。合作联社遇到了生产资金的困难,扶贫队员帮助贷款、垫资,解决了生产发展的燃眉之急。
(二)村党支部领导并形成了“双向推进”的工作机制
天池美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的“二位一体”组织模式,形成了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党员干部为骨干、贫困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新模式。各村支部书记或支委兼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合作社的日常运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各村支部书记对合作社负责,坚持党建工作和合作社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的工作机制,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合作社、抓合作社就是抓扶贫的理念,实行围绕合作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合作社的“双向推进”机制,使支部工作、合作社工作与脱贫工作同频共振。合作社使党支部和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在党支部的领导之下,党员按规定带头加入合作社,并动员和引导广大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进一步体现。“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方式将党的领导同合作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贫困村“党建工作”与“脱贫任务”的高度融合和互相促进。一方面党支部发挥了领导经济的功能,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另一方面,依托合作社的发展,拓展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范围,让支部工作在更深的层面上融入脱贫扶贫之中,为党组织推进脱贫致富创造了新的载体。
(三)全部贫困农民参与并实行了“贫困分红”的扶持机制
天池美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所在村都是贫困村。在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认真细致的工作下,宁武县余庄乡13个贫困村的656户贫困户共计1598人全部参加了合作社。天池美合作联社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扶贫款的支持,所以,合作联社将扶持贫困户和弱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都有各不相同的扶持贫困户和弱者的具体办法。2014年底,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拿出收入为全村65岁以上的22位老人每人发放500元,为44户贫困户共99人每人发放500元。一户贫困户只有老两口,按老年人分配得到1000元,按贫困户分配得到1000元,从合作社共获得2000元扶助。2015年,打破“先投资再收益”的常规方式,合作社对本村的贫困户配了股,其中,石咀头村45户,东庄村123户,分水岭30户,黄土坡村76户,海子背76户,马蝇村110户,东沟村30户,苗庄村101户,前村30户,后村30户。为了使年老者得到更多的帮助,上余庄合作社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都配了干股。
二、实践效应
天池美合作社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落实了“三农”工作精神,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以及天池美合作联社的成立和运行是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精神,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天池美合作联社推动了土地、机械等多种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尤其是把分散的土地、撂荒的土地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了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向统一连片种植、由畜耕向农机具机耕的过渡,促进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从2014年发起到现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合作联社的种植规模已达到1600亩,其中,脱毒马铃薯1300亩、藜麦200亩、籽粒苋100亩。合作联社现有农机具12台,生产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天池美合作联社采用现代耕作技术,引进推广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全面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合作联社所在的宁武县气候适宜种植土豆,但传统的薯种不利于优产丰收。2014年,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根据余庄乡“一乡一业”的发展规划,与邻近的山西高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这不仅经济效益高,也为周边乡镇、县扩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植提供种源。合作社在当地实现了马铃薯首次机械化耕作,首次采用了起垄种植技术。
(二)补足了集体经营的短板,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的农户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农村双重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从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集体统一经营在绝大多数农村发挥得不好,许多农户反映感受不到集体统一经营的存在,更表示没有得到集体组织的服务和帮助,大多情况下还是只能靠自己找门路、学技术、闯市场。天池美合作联社把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购销,联合起来闯市场,缓解了单户小生产与社会大生产、千家万户的小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的话语权,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现行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
(三)激发了农民合作生产的热情,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天池美合作联社不是简单地把农业生产经营“统”了,其在统一经营的基础上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2014年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筹划成立合作社,刚开始农民很冷淡。农民觉得合作社还不如单干,风险更大,心里更没底,大部分农民持观望、等待的态度。为此,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召开支部、村委会和村民大会,讲解党的合作社政策、合作社优势。经过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余庄村兴农种养植合作社最终成立。2014年合作社取得了良好效果,亩产土豆高达4500斤、藜麦达到300斤、籽粒苋达到10000斤。下余庄村民源于兴农种养植合作社的农业收入56万元、用工收入9万元,两项相加人均2500元,较未合作前人均增收2000元,彰显了这种合作扶贫模式的成效。
感觉到下余庄村人参加合作社得到了好处,2015年初,余庄乡上余庄等12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主动找到山西行政学院扶贫工作队,要求帮助成立合作社。现在,余庄乡13个村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从2014年的58户发展到了2015年的939户。合作社的运行,老百姓不仅得到了土地租金,而且在合作社务工还有收入,所以,当地老百姓现在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另外,大部分农民在合作社有股份,贫困老年农民又得到了合作社的特殊扶持,老百姓参与合作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合作层次不高
天池美合作联社处于初步合作状态,深度合作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是土地合作处于租赁状态。天池美合作联社的土地大都是从农民手中租赁,每亩价格100元、200元不等,一年一租。这种租赁方式致使耕地缺乏稳定性,不利于合作社对农田做长远规划和投资,不利于农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当农业生产形势好时,少数农民可能会漫天要价,甚至出现个别农户故意捣乱,非正常地退出合作,影响合作社持续发展。
二是只有“生产”的合作,没有“加工”的合作。从目前天池美合作联社的运行来看,在农产品生产的环节实现了有效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还没有开展农产品加工,限制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无法享受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利润增加的好处,影响了合作社的运营效率。
三是销售合作处于统一出售的状态,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更没有和龙头企业等主体形成合作,处于一种随意的“散销”状态。尽管合作社也精心选择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但产品没有注册商标和统一包装;没有在认定无公害基地和农产品、有机绿色产品以及品牌等方面的规划和行动,产品知名度低,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竞争力。2015年,尽管当地土豆由于天旱大幅减产,但天池美合作联社的土豆由于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销售价格低迷,地头价只有0.55元/斤。
四是合作功能单一。天池美合作社仅限于农业产业的单一领域的合作,没有深入开创社会事业、文化建设、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功能。
(二)运营资金不足
缺少运营发展资金是合作社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天池美合作联社的资金大都是来自社员的资金。大部分社员是贫困农民,长期以来收入低,即使是部分脱贫的农民,资金积累也非常有限,没有较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合作社很难从农民的手中获得足够资金。天池美合作联社下属的13个合作社只有2个进行了信用合作,西栈沟村合作社每股100元,只筹集资金1300元;上余庄村合作社每股200元,也只筹集资金2000多元。天池美合作联社生产盈余少,自我积累不足,政府补贴十分有限。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市场融资无法实现。合作社资信不高,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物缺乏,申请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天池美合作联社资金基础非常薄弱,无法满足合作社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资金需要,难以满足合作社农产品储运等设施建设和环节的资金需要。资金不足限制了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拓展、技术设备的更新,制约了合作社的正常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管理人才匮乏
合作社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对合作社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天池美合作联社及其下属的13个合作社可以说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合作社对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的依赖性较强。现在,天池美合作联社及其下属的13个合作社的很多业务都是依靠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导致现有的管理者只能由各村的村干部兼任。他们普遍年龄较大,多为高中以下学历,专业水平低,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凭经验做事,缺乏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尤其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合作社必须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而天池美合作联社还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才条件。总体来说,合作社的管理者还不具备独立支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四、发展对策
(一)从土地租赁合作向土地入股合作发展
土地合作不是单个地块的简单相加,最重要的是实现产权的联合,这样才会形成稳定的预期,促使合作社愿意长期投资,重新整理土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还可以节省合作社经常与农户进行租赁协商的交易成本。为此,需要在目前土地租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推动农户将耕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耕地经营权变成股权,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2015年3月,农业部启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试点。虽然山西省不在试点之列,但完全可以参考有关规定大胆先行先试,大力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具体操作中可设农户个人股和村集体股。在与参股农户协商基础上,农户个人股的土地量化折股方式可以参照前三年该土地平均产值,结合土地承包经营剩余年限确定。可以将属于村集体拥有的“四荒地”、机动地和通过整理后增加的土地入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采取“土地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的分配方式:先按入股土地面积分配保底收益,再按股份分红。这样可以保证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同时又可增加农户的土地收入,使农户入股无后顾之忧,增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积极性。
(二)从一产合作向“三产融合”发展
解决合作社合作层次低,需要在一产合作基础上向“三产融合”发展。一要与龙头企业进行产销合作。即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也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入股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合作社农产品的加工,实现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三方互利共赢。
二要向消费主体进行定点直销。产销直接对接就能够把产和销之间的环节缩短或者砍掉。合作社可以采取农超对接,[2]也可以直接到城市设直供点,还可以联系部分农产品需求者进行产销直接对接。产销直接对接后合作社就能掌握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不用找市场,直接销售给需求单位,流通环节赚的利润留给了农民,收入就高起来了。
三要与供销社进行销售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作用。可以积极探索“供销社+合作社+农户”复合的销售体制。
四要面向市场进行品牌营销。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品种、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作社要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闯市场,以市场促销售。要立足自身农产品的特色和实际,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创立特色品牌,并对基地和产品质量进行认证,进行商标注册和品牌宣传维护,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销售。
(三)从发挥单一产业功能向发挥多种功能发展
可以利用合作社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内聚力和适应形势能力强的有利条件,逐步超越产业功能的范围,向社会事业、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农村治安等方面拓展,将合作社发展为有效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平台。在这方面,日本农协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农协有很多业务,包括仓储、加工、购买、销售、信贷、合作设施利用、税务咨询、医疗、家畜诊疗、托儿所等,几乎涵盖了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所有方面。[3]合作社下一步可以首先在农民生活用品统一购买、农用投入品向非社员销售、政府与农户沟通、农民文化技能培训、农村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尝试发挥作用。[4]此外,也可以将扶贫合作社打造成资产收益扶贫等国家政策运行的载体,发挥新政策试点的功能。建议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投入发展好的扶贫合作社,将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四)从内部信用合作向与金融部门合作发展
破解合作社资金困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由于农民资金有限,内部融资难以有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为此,要重点从外部融资着手,创新农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方式。
有两种方式可以探索、试验。一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种植的农作物抵押的融资合作方式。农民合作社只需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种植的农作物抵押给金融机构即可获得贷款。为此,要在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专门的土地经营权、农作物价值评估机构,培养专业资质的土地经营权、农作物价值评估人员,积极探索建立土地银行等形式的流转中介。
另一种是财政基金担保的融资合作方式。财政基金担保的融资只针对扶贫合作社。首先政府要开展扶贫合作社的认证工作。其次,要确定给合作社贷款的“合作银行”,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然后省级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并存入“合作银行”的账户。“合作银行”按照担保基金的一定比例如1∶15 的额度给合作社贷款,合作社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如1%缴纳风险准备金。
为了推动与农民合作社的融资合作,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合作社的信用评级标准,尽快建立农民合作社融资的统计、报告和分析制度。农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只参与金融产品设计、规定目标客户群和运行的监管,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市场规律,从农民合作社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等情况出发,自主选择具体的贷款对象、额度、期限和利率。
(五)从业余管理者向专业管理者发展
从世界看,荷兰等合作社发展好的国家,管理者素质高,而且非常重视合作社管理者的培训。[5]要使合作社在未来持续发展下去,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抓紧培育一批专业管理者。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把合作社管理者的培训和培养作为指导和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从当前着眼,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学习和实地考察方式,对现有管理者进行合作社方面的政策法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办社能力,推动其尽快成为“文化社长”、“专业社长”。另一方面,从长远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返乡创业青年农民进行重点培养。返乡创业青年脑子灵、路子活,对新生事物接受快,资金比较宽裕,在培育成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者方面具有优势。要完善培训、培养投入机制,可以采取“政府出一点、合作社拿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个人付一点”的方式。此外,合作社还可以吸引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聘用有“本土技术”的退休人员来合作社发展。
[作者简介]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执笔人:刘兆征。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