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党的十九大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和创新,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这个思想深深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热土,回应时代课题的召唤,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在现代化史上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有着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中,指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别是帝国主义时代不发达国家开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紧密结合的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这个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探索,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在毛泽东同志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逐步从温饱到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其指导实践的真理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进行了划时代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新飞跃,是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这个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别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大众特点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
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各执政的共产党纷纷改弦易辙,在世界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共产党,在执政了74年后轰然倒台,世界社会主义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遭受重大地缘政治挫折。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预言资本主义将是人类文明最后的自由民主制度,共产主义遭到了彻底失败,一时“历史终结论”风靡世界。有人预言,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中国。
在世界舆论对社会主义一片唱衰声中,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果断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国人民锐意进取,不信邪、不怕鬼,以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探索出一条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短短的30多年,迅速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路程。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从1978年在世界排名的第15位,跃升到世界第2位。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思想引领下,全党把握新时代大势,回应新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把世界社会主义推进到新阶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以雄辩的事实,回答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冷战时期,事关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制度优越性。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伊始,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福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和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与俄国实践结合产生的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惊艳世界。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使世界各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后冷战时代,看到了建设具有自身历史文化特点的国家、发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特色道路的希望。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续写了挫折中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中艰难复苏,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
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就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社会各民众,从大革命时期艰难起步,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付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牺牲,打败了压在头上的内外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沧海桑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站立起来。建设为人民谋福祉和谋复兴的新中国,为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打下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从挫折中挺直腰杆,从失误中总结经验。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吃不饱到温饱,再到初步小康,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立起来到富裕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五年中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1978年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尤其是从2020年起到2050年,“两个15年”的战略安排的行动指南,必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后冷战时代
超越两种制度模式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先后形成了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在这两种制度和模式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转变的新道路,新模式。这条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又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它既吸取这两种工业化现代化模式的优点,又避免两者的缺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努力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制度逻辑上开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种社会制度遭遇现代化困境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一次重大的跃迁。20世纪后半叶,欧美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在欧美国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创立了与工业文明发展相匹配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工业文明的代名词。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同样实现了一个国家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转变。这两种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曾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模仿。但是后冷战,后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创造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都遭遇了挫折,人类文明的发展究竟往何处去是在新的时代人类社会提出的时代之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工业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人类工业文明发展新形态,它既不同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又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在吸收借鉴两种工业化模式的基础上,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艰辛探索的结果,更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必然结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后来调整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和改革,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逐渐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历史阶段,指引我们走出更加合理、更高水平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取得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并写入党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伟大的建设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和顽强生命力,许多国家的执政党、领导人对中国快速发展兴趣浓厚,希望学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而领导自己的国家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证明了工业文明实现形态的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形态的建立与发展,是人类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它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使命担当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总书记在阐述党的对外政策时开篇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只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着眼于中国人民的福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着眼于推进整个人类文明向前更好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文明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还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3]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大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和战略家的宽广胸襟、宏大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时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到党的十九大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入思考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5]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出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构建报告中指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在共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同发展,在政治方面“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7]在安全方面“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8]在经济方面“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9]在文化方面“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0]在生态方面“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11]全面准确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大开阔的人类文明观,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使命担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实践进而创造性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的重要思想引领,必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6][7][8][9][10][1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李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昊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这个思想深深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热土,回应时代课题的召唤,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在现代化史上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有着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中,指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别是帝国主义时代不发达国家开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紧密结合的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这个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探索,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在毛泽东同志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逐步从温饱到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其指导实践的真理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进行了划时代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新飞跃,是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这个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别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大众特点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
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各执政的共产党纷纷改弦易辙,在世界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共产党,在执政了74年后轰然倒台,世界社会主义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遭受重大地缘政治挫折。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预言资本主义将是人类文明最后的自由民主制度,共产主义遭到了彻底失败,一时“历史终结论”风靡世界。有人预言,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中国。
在世界舆论对社会主义一片唱衰声中,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果断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国人民锐意进取,不信邪、不怕鬼,以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探索出一条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短短的30多年,迅速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路程。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从1978年在世界排名的第15位,跃升到世界第2位。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思想引领下,全党把握新时代大势,回应新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把世界社会主义推进到新阶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以雄辩的事实,回答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冷战时期,事关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制度优越性。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伊始,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福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和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与俄国实践结合产生的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惊艳世界。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使世界各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后冷战时代,看到了建设具有自身历史文化特点的国家、发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特色道路的希望。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续写了挫折中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中艰难复苏,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
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就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社会各民众,从大革命时期艰难起步,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付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牺牲,打败了压在头上的内外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沧海桑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站立起来。建设为人民谋福祉和谋复兴的新中国,为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打下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从挫折中挺直腰杆,从失误中总结经验。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吃不饱到温饱,再到初步小康,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立起来到富裕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五年中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1978年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尤其是从2020年起到2050年,“两个15年”的战略安排的行动指南,必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后冷战时代
超越两种制度模式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先后形成了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在这两种制度和模式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转变的新道路,新模式。这条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又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它既吸取这两种工业化现代化模式的优点,又避免两者的缺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努力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制度逻辑上开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种社会制度遭遇现代化困境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一次重大的跃迁。20世纪后半叶,欧美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在欧美国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创立了与工业文明发展相匹配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工业文明的代名词。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同样实现了一个国家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转变。这两种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曾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模仿。但是后冷战,后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创造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都遭遇了挫折,人类文明的发展究竟往何处去是在新的时代人类社会提出的时代之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工业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人类工业文明发展新形态,它既不同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又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在吸收借鉴两种工业化模式的基础上,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艰辛探索的结果,更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必然结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后来调整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和改革,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逐渐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历史阶段,指引我们走出更加合理、更高水平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取得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并写入党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伟大的建设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和顽强生命力,许多国家的执政党、领导人对中国快速发展兴趣浓厚,希望学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而领导自己的国家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证明了工业文明实现形态的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形态的建立与发展,是人类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它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使命担当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总书记在阐述党的对外政策时开篇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只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着眼于中国人民的福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着眼于推进整个人类文明向前更好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文明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还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3]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大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和战略家的宽广胸襟、宏大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时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到党的十九大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入思考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5]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出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构建报告中指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在共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同发展,在政治方面“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7]在安全方面“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8]在经济方面“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9]在文化方面“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0]在生态方面“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11]全面准确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大开阔的人类文明观,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使命担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实践进而创造性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的重要思想引领,必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6][7][8][9][10][1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李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昊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责任人编辑:任一林、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村落价值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