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雪梅: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欧阳雪梅: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化建设;成就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14(2018)06-0073-05
[收稿日期]2018-1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2015MZD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欧阳雪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流行文化盛行、消费主义初见端倪格局下,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跨入21世纪,实现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分离,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激发文化活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文化“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内“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外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化建设与国家改革发展协同促进,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成就。
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力量。三是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大拓展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六是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繁荣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
文学艺术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主体,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风向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伤痕”、“反思”、“改革”和“寻根”类的文学与电影交互辉映,涌现大批反映现实、尊重生活、捍卫尊严的优秀作品。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下,文艺等繁荣发展,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多样化。国家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鼓励创作者深入基层生活、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创造优秀的主旋律艺术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文艺作品质量。
得益于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鼓励,文艺界人才辈出,佳作迭起。以文学为例,既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繁华》等口碑力作,也有不少作品获得国际认可。同时,电影作品在国际上表现尤其靓丽。并且,近年来,文艺工作者观照现实、与时代相拥、传递正能量的创作越来越多。
文艺产品日益丰富。1979年生产故事影片67部。2017年生产电视剧310部13310集,电视动画片83599分钟。生产故事影片798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72部。互联网时代创新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形态,创造主体大众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约1400万人,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达1646.7万种。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网游与动漫等新文艺形式,形成网络文艺与网络文娱产业,影响力已辐射至海外。传统艺术得到保护传承。文化部建立了国家优秀保留剧目演出制度,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推动各艺术门类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为大众创造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从六五时期开始,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持续保持两位数。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855.8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42%,助力城乡文化建设。2004年开始,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制度。200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日程,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改善文化民生。2012年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一是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二是加强农村,尤其是革命老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扶助,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均衡。2017年3月、11月,先后颁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
截至2017年末,全国文化系统所属及管理的文化单位共有32.64万个,从业人员248.3万人。艺术表演团体15752个,全年演出293.77万场,其中赴农村演出184.44万场;国内观众12.49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8.3亿人次。出版各类报纸368亿份,各类期刊26亿册,图书90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6.49册。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7.45亿,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55590次,参加人次8857万。群众文化机构44521个,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7.86万场次,服务人次63951万。全国博物馆4873家,非国有的1600多个,每年举办展览3万多个,开展约11万次专题教育活动,2016年参观人数约9亿人次。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2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98亿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1%。有245条农村数字院线、约5万余支放映队活跃在基层,实现了流动电影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建设“书香中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0亿册图书送到了农村读者的家门口,有效读者达到了9亿人。我国的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及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文化供给正在由从供给导向转到需求导向转变。
4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形成了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巩固全民族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在营造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等方面,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我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1982 颁布《文物保护法》。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由文物管理转向对文化遗产的综合管理。2011年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2017年初《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指导。近年来,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进一步拓展文化遗产管理的分支领域,延伸文化遗产管理的时空范畴,先后加强了对传统节日、工业遗产、老字号遗产、大运河遗产、20世纪遗产、文化线路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南海丝路文化遗产、抗战文物、“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和儒学遗产等的专项管理,并由文化遗产本体管理延伸到对周边环境和文化生态的整体管理。
开展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完善保护名录体系。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约1.08亿件(套),分门别类建立了多层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项,居世界第二。珠算、二十四节气、中医针灸等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项目总数达39项,居世界第一。莫高窟等文化遗产成功进行了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也卓有成效。中国主要古籍得到了整理、校注、今译和研究性出版,并运用现代技术修复、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提出“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强化了政府在文物保护中的重大责任。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他提出了新思路:“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实现以文化人。“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宝档案”、“经典咏流传”等代表性节目,让文物走近百姓,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让经典焕发新的光彩,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我国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认识加深,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和创新,文化遗产公共资源属性日益得到巩固和强化,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显现。
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
改革释放活力。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少数文化单位率先开始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尝试,试行“事业单位属性,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运行,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并出现了图书、演出、音像和电影等文化市场。党的十六大实现产业和文化事业分离,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此后,文化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刷新。从2004年至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3440亿元增至3.5462万亿元,年均增速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5%提高至4.2%。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形成了9个大类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主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出版大国、电视剧大国、广播大国、动漫大国,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其中,电影和新媒体等领域最富有特色。我国电影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复兴的发展历程, 在1979年曾创造了全年290多亿观影人次的纪录,即人均接近30次。但电影的黄金时期随着1980年代中期电视媒介迅速普及的挑战,逐步进入低谷。新世纪后,在内外压力下进行产业化改革,电影创造了市场奇迹。电影票房从2002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59.11亿元(86亿美元),仅次于北美的111亿美元,增长近56倍。2017年有15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51部过亿元。
得益于人口红利、互联网效应、资本推动与政策环境等,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89667万亿元,得益于新媒体产业的推动。数字出版每年都以30%以上的增速领跑出版业,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6978亿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网络游戏突破2000亿元,动漫产业总产值1600亿元,网络视频将近1000亿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首个由中国制定的文化领域国际技术标准。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我国实现了文化产品从供给不足到极大丰富的转变,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
六、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在不断创新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进来”。2003年12月,我国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2004年创办孔子学院,推广汉语言。与不同的国家协议举办互惠的“文化节”、“文化周”、“文化季”、“文化年”,2010年举办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实施中国图书国际推广工程、文化传播海外基础工程,扩大留学、人文交流。
迄今,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已投入运营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30个、中国馆14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4000余场次,直接受众达到800余万人次。近5年新华社稿件在世界主要通讯社互引统计中位居榜首;中央电视台海外整频道用户达4亿户,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加强多边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品牌逐步树立。2017年“欢乐春节”活动在140个国家、500个城市开展了2000多项活动,直接观众达2.8亿人次。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witter等海外四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中国文化”账号,加强与海外公众互动交流。中外智库交流频繁。
影视方面,2012年以来,我国有1600部中国影视剧被译成了36种语言,上了100多个国家的电视荧屏。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每年向海外销售2万多小时各类影视节目,在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对外文化贸易体系市场主体多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图书、数字出版和版权三大国际贸易逐年提升,已站在世界前列。2016年,图书版权输出1万种,输出和引进品种比例由2003年的15:1提高到2016年的1:1.6,缩小了逆差。游戏、动漫、网络文学作品已在世界领跑。按照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报告,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971.2亿美元,顺差792.6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293.9亿美元,逆差170.5亿美元,尤其核心文化服务贸易逆差依旧较大。这是我国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亲自在国际交往中积极介绍中国,在西方重要媒体发表文章,直接传播中国理念、中国经验。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面向全球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7年2月10日,这一思想载入联合国相关决议。因为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华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理解。
[参考文献]
[1] [6]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光明日报,2018-3-1,13.
[2] 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17)发布[N].光明日报,2018-05-21,9.
[3] [4]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文化报,2018-06-01,1.
[5] [11] 雒树刚.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2017年12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N].中国文化报,2018-01-04,8.
[7] 牛梦笛、李倩.2017中国电影成绩喜人[N].光明日报,2018-01-05,9.
[8] [16] 柳斌杰.中国出版与文化自信[J].出版参考,2018(1):6.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327.
[10]郑成宏、张君荣.与改革开放同步伐齐奋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7-02.
[12][1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0-191.
[1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3.
[15]王连文.透过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看近5年文化产业发展 [EB/OL].http://www.ccdy. cn/chanye/201806/t20180615_1387219.htm,2018-06-15.
[17] 崔保国.传媒蓝皮书——2018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
[19]周玮.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述评[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724/c192372-29425121.htm,2017-07-24.
[20] UNESCO,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Trade: A Shift in Consumption, Montreal: U1S 2016,p.33.
[21]鲁元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快速增长[N].光明日报,2018-02-12
责任人编辑:任一林、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