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人民论坛》
原标题: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角度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判断。
从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根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为社会主义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是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步彰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发展是第一位的,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我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计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裁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些超越历史阶段的过高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较高级阶段,我们不能将其凝固化、永恒化。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生产力不能再称之为“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能够基本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较为先进的生产,我国的社会生产水平取得了历史性巨大发展和飞跃,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位居前列。可以说,我国的社会生产已基本摆脱了落后状况,正在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变化相适应,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他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特点,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安排,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角度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
实现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始终不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的目标。在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稳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要不断增多,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不断体现出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不断显现。当前阶段,生产力变化的状况以及引起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化已经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任务。
全党要坚持“四个自信”,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新华网,2017年7月27日。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中华文化强大根系的深层机理
下一篇: 充分彰显和不断强化党中央机关报意识